作者:lfb 時間:2022-11-21 來源:互聯網
1 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采礦類、生產類、服務類排污單位排放水污染物的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的基本情況填報要求、許可排放限值確定、實際排放量核算、合規判定的方法以及自行監測、環境管理臺賬與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等環境管理要求,提出了污染防治可行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指導排污單位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填報排放水污染物的相關申請信息,適用于指導核發機關審核確定排污單位排污許可證許可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采礦類、生產類、服務類排污單位排放水污染物的排污許可管理。排污單位中有行業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的,執行行業技術規范。本標準未作規定但排放工業廢水或國家規定的廢水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污單位其他產污設施和排放口,參照《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 總則》(HJ 942)執行。
2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標準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條款。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4754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
GB 8978 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GB 14470.1 兵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火炸藥
GB 14470.2 兵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火工藥劑
GB 14470.3 彈藥裝藥行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GB 20426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 25465鋁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 25466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 25467銅、鎳、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 25468鎂、鈦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 26451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 28661鐵礦采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GB 30770錫、銻、汞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
HJ 91.1 污水監測技術規范
HJ 212 污染物在線監控(監測)系統數據傳輸標準
HJ 353 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CODCr、NH3-N 等)安裝技術規范
HJ 354 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CODCr、NH3-N 等)驗收技術規范
HJ355 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CODCr、NH3-N 等)運行技術規范
HJ 356 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CODCr、NH3-N 等)數據有效性判別技術規范
HJ/T 373固定污染源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技術規范(試行)
HJ 493 水質 樣品的保存和管理技術規定
HJ 494 水質 采樣技術指導
HJ 495 水質 采樣方案的設計與規定
HJ 521 廢水排放規律代碼(試行)
HJ 608 排污單位編碼規則
HJ 819 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總則
HJ 942 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 總則
HJ 944 排污單位環境管理臺賬及排污許可證執行報告技術規范 總則(試行)
《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
《排污口規范化整治技術要求(試行)》(環監〔1996〕470 號)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采礦類排污單位mining and selecting pollutant discharging unit
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采礦業 B 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06、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07 中陸地石油開采 0711 和陸地天然氣開采 0712、黑色金屬礦采選業 08、有色金屬礦采選業 09、非金屬礦采選業 10 和其他采礦業 12 涵蓋的采礦類排污單位。
3.2 生產類排污單位 producting pollutant discharging unit
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制造業 C,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D(不含電力供應和水力、核力、風力、太陽能及其他發電)中涵蓋的排污單位。
3.3 服務類排污單位 servicing pollutant discharging unit
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交通運輸、倉儲業 G 中客運火車站、貨運火車站(場)、客運汽車站、貨運樞紐(站)、機場、除危險品倉儲外的其他倉儲,住宿和餐飲業H,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O,教育P,衛生和社會工作Q 中社會工作涵蓋的排污單位。
3.4 許可排放限值permitted emission limits
指排污許可證中規定的允許排污單位排放的污染物大排放濃度和排放量。
4 采礦類排污單位
4.1 排污單位基本情況填報要求
4.1.1 一般原則
排污單位應按照本標準要求,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填報相應信息。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規定需要填報或排污單位認為需要填報的,可自行增加內容。
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地方性法規,增加需要在排污許可證中載明的內容,并填入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申報系統中“有核發權的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增加的管理內容”一欄。
4.1.2 排污單位基本信息
污單位基本信息應填報單位名稱、是否需整改、行業類別、許可證管理類別、是否投產、投產日期、生產經營場所中心經緯度(煤炭開采排污單位填報開采范圍、選煤廠和污水處理站中心經緯度,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排污單位填報開采范圍、油氣集中處理站和污水處理站中心經緯度,氣田開采排污單位填報開采范圍、天然氣處理廠和凈化廠中心經緯度,黑色金屬采選、有色金屬采選、非金屬礦和其他采礦業排污單位填報開采范圍及廢石場、選礦廠中心經緯度)、所在地是否屬于環境敏感區、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意見文號(備案編號)、地方政府對違規項目的認定或備案文件文號、采礦許可證編號、主要污染物總量分配計劃文件文號、化學需氧量總量指標(t/a)、氨氮總量指標(t/a)、其他污染物總量指標(如有)等。
4.1.3主要產品及產能
(1)主要生產單元、主要生產內容及參數
在填報“主要產品及產能”時,需選擇所屬主行業類別。排污單位主要生產單元、主要生產內容及參數填報內容見表 1。
表 1 排污單位主要生產單元、主要生產內容及參數表
行業類別 | 主要生產單元 | 主要生產內容 | 參數 |
煤炭采選 | 采掘場/礦田 | 開采方式 | 露天/井工 |
生產規模 | t/a | ||
選煤廠 | 處理能力 | t/a | |
矸石場 | 庫容 | m3 | |
匯水面積 | m2 | ||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 | 油氣開采 | 開采方式 | 自噴/注水/注氣/注汽/注聚/其他 |
生產規模 | 104t/a 或 104m3/a | ||
油氣集中處理站 | 設計規模 | t/a 或 104m3/a | |
儲油庫 | 設計規模 | 104m3/a | |
天然氣處理廠 | 設計規模 | 104m3/a | |
黑色金屬礦采選/有色金屬礦采選/非金屬礦采選/其他礦采選 | 采礦場 | 開采方式 | 露天/地下/原地浸礦/其他 |
開采礦種 | 名稱 | ||
生產規模 | t/a | ||
廢石場 | 庫容 | m3 | |
匯水面積 | m2 | ||
選礦廠 | 處理能力 | 噸/年 | |
選礦工藝 | 重力/磁力/浮選/化學選礦/其他 |
(2)產品名稱
填寫主要產品名稱,包括煤炭(褐煤、煙煤、無煙煤、其他)、石油、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黑色金屬(鐵、鉻、錳、釩、其他)、常用有色金屬(銅、鉛、鋅、鎳、鈷、錫、銻、鋁、鎂、汞、鎘、鉍)、貴金屬(金、銀、鉑)、稀有稀土金屬(鎢、鉬、其他)、非金屬(氯化鈉、硫、磷、氯化鉀、硼、石灰石、石膏、其他)等。
(3)生產能力、計量單位及設計年生產時間
生產規模、開采礦種一般按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審批意見或地方政府對違規項目的認定或備案文件填寫,不包括國家或地方政府予以淘汰或取締的產能。
(4)其他
排污單位如有需要說明的內容,可填寫。
4.1.4主要輔料
(1)名稱
填報采礦、選礦(凈化)、污水治理過程中添加的化學品。
(2)設計年使用量及計量單位
設計年使用量為與生產能力相匹配的年使用量,并標明計量單位。
(3)其他
排污單位如有需要說明的內容,可填寫。
4.1.5產排污節點、污染物及治理設施
(1)一般原則
廢水包括廢水類別、污染物種類、排放去向、排放規律、污染治理設施及參數、是否為可行技術、排放口編號、排放口設置是否規范及排放口類型。
(2)廢水類別、污染物種類及污染治理設施
煤礦采選排污單位廢水類別包括礦井水(酸性、非酸性)、礦坑水(酸性、非酸性)、疏干水、選煤廢水、污染雨水和生活污水等。
石油天然氣開采排污單位廢水類別包括采出水、壓裂返排液、井下作業廢水、油氣處理工藝廢水、油罐切水、設備沖洗水、循環冷卻水排污水、污染雨水和生活污水等。
黑色金屬礦采選/有色金屬礦采選/非金屬礦/其他礦采選排污單位廢水類別包括礦井水、礦坑涌水、廢石場淋溶水、選礦廢水、尾礦庫排水、尾礦庫滲濾液、污染雨水和生活污水等。
污染物項目為排污單位執行的廢水排放標準中各污染物。有地方排放標準要求的,按照地方排放標準從嚴執行。
(3)污染治理設施
a)物化法:沉淀、混凝、過濾、中和、**氧化、吸附、消毒、膜過濾、離子交換、電滲析、蒸餾、閃蒸、汽提等。
b)生化法:水解酸化、高效厭氧、好氧、缺氧好氧(A/O)、厭氧缺氧好氧(A2/O)、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氧化溝、曝氣生物濾池(BAF)、生物接觸氧化、移動生物床反應器(MBBR)、膜生物反應器(MBR)等。
各污水處理設施參數按設計值進行填報。
處理設施編號可填報排污單位內部編號或根據 HJ 608 進行編號后填報。具體見表 2、表 3、表 4 和表 5。
更多標準征求意見稿內容點擊以下鏈接下載意見稿全文: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