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1-29 來源:互聯網
1 項目背景
1.1 任務來源
2018 年,生態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下達環保標準《應急監測中γ核素分析方法》編制任務,項目編號為 2018-58。
本標準的承擔單位為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
根據 2019 年 3 月標準征求意見稿技術審查會專家建議,本標準名稱修改為《應急監測中環境樣品γ核素測量技術規范》。
1.2 工作過程
標準編制任務下達后,我單位成立了標準編制組,負責人為岳會國研究員,參加人員有黃東輝、董淑強、任建保等;浙江省輻射環境監測站、市輻射安全技術中心、安徽省輻射環境監督站、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和華北電力大學共 5 家單位作為標準編制協作單位。
2018 年 3 月,召開項目啟動會,討論標準編制的基本技術路線和擬解決關鍵技術問題。
2018 年 6 月,組織召開標準編制開題論證會,論證委員會通過該標準的開題論證,認為開題論證材料齊全、內容完整;標準主編單位對方法標準及文獻進行了充分調研;標準定位基本準確,技術路線合理可行。
2018 年 6 月至 2018 年 12 月,項目編制組通過文獻調研、理論計算和實驗驗證相結合的方法,全面開展標準編制工作,形成征求意見稿初稿。
2019 年 2 月至 3 月,邀請生態環境保護系統的黑龍江省輻射環境監督站、上海市輻射環境監督站、山東省核與輻射環境管理中心、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和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 6 家省級輻射環境監測機構開展方法的相關實驗驗證工作。
2019 年 3 月 1 日,組織召開該標準征求意見初稿專家咨詢會, 會議認為標準征求意見初稿內容全面、結構合理,經進一步完善后可作為下一步工作的基礎。
2019 年 3 月 19 日,組織召開標準征求意見稿技術審查會,審查委員會通過該標準征求意見稿的技術審查;認為該標準征求意見稿材料齊全、內容完整;標準編制單位對方法標準及文獻進行了充分調研;標準定位準確,技術路線合理可行,標準內容具有可操作性。
2019 年 3 月至今,根據標準征求意見稿技術審查會意見,修改完善形成本征求意見稿上報稿。
2 標準制修訂必要性分析
核與輻射事故中,γ核素測量技術是應急監測的主要、直接實驗室分析手段之一。鑒于核與輻射事故應急的緊迫性,尤其是事故早、中期,可能面臨大量的各類環境介質γ核素分析任務,需要盡可能快速、規范、準確可靠的獲取**手γ核素監測數據,該測量技術可無需復雜的樣品制備過程,且往往可通過犧牲一定的準確性來快速獲取測量結果,為應急決策和公眾輿情應對提供**手重要的核素分析數據。
截至標準編制任務下達時,我國暫沒有制定專門針對核與輻射應急監測的γ核素測量的技術規范,且已有的γ核素測量相關標準,主要針對實驗室條件下常規樣品的高準度γ核素測量,通常γ核素活度為環境級水平、無需對樣品來源進行初篩,報告結果時效性要求不高,對樣品的前處理采用常規的制備方式,土壤樣品還需放置一段時間待相關核素母子體放射性平衡后再測量,為獲取感興趣峰較好的統計不確定度測量時間通常需要**到幾天不等,因此,這些常規樣品測量標準前處理、分析流程較長,一般一個樣品從樣品制備到得到測量結果需要**到幾十天不等,實效性要求不高,且處理流程較復雜, 沒有結合應急監測樣品的特點,不能完全滿足應急監測的要求。
更多標準編制說明意見稿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標準編制說明全文:
下載地址:《應急監測中環境樣品γ核素測量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