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2-05 來源:互聯網
1 任務來源
《砷渣穩定化處置工程技術規范》編制任務由原國家環境保護部于 2016 年下達,下達文件名稱為《關于開展 2016 年度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項目統一編號為 2016-57。中南大學承擔本標準的編制工作,參編單位有賽恩斯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2 標準制定必要性
我國擁有世界上70%的砷礦資源。自然界中的砷大多以硫化物形式夾雜在錫、金、銅、鉛、鋅、鎳、鈷礦中。砷污染主要來源于含砷礦石的開采、選礦、冶煉加工,以及在工農業生產和應用過程中形成的二次污染。有色冶煉是我國主要的砷污染源,據統計每年隨精礦進入冶煉廠的砷總量已超過 8 萬噸,年排放的砷達 4 萬噸以上,約占全國砷排放總量的一半。有色冶煉過程中砷以含砷廢水、廢氣、廢渣的形式進入環境,冶煉廢氣、廢水中的砷只有少部分被綜合利用,90%以上都轉化為含砷固體廢物,但由于缺乏合適的處理方法或處理處置成本過高,砷渣的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率低。此類高危固廢處置不當,對周邊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導致了多起重大砷污染事件,嚴重危害國民健康。《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 “十二五”規劃》明確將砷污染物列為重點防控對象,含砷固廢治理與安全處置已成為我國環保領域特別是有色金屬行業的重要任務。
目前國內有工程應用的含砷廢渣穩定化處理方法普遍采用傳統的水泥固化或加入部分穩定劑后再進行水泥固化。實際上,砷渣中砷的含量和形態、含水率、顆粒粒度、pH 值、雜質成分等特性均會對處理工程和處理效果產生影響。而目前沒有針對砷渣的特點進行有效的分類,不同砷含量和物相的砷渣均采用相似的穩定化處置工程方案,在工程技術方案選擇不合理的同時造成了處理效率低、穩定化效果不佳、處置成本高等問題。另一方面,傳統砷渣穩定化技術工程應用的過程中存在工程建設質量差,技術性能不可靠、穩定達標運行率低, 市場秩序混亂等問題,甚至有些砷渣在自然條件下仍會發生砷及重金屬的泄露。針對傳統的砷渣穩定化處理方法效率低、增容大等難題,眾多冶金和環保工作者長期致力于砷渣穩定化新技術與新工藝的開發,目前已形成了滿足各種需求的砷渣穩定化處理新技術。但是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難度較大,新的、**應用前景的砷渣穩定化工程技術亟需通過制定標準來統一技術要求。總結成功的含砷廢渣穩定化的工程實踐,經過充分驗證,提煉上升為工程技術規范,在全行業實施,加速含砷廢渣穩定化的規范化和標準化,降低并防止穩定化過程中產生的重金屬對人和自然的危害,實現經濟和自然的和諧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總之,嚴謹、完善的砷渣穩定化處置工程技術規范是促進涉砷行業健康發展的必要基礎, 也是保障生態安全與居民健康的必備條件。
更多標準編制說明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標準編制說明全文:
下載地址:《砷渣穩定化處置工程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20年1月14日印發標準,如需瀏覽下載標準正式版,請點擊下方鏈接:標準正式版瀏覽下載地址:《HJ 1090-2020 砷渣穩定化處置工程技術規范》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