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項目背景1.1 任務來源為完善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體系,規范和加強對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監測數據有效性的管理,環境保護部于 2013年3月發布《關于開展 2013年度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項目工作的通知》文件,下達了《水污染源在線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數據有效性判別技術規范》規范修訂任務,項目統一編號為 2013—33。本標準制修訂任務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承擔,協作單位為湖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1.2 工作過程1.2.1 成立標準編制組 2013年4月,該項目任務下達后,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作為項目承擔單位,召集合作單位湖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相關人員,成立了標準制修訂小組,完成了項目任務書和合同的填報簽訂,編制組初步擬定了標準編制的工作目標、工作內容,討論了在標準制訂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按照任務書的要求,制定了詳細的標準編制計劃與任務分工。1.2.2 編寫標準草案和開題報告 2013年 5~10月,編制組查詢和收集了相關標準和文獻資料,分析了現有標準規定的各項技術指標,經過初步的研討,確定了標準制訂的原則和技術路線,形成了本標準的開題論證報告和標準初稿草案。 2013年11月21日,編制組在組織召開了標準草案制修訂內容專家研討會,研討標準草案中的制修訂內容,專家們對待解決的問題進行研討并提出制修訂建議。1.2.3 開題論證,確定標準制修訂的技術路線 2014年2月26日,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標準處在組織召開了《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數據有效性判別技術規范》標準制修訂開題會。來自環境保護部各相關司局代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市環境監測中心、安徽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山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站、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的專家,以及 11 家水污染源在線監測儀器生產廠商代表參加會議。論證委員會聽取了標準主編單位所做的標準開題論證報告和標準初稿內容介紹,經質詢、討論,形成以下論證意見: 一、該標準的修訂對進一步完善、規范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的數據有效性判別具有重要意義; 二、標準編制單位提供的材料齊全,內容較為翔實完整,格式較規范; 三、本標準修訂的適用范圍、主要內容及技術路線合理可行; 四、論證委員會一致通過該標準的開題,提出的具體修改意見和建議如下: 1. 將標準名稱改為《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數據有效性判別技術規范》。 2. 進一步明確與 HJ/T 353、HJ/T 354、HJ/T 355 三個標準內容的劃分和銜接。 3. 依據專家討論意見進一步修改和完善標準草案。1.2.4 編寫征求意見初稿更多標準編制說明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標準編制說明全文:下載地址:《水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CODcr、NH3-N等)數據有效性判別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