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2-07 來源:互聯網
1 項目背景
1.1 任務來源
《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技術指南 總綱》是 2018 年度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項目,項目統一編號為 2018-53,編制任務由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承擔,協作單位包括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大學、生態環境部環境標準研究所、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1.2 工作過程
2017 年 8 月—2018 年 2 月: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聯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華中科技大學、科技大學、生態環境部環境標準研究所、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成立標準編制組,系統開展相關文獻調研,針對《總綱》總體定位、適用范圍、編制思路、環境管理對環境健康風險評估的技術需求等問題召開研討會,明確了擬開展的主要工作和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在此基礎上,完成了《總綱》開題論證報告。
2018 年 3 月,生態環境部科技標準司組織召開開題論證會,明確了《總綱》的編制原則、方法、技術路線和標準草案的基本框架。
2018 年 4 月—2019 年 4 月,標準編制組根據開題論證會意見開展《總綱》編制工作,經多次專家咨詢,形成《總綱》》及其編制說明,于 2019 年 3 月 29 日通過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組織召開的技術審查會,進一步修改后形成《總綱》征求意見稿及其編制說明。
2 必要性與可行性
2.1 必要性
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是環境管理的重要基礎。環境中的生物性、化學性和物理性危害普遍存在,不可能被消除,關鍵在于環境暴露對人群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的可能性和強度,即風險的高低。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基于可及的新科學證據開展,隨著科學認識的不斷發展評估結果會及時更新。《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關于貫徹實施國家主體功能區環境政策的若干意見》等法律和政策文件多處涉及環境健康風險評估。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是連接科學研究與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是政府從源頭預防、加強對具有高健康風險的環境污染因素主動管理的工作基礎,對于提高生態環境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實施環境健康風險評估需要技術體系支撐,為此《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環境與健康工作規劃》和《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部署發布涵蓋調查、暴露評估、風險評估領域等一系列技術規定。目前,已發布涉及環境與健康調查、環境污染物暴露評估等一些列標準,但對環境健康風險評估的應用領域及其技術要點還缺乏系統規范和要求。作為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標準體系的統領性文件,通過制訂《總綱》,開展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技術標準體系頂層設計,規定環境健康風險評估的一般性程序、內容、方法和技術要求,指導各應用領域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技術方法制修訂工作,對提高我國生態環境管理標準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更多標準編制說明內容點擊以下鏈接獲取標準編制說明全文:
下載地址:《環境健康風險評估技術指南 總綱(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