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fb 時間:2022-12-13 來源:互聯網
1 范圍
GB 17378的本部分規定海洋環境質量基本要素調查監測的展開程序,包括計劃編制、海上調查實施、質量控制、調查裝備、資料整理和成果報告編寫等的基本方法。
本部分適用于海洋監測的組織管理。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GB 17378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為本部分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勵根據本部分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適用于本部分。 GB 17378.2 海洋監測規范第2部分:數據處理與分析質量控制 GB 17378.3 海洋監測規范第3部分:樣品采集、貯存與運輸 GB 17378.4 海洋監測規范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 17378.5 海洋監測規范第5部分:沉識物分析 GB 17378.6 海洋監測規范 第6部分: 生物體分析 GB 17378.7 海洋監測規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態調查和生物監測 HY/T 053 海洋調查觀測監測檔案業務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辦法》
3 通則
3.1 海洋監測的任務
3.1.1 掌握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量和海域質量狀況及中長期變化趨勢,判斷海洋環境質量是否符合國家標準。
3.1.2 檢驗海洋環境保護政策與防治措施的區域性效果,反饋宏觀管理信息,評價防治措施的效果。
3.1.3 監控可能發生的主要環境與生態問題,為早期警報提供依據。
3.1.4 研究、驗證污染物輸移、擴散模式,預測新增污染源和二次污染對海洋環境的影響,為制定環境管理和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3.1.5 有針對性地進行海洋權益監測,為邊界劃分、保護海洋資源、維護海洋健康提供資料。
3.1.6 開展海洋資源監測,為保護人類健康、維護生態平衡和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實現永續利用服務。
3.2 海洋監測的分類
3.2.1 研究性監測
研究性監測是旨在弄清楚目標污染物的監測。通過監測弄清污染物從排放源排出至受體的遷移變化趨勢和規律。當監測資料表明存在環境問題時,應確定污染物對人體、生物和景觀生態的危害程度和性質。
3.2.2 監視性監測
監視性監測又稱例行監測,包括污染源控制排放監測和污染趨勢監測。在排污日和預定海域,進行定期定點測定污染物含量,為評定控制排放,評價環境狀況、變化趨勢以及環境改善所取得的進展情況提供科學依據。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