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09-23 來源:互聯網
失效分析是一門新興發展中的學科,近年開始從軍工到普通企業普及。在提高產品質量,技術開發、改進,產品修復及仲裁失效事故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是根據失效模式和現象,通過分析和驗證,模擬重現失效的現象,找出失效的原因,挖掘出失效的機理的活動。方法分為有損分析,無損分析,物理分析,化學分析等。失效機制是導致零件、元器件和材料失效的物理或化學過程。此過程的誘發因素有內部的和外部的。在研究失效機制時,通常先從外部誘發因素和失效表現形式入手,進而再研究較隱蔽的內在因素。在研究批量性失效規律時,常用數理統計方法,構成表示失效機制、失效方式或失效部位與失效頻度、失效百分比或失效經濟損失之間關系的排列圖或帕雷托圖,以找出必須**解決的主要失效機制、方位和部位。任一產品或系統的構成都是有層次的,失效原因也具有層次性,如系統-單機-部件(組件)-零件(元件)-材料。上一層次的失效原因即是下一層次的失效現象。越是低層次的失效現象,就越是本質的失效原因。
失效機制是導致零件、元器件和材料失效的物理或化學過程。此過程的誘發因素有內部的和外部的。在研究失效機制時,通常先從外部誘發因素和失效表現形式入手,進而再研究較隱蔽的內在因素。在研究批量性失效規律時,常用數理統計方法,構成表示失效機制、失效方式或失效部位與失效頻度、失效百分比或失效經濟損失之間關系的排列圖或帕雷托圖,以找出必須**解決的主要失效機制、方位和部位。任一產品或系統的構成都是有層次的,失效原因也具有層次性,如系統-單機-部件(組件)-零件(元件)-材料。上一層次的失效原因即是下一層次的失效現象。越是低層次的失效現象,就越是本質的失效原因。
產品喪失規定的功能稱為失效。
判斷失效的模式,查找失效原因和機理,提出預防再失效的對策的技術活動和管理活動稱為失效分析。
失效與事故是緊密相關的兩個范疇,事故強調的是后果,即造成的損失和危害,而失效強調的是機械產品本身的功能狀態。失效和事故常常有一定的因果關系,但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系。
失效是可靠的反義詞。機電產品的可靠度R(t)是指時間t內還能滿足規定功能產品的比率,即n(t)/n(0),n(t)為時間t內滿足規定功能產品的數量,n(0)為產品試驗總數量。累積失效概率F(t)就是時間t內的不可靠度,即F(t)=1-R(t)=[n(0)-n(t)]/n(0)。
失效件是指進入商品流通領域后發生故障的零件,而廢品則是指進入商品流通領域前發生質量問題的零件。廢品分析采用的方法常與失效分析方法一致。
研究機電產品失效的診斷、預測和預防理論、技術和方法的交叉綜合的分支學科。失效學與相關學科的邊界還不夠明確,它是一個發展中的新興學科。
由失效的定義可知,失效的判據是看規定的功能是否喪失。因此,失效的分類可以按功能進行分類。例如,按不同材料的規定功能可以用各種材料缺陷(包括成分、性能、組織、表面完整性、品種、規格等方面)來劃分材料失效的類型。對機械產品可按照其相應規定功能來分類。
根據機械失效過程中材料發生變化的物理、化學的本質機理不同和過程特征差異,
⑴早期失效 可分為偶然早期失效和耗損期失效。
⑵突發失效 可分為漸進(漸變)失效和間歇失效。
⑴部分失效
⑵完全失效
⑶輕度失效
⑷危險性(嚴重)失效
⑸災難性(致命)失效
⑴ 狹義的失效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引起產品失效的直接原因。
⑵廣義的失效分析:不僅要找出引起產品失效的直接原因,而且要找出技術管理方面的薄弱環節。
⑶新品研制階段的失效分析:對失效的研制品進行失效分析。
⑷產品試用階段的失效分析:對失效的試用品進行失效分析。
⑸定型產品使用階段的失效分析:對失效的定型產品進行失效分析。
⑹修理品使用階段的失效分析:對失效的修理品進行失效分析。
1.現場調查
2.失效件的收集
3.走訪當事人和目擊者
1.設計資料:機械設計資料,零件圖
2.材料資料:原材料檢測記錄
3.工藝資料:加工工藝流程卡、裝配圖
4.使用資料:維修記錄,使用記錄等
1.失效機械的結構分析
失效件與相關件的相互關系,載荷形式、受力方向的初步確定
2.失效件的粗視分析
用眼睛或者放大鏡觀察失效零件,粗略判斷失效類型(性質)。
3.失效件的微觀分析
用金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觀察失效零件的微觀形貌,分析失效類型(性質)和原因。
4.失效件材料的成分分析
用光譜儀、能譜儀等現代分析儀器,測定失效件材料的化學成分。
5.失效件材料的力學性能檢測
用拉伸試驗機、彎曲試驗機、沖擊試驗機、硬度試驗機等測定材料的抗拉強度、彎曲強度、沖擊韌度、硬度等力學性能。
6.應力測試、測定:用x光應力測定儀測定應力
用x光應力測定儀測定應力
7.失效件材料的組成相分析
用x光結構分析儀分析失效件材料的組成相。
金屬失效分析
金屬失效分析
8.模擬試驗(必要時)
在同樣工況下進行試驗,或者在模擬工況下進行試驗。
1.提出失效性質、失效原因
2.提出預防措施(建議)
3.提交失效分析報告
GB/T 1814-1979 鋼材斷口檢驗法
JY/T 010-1996 分析型掃描電子顯微鏡方法通則
GB/T 13298-1991 金屬顯微組織檢驗方法
GB/T 20123-2006 鋼鐵 總碳硫含量的測定 高頻感應爐燃燒后紅外吸收法(常規方法)
GBT 5121.27-2008 銅及銅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第27部分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