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為食本,本固民寧。吃是家家戶戶的**件大事,更好地呵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為百姓構建起食品“安全網”,成為全市上下的一致行動。
2015年以來,市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為主線,以開展專項整治、加強監管執法、落實主體責任、深化示范創建和推動社會共治為重點,全面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群眾食品安全滿意度由2016年初的64.3%提升到目前的70.9%。這張結實細致的食品“安全網”讓百姓的幸福指數逐步上升,為在2017年成功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外,堅持把食品安全技術支撐體系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制定了《
食品安全檢測資源整合實施方案》,初步搭建起市、縣、鄉(鎮)三級各有側重,監管部門與企業自檢、
第三方檢測機構互為補充的檢驗檢測體系。
市級層面,農產品
檢測機構認證的檢測參數已達738項,畜產品質量
檢測能力和水平位居全國地市級前列;市食品藥品檢驗中心正在進行優化整合,并啟動新建計劃。縣級層面,12個縣(市)區的農產品綜合質檢站,全部納入中央投資建設項目和河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與控制能力提升項目。14個縣(市)區市場監管機構均設置了實驗室,所屬派出機構全部建立快檢室。
織密食品安全監管網
食品安全檢測不是單純靠*終產品的市場抽檢“查”出來的,而應該依靠對食品生產流通全過程的嚴格管理“管”出來。除了市場準入、監督管理、嚴格執法,還必須建立從農田到餐桌,包括種植、養殖、生產、加工、貯存、運輸、銷售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體系。
為了杜絕不法生產經營者在食品生產經營中摻雜使假,
食品安全檢測能部門多管齊下,著力閉合食品安全監管鏈條,積*建立從食品種養殖到消費全環節的監管制度。我市以政府令和規范性文件的形式出臺了《唐山市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規定》《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情報信息聯席會商機制》《關于加強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管理的意見》等文件,強化了部門間雙向及多向的銜接互動。建立了食品安全年統和動態監管機制,逐環節開展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內的食品生產經營主體普查工作,列出了企業清單和風險清單,****納入監管。
還針對農產品生產、收儲運、屠宰加工、投入品生產經營等各個重點環節,以及“農獸藥殘留”“病死動物及其產品”“瘦肉精”等監管難點盲點,深入開展“清死角、打窩點”、農村食品安全“掃雷”等系列專項整治行動。特別是強化了對豐潤肉制品、樂亭速凍食品、遷安粉條、遵化罐頭等區域性特色食品整治,防范了區域性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并探索實施了食安、農安、公安“三安”聯動,建立了政法委、公檢法和食品安全監管等部門共同參與的刑事司法與行政執法聯動機制,開展了“執法辦案能手”和“十大案件”評選活動,執行了“黑名單”管理制度,每季度對全市執法辦案情況進行通報。
營造安全優良的食品環境
2016年4月16日,食品快速檢測室“公眾開放日”市民免費檢測活動的首日,據對**開展免費食品快速檢測,3家超市統計,當天共接待市民122人次,免費檢測卷心菜、豆角、西蘭花等蔬菜138批次,
檢測結果全部合格。
去年以來,市食藥監管部門始終堅持把市委、市政府2016年為群眾辦的實事牢牢抓在手上,引導132家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標準化菜市場和大中型超市建立食品快檢室。市、縣按照2:3的比例落實補貼660萬元,每年給予快檢室5萬元財政補貼,用于免費向群眾提供檢驗檢測服務。
為從源頭上斬斷“地溝油”“垃圾豬”等非法利益鏈,我市**在全省出臺了《餐廚廢棄物管理辦法》《畜禽屠宰管理條例》,配套啟動了餐廚廢棄物和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項目。目前,所轄8個區的4300家餐廚廢棄物產生單位全部簽訂《委托收運協議》,建立了餐廚廢棄物管理臺賬,每日餐廚廢棄物收運量200噸。目前,灤南縣和豐南區畜禽無害化處理廠已經投入運行,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基本實現全面覆蓋。
積*引導企業自律。出臺了《關于加快唐山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將食品安全信用狀況納入社會誠信范圍。大力開展動態分類晉級示范創建活動,分四批命名市級誠信示范單位460家,縣級食品安全示范單位7122家,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示范群體。
大力實施智慧食安。**開發農產品質量管理與追溯系統,對農產品質量信息數據上傳、匯總、分析,以大型農貿批發市場源頭治理為切入點,實施“二維碼”追索系統試點,探索全程監督、快速查詢和有效追溯的食品安全信息化監管路徑。
著力營造食品安全工作氛圍,發放了“致城鄉居民和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一封信”,量身打造了“聚焦食藥安全”“農牧之窗”等欄目,每月舉辦食品安全科普宣傳活動2場,啟動了為期一年的“食品藥品安全知識公益講座”,真正使“雙創”工作走進千家萬戶。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期我有所為。我市將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為契機,繼續用*嚴謹的標準、*嚴格的監管,努力給公眾營造一個放心、安全、優良的食品環境,確保廣大市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