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09-23 來源:互聯網
這標志著我國正式建立實施機器人檢測認證制度,“中國機器人認證(CR)”標志將成為機器人產品的質量標志,助力我國機器人質量控制和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助推機器人產業進步升級,同時增強我國在全球機器人產業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制定方面的話語權和國際競爭力。
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全球*大的機器人市場,但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處于起步階段,標準和檢測認證體系尚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技術門檻和市場引導手段,產業綜合競爭力偏低,整體質量水平亟待提升。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說,發改委著力推進機器人關鍵共性技術開發和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堅持需求導向、創新驅動、質量為本、開放合作的原則,會同有關各方共同推動建立了機器人標準檢測認證體系, 先后建立了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機器人標準化總體組和機器人檢測認證聯盟。為發揮好“中國機器人認證(CR)”標志引導和規范產業發展的作用,推動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必須更加注重標準支撐、認證引導、社會共治、制度建設和國際合作,認真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廣泛借鑒國際同仁的好經驗好做法,不斷完善政策環境、強化制度供給、做好協調服務,營造更加公平健康的市場環境。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張沁榮表示,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將聯合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共同推動我國機器人檢測認證工作邁入制度化、規范化,充分發揮標準檢測認證在機器人產業的質量技術基礎作用,提升我國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話語權。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32996臺(包括外資品牌),同比增長21.7%;今年1-9月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產量達到5.09萬臺,同比增長30.8%,比去年全年增長率高出約9個百分點,年均增速將遠高于全國工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速。
高速發展的同時,諸多新問題、新動向值得關注。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雖有所突破,但高端產品仍依賴進口;部分自主品牌產品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但自主創新能力亟待加強;各地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但低水平重復建設隱憂顯現;本土龍頭企業正在崛起,但“小、散、弱”問題仍未根本改變;第三方檢測機構已建立,但機器人標準、檢測認證等體系仍待健全。
工信部黨組成員金書波提出六大措施促進我國機器人產業科學、健康、持續地發展,發布《促進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引導地方政府理性發展機器人產業;加快培育龍頭企業;加快組建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建立完善標準和認證體系;加強人才培養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研究制定《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搭建各部門精準施策平臺。同時機器人行業急需標準的規范、檢測手段的支撐以及認證方式的引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