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3-23 熱度:
伴隨著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日益加強,大家都可以為守護環境而使用價格略高的降解材料,例如現在奶茶的紙質吸管,超市的可降解包裝袋等等。
因傳統塑料所造成的白色污染日益嚴重,各國都將治理白色污染作為重點工作,隨著環保理念的普及,生物降解新材料行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會,今天百檢網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可降解塑料以及常見的可降解塑料檢測試驗。
生物降解塑料指在自然條件(土壤或沙土)等或者特定條件如堆肥化條件或厭氧消化條件下或水性培養液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引起降解,并*終完全分解變成二氧化碳和甲烷、水及其所含元素的礦化無機鹽以及新的生物質的塑料。
常見的降解試驗有崩解試驗、*終需氧生物分解能力試驗、生物分解試驗、土壤填埋試驗、生物降解性試驗、快速生物降解性二氧化碳產生試驗等。
崩解試驗按照標準GB/T19811-2005進行,試驗材料與新鮮的生物質廢棄物以精確的比例混合后,置人已定義的堆肥化環境中,堆肥化過程一直持續到堆肥完全穩定,計算試驗材料的崩解程度,一般情況下試驗需要進行90天左右。
*終需氧生物分解能力試驗按照標準GB/T19277.1-2011或GB/T22047-2008進行接種物分為需氧堆肥和土壤兩種來源,在試驗材料的需氧生物分解過程中,二氧化碳、水、礦化無機鹽及新的生物質都是*終生物分解的產物。
試驗材料在試驗中實際產生的二氧化碳量與該材料可以產生的二氧化碳的理論量之比為生物分解百分率。
生物分解試驗根據接種物來源不同(堆肥、堆肥、水性培養液)執行的標準有GB/T19276.1-2003、GB/T38737-2020、GB/T33797-2017、GB/T32106-2015,塑料分別在受控污泥消化系統、高固體份堆肥、水性培養液條件中通過采用分析測定釋放生物氣體的方法,測定*終厭氧生物分解能力。
土壤填埋試驗標準是GB/T19275-2003,在規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將試樣放在特定的真菌和細苗等試驗菌種環境下一定時間,試樣會被微生物作為營養源,在微生物作用下逐步敏侵蝕甚至分解,導致質量損失.性能下降。
試驗結束后目測估計試樣試驗前后的變化,通過準確地確定外觀或質量或其他物理性質參數的變化來評價材料潛在的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
生物降解性試驗標準有GB/T20778-2006和GB/T27857-2011通過靜態實驗,可以測定水處理劑(有機物)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的生物降解性能。試驗一般需連續28天,微生物降解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用測定其生成量與理論生成量相比,所得結果用百分率表示。
快速生物降解性二氧化碳產生試驗按照GB/T21856-2008執行,在一定體積的接種無機培養基中,含有已知濃度的受試物作為**的有機碳源,在黑暗或漫射光下,用脫二氧化碳的空氣以受控速率對試驗培養基進行曝氣。通過測定28天二氧化碳產生量來確定降解率。
百檢網小編結語:以上就是常見所有的生物降解試驗以及相關標準,大家做生物降解試驗前,應及時提供給工程師待測樣品的具體信息,如分子式、主要成分組成比例、純度、水中溶解度、碳含量、毒性資料等,從而方便及時準確的進行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