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1-24 熱度:
幾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如何科學育兒表現出越來越大的關注,其中給嬰幼兒喂食就是一項十分有技術含量的活兒。
食物的溫度對于寶寶來說十分關鍵,過熱的食物容易燙傷寶寶,過冷的食物容易引起拉肚子,如果親自品嘗的話不僅容易把大人口腔中的細菌帶入,而且對溫度的把控也不準確。
因此,感溫變色類嬰幼兒用品應運而生,今天百檢網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感溫變色類嬰幼兒用品的來龍去脈。
感溫變色用品是一類可以感知溫度,并通過顏色的變化指示食物溫度范圍的產品,甫一出現就廣受寶爸寶媽的歡迎。
當此類產品接觸到的食物超過一定的溫度(一般為40℃~43℃)時,便產生變色效果,從而提醒寶爸寶媽食物過燙,不適合寶寶進食。
感溫變色材料是目前市場上應用領域非常廣泛的一種新型功能材料,如感溫變色湯勺、水杯、奶瓶、儲奶袋、嬰幼兒用變色碗等,因為嬰幼兒對食物溫度的敏感性較強,且無法順利的自我表達,所以目前這類產品還是嬰幼兒用品居多。
感溫變色的原理主要有三種:物質結構的變化、分子間的質子得失和有機分子中的電子轉移平衡反應。其中嬰幼兒感溫變色用品一般采用第三種原理制作而成。
感溫變色材料依據變色狀態可分為“熱消色型”和“熱發色型”:熱消色型,在低溫時為有色狀態,當溫度升至一定值時材料從有色變為無色;而“熱發色型”正好相反。
依據物質種類可分為:無機感溫變色材料(金屬碘化物、雙鹽、過渡金屬化合物、金屬合金、金屬氯化物)、有機感溫變色材料(含有螺吡喃、熒蒽、三芳基甲烷、帶取代基的乙烯和有機絡合物)、液晶感溫變色材料(近晶型、向列型和膽甾型)。
感溫變色用品屬于食品接觸材料,材質安全無毒是*重要的,特別是跟免疫能力較弱的嬰幼兒相關,所以必須嚴格符合相關食品接觸材料的標準,這系列的標準很多,百檢網小編搜集了部分標準簡單的羅列了下。
不過這類產品在常規檢測中,*常見的還是進行ROHS環保認證,RoHS是由歐盟立法制定的一項強制性標準,它的全稱是《關于限制在電子電氣設備中使用某些有害成分的指令》。
該標準已于2006年7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主要用于規范電子電氣產品的材料及工藝標準,使之更加有利于人體健康及環境保護。
該標準的目的在于消除電器電子產品中的鉛、汞、鎘、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共6項物質,并重點規定了鎘的含量不能超過0.01%。
百檢網小編結語:選購感溫變色嬰幼兒產品時,建議大家選購大品牌、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不要一味貪圖便宜而選擇太低廉的產品。
此外,需要重點關注標簽/說明書是否規范,尤其關注其是否符合相應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以及ROHS環保認證等要求。*后,在使用前認真閱讀產品使用說明書,按照說明書正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