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輻射(有時簡稱EMR)的形式為在真空中或物質中的自傳播波。電磁輻射有一個電場和磁場分量的振蕩,分別在兩個相互垂直的方向傳播能量。電磁輻射可波的頻率或波長分為不同類型,這些類型包括(按序增加頻率):無線電波,微波,太赫茲輻射,紅外輻射,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和伽瑪射線。其中,無線電波的波長*長而伽馬射線的波長*短。除X射線和伽瑪射線外之電磁輻射都具有較弱電離能力,是非電離輻射。
電磁輻射所衍生的能量,取決于頻率的高低:頻率愈高,能量愈
大。頻率*高的X光和伽瑪射線可產生較大的能量,能夠破壞合成人體組織的分子。事實上,X光和伽瑪射線的能量之巨,足以令原子和分子電離化,故被列為“電離”輻射。這兩種射線雖具醫學用途,但照射過量將會損害健康。X光和伽瑪射線所產生的電磁能量,有別于射頻發射裝置所產生的電磁能量。射頻裝置的電磁能量屬于頻譜中頻率較低的那一端,不能破解把分子緊扣一起的化學鍵,故被列為“非電離”輻射。哪里會有電磁輻射?電磁輻射的來源有多種。人體內外均布滿由天然和人造輻射源所發出的電能量和磁能量;閃電便是天然輻射源的例子之一。至于人造輻射源,則包括微波爐、收音機、電視廣播發射機和衛星通訊裝置等。
編輯本段輻射源頭
自然電磁輻射源
雷電、太陽黑子活動、宇宙射線、太陽風暴等。
人為電磁輻射源
(1)電腦、電視、音響、微波爐、電冰箱等家用電器。
(2)手機、傳真機、通訊站等通訊設備。
(3)高壓電線以及電動機、電機設備等。
(4)飛機、電氣鐵路等。
(5)廣播、電視發射臺、手機發射基站、雷達系統等。
(6)電力產業的機房、衛星地面工作站、調度指揮中心等。
(7)應用微波和X射線等的醫療設備等。
編輯本段人體危害
綜述
電磁輻射是一種復合的電磁波,以相互垂直的電場和磁場隨時間的變化而傳遞能量。人體生命活動包含一系列的生物電活動,這些生物電對環境的電磁波非常敏感,因此,電磁輻射可以對人體造成影響和損害[1]。
高爾生教授在他的《空調使用對精液質量的影響》中指出,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表現為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兩大方面。
熱效應
人體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電磁波輻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機體升溫,從而影響到體內器官的正常工作。體溫升高引發各種癥狀,如心悸、頭漲、失眠、心動過緩、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下降、視力下降等。產生熱效就應的電磁波功率密度在10MW/CM2;微觀致熱效應1 MW - MW/CM2;淺致熱效應在10MW/CM2以下。當功率為1000W的微波直接照射人時,可在幾秒內致人死亡。
折疊非熱效應
人體的器官和組織都存在微弱的電磁場,它們是穩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電磁場的干擾,處于平衡狀態的微弱電磁場將遭到破壞,人體也會遭受損害。這主要是低頻電磁波產生的影響,即人體被電磁輻射照射后,體溫并未明顯升高,但已經干擾了人體的固有微弱電磁場,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可導致胎兒畸形或孕婦自然流產;影響人體的循環、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等。
對人體的非熱效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神經系統:人體反復受到電磁輻射后,中樞神經系統及其它方面的功能發生變化。如條件反射性活動受到抑制,出現心動過緩等。
感覺系統:低強度的電磁輻射,可使人的嗅覺機能下降,當人頭部受到低頻小功率的聲頻脈沖照射時,就會使人聽到好像機器響,昆蟲或鳥兒鳴的聲音。
免疫系統:我國有有初步觀察到,長期接觸低強度微波的人和同齡正常人相比,其體液與細胞免疫指標中的免疫球蛋白1gG降低,T細胞花環與淋巴細胞轉換率的乘積減小,使人 體的體液與細胞免疫能力下降。
內分泌系統:低強度微波輻射,可使人的丘腦—垂體—腎上腺功能紊亂;CRT、ACTH活性增加,內分泌功能受到顯著影響。
遺傳效應:微波能損傷染色體。動物試驗已經發現;用195MHz、2.45GHz和96Hz的微波照射老鼠,會在4-12%的精原細胞骨形成染色體缺陷,老鼠能繼承這種染色體缺陷可引起受傷者智力遲鈍、平均壽命縮短。
折疊累積效應
熱效應和非熱效應作用于人體后,對人體的傷害尚未來得及自我修復之前(通常所說的人體承受力—內抗力),再次受到電磁波輻射的話,其傷害程度就會發生累積,久之會成為永久性病態,危及生命。對于長期接觸電磁波輻射的群體,即使功率很小,頻率很低,也可能會誘發想不到的病變,就引起警惕。預防措施除了遠離輻射源,還應該積*補充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卜素、番茄紅素、葡萄籽、蝦青素等含量多的食品。
總之,“電磁污染”已成為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和噪聲污染之后的第五大污染,而且看不見,摸不著,直接作用于機器或人體,是危害嚴重的“隱形殺手”。因此,電磁輻射問題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相繼開展了關于電磁輻射的各種研究,并制定出電磁輻射衛生標準,我國也不例外。
近年來,國內外媒體對電磁輻射有害的報道一直未斷: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兒童患白血病,專家認為病因是受到嚴重的電磁污染;美國一癌癥醫療基金會對一些遭電磁輻射損傷的病人抽樣化驗,結果表明在高壓線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細胞生長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我國每年出生的2000萬兒童中,有35萬為缺陷兒,其中25萬為智力殘缺,有專家認為,電磁輻射是影響因素之一。
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新調查顯示
電磁輻射儀介紹
主要用途
LFY-408z織物防電磁輻射測試儀用于測試各種紡織品對電磁輻射的防護性能。
技術指標
1.測試頻率:863/900/1800MHZ(GSM、CDMA等手機頻率)
2.靈敏度:≤1μW/c㎡
3.電磁輻射透過率:-20db—20db(0—****)
對人體有五大影響
1.電磁輻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變的主要誘因;
2.電磁輻射對人體生殖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造成直接傷害;
3.電磁輻射是造成孕婦流產、不育、畸胎等病變的誘發因素;
4.過量的電磁輻射直接影響兒童組織發育、骨骼發育、視力下降;肝臟造血功能下降,嚴 重者可導致視網膜脫落。
5.電磁輻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內分泌紊亂,月經失調。
六大危害
危害之一
它*可能是造成兒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醫學研究證明,長期處于高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使血液、淋巴液和細胞原生質發生改變。意大利專家研究后認為,該國每年有 400 多兒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距離高壓線太近,因而受到了嚴重的電磁污染。
危害之二
能夠誘發癌癥并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電磁輻射污染會影響人類的循環系統、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誘發癌癥,并會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瑞士的研究資料指出,周圍有高壓線經過的住戶居民,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 7.4 倍。
美國得克薩斯州癌癥醫學基金會針對一些遭受電磁輻射損傷的病人所做的抽樣化驗結果表明,在高壓線附近工作的工人,其癌細胞生長速度比一般人要快 24 倍。
危害之三
影響人類的生殖系統,主要表現為男子精子質量降低,孕婦發生自然流產和胎兒畸形等。
危害之四
可導致兒童智力殘缺。據*新調查顯示,我國每年出生的 2000 萬兒童中,有 35 萬為缺陷兒,其中 25 萬為智力殘缺,有專家認為電磁輻射也是影響因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計算機、電視機、移動電話的電磁輻射對胎兒有不良影響。
危害之五
影響人們的心血管系統,表現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經期紊亂,心動過緩,心搏血量減少,竇性心率不齊,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下降等。如果裝有心臟起搏器的病人處于高壓電磁輻射的環境中,會影響心臟起搏器的正常的使用。
危害之六
對人們的視覺系統有不良影響。由于眼睛屬于人體對電磁輻射的敏感器官,過高的電磁輻射污染會引起視力下降,白內障等。高劑量的電磁輻射還會影響及破壞人體原有的生物電流和生物磁場,使人體內原有的電磁場發生異常。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或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對電磁輻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樣的,老人、兒童、孕婦屬于對電磁輻射的敏感人群。
常用公式
庫侖定律:F=kQq/(r^2);
電場強度:E=F/q
點電荷電場強度:E=kQ/(r^2);
防護規定
總則
1.1 為防止電磁輻射污染、保護環境、保障公眾健康、促進伴有電磁輻射的正當實踐的發展,制定本規定。
1.2 本規定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產生電磁輻射污染的一切單位或個人、一切設施或設備。但本規定的防護限值不適用于為病人安排的醫療或診斷照射。
1.3 本規定中防護限值的范圍為100KHZ~300GHZ。防護限值與頻率的關系見下圖。
1.4 本規定中的防護限值是可以接受的防護水平的上限,并包括各種可能的電磁輻射污染的總量值。
1.5 一切產生電磁輻射污染的單位或個人,應本著“可合理達到盡量低”的原則,努力減少其電磁輻射污染水平。
1.6 一切產生電磁輻射污染的單位或部門,均可以制定各自的管理限值(標準),各單位或部門的管理限值(標準)應嚴于本規定的限值。
防護限值
2.1 基本限值
2.1.1 職業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間內,任意連續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應小于0、1W/KG。
2.1.2 公眾照射:在1天24H內,任意連續6MIN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應小于0、02W/KG。
2.2 導出限值
2.2.1 職業照射:在每天8H工作期間內,電磁輻射場的場量參數在任意連續6MIN內的平均值應滿足表1要求。
表1 職業照射導出限值 頻率范圍MHz 電場強度V/m 磁場強度A/m 功率密度W/m2
0.1~3 87 0.25 (20)1)
3~30 150/ 0.40/ (60/f) 1)
30~3000 (28)2) (0.075)2) 2
3000~15000 (0.5)2) (0.0015)2) f/1500
15000~30000 (61)2) (0.16)2) 10
注:1) 系平面波等效值, 供對照參考。
2) 供對照參考,不作為限值; 表中f是頻率, 單位為MHz; 表中數據作了取整處理。
2.2.2公眾照射:在1天24H內,環境電磁輻射場的參數在任意連續6MIN內的平均值應滿足表2要求。
表2 公眾照射導出限值 頻率范圍MHz 電場強度V/m 磁場強度A/m 功率密度W/m2
0.1~3 40 0.1 (40)1)
3~30 67/ 0.17/ (12/f)1)
30~3000 (12) 2) (0.032)2) 0.4
3000~15000 (0.22/)2) (0.001)2) f/7500
15000~30000 (27) 2) (0.073) 2) 2
注:1) 系平面波等效值,供對照參考。
2) 供對照參考, 不作為限值; 表中f是頻率,單位為MHz; 表中數據作了取整處理。
2.2.3 對于一個輻射體發射幾種頻率或存在多個輻射體時,其電磁輻射場的場量參數在任意連續6MIN內的平均值之和,應滿足式(1):式中:第i個輻射體j頻段輻射的發射水平;對應于j潑動的電磁輻射所規定的照射限值。
2.2.4 對于脈沖電磁波,除滿足上述要求外,其瞬時峰值不得超過表中1.2所列限值的1000倍。
2.2.5 在頻率小于100MHZ的工業、科學和醫學等輻射設備附近,職業工作者可以在小于1.6A/M的磁場下8H連續工作。
根據《電子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各級電壓導線邊線在計算導線*大風偏情況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離如下:1千伏以下為1.0米,1千伏至10千伏為1.5米,35千伏為3.0米,66千伏至110千伏為4.0米,154千伏至220千伏為5.0米,330千伏為6.0米,500千伏為8.5米。電力施工單位在搭建高壓電架的時候,都是按照嚴格的設計標準進行施工的,充分考慮了高壓線的安全問題。
根據國家《城市規劃相關規定》,一般1萬伏的高壓線塔與居民樓的水平距離是5米,11萬伏的10米,22萬伏的15米,50萬伏的25米,高壓線塔則應盡量避開居民樓。
《電力法》和《電力設施保護條例》中都明確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在架空電力線路保護區內不得興建建筑物,而電力線路保護區的概念不僅僅是指建筑物與電力線之間的垂直距離,它是指導線邊線向外側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兩平行面內的區域,按照國務院頒布的《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第10條規定,110千伏高壓線保護區是導線邊線向外延伸10米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兩平行面內的區域。
普通會員
阿米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民營企業200-500人獨立實驗室6個服務行業
船舶重工軌道交通航空航天化工環境機械設備計量校準軍工能源農業認證認可生物醫學食品特種設備醫藥相關檢測
輻射防護與監測-中科輻環境檢測
電磁輻射檢測
輻射檢測
離子輻射檢測,核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