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0-27 來源:互聯網
二、2021年中國TIC行業關鍵詞:改制
檢驗檢測行業的存在是為了服務于經濟發展,但長期以來行業內“小散亂”面貌持續存在,且存在諸多事業單位類檢驗檢測機構,該類機構布局結構分散、條塊分割明顯、重復建設嚴重、體制機制僵化,異地擴張難度較高,導致整體實力較弱,創新活力不足, 品牌號召力不足,服務能力難以跟上市場的需要;同時,市場化競爭環境下,員工積*性的調動需要更加靈活的薪酬管理制度,事業單位體制內無法做出有效激勵。因此,事業單位機構迫切需要改革。
全國質檢系統檢驗檢測機構整合指導意見中提出了 6 種改革試點類型,包括中國特檢集團、湖北特檢院省內縱向整合、地方事業單位改制、集聚區內大型檢測集團組建、同城整合改革、檢測技術聯盟整合。
表 2:全國質檢系統檢測檢驗機構整合改革試點
資料來源:質檢總局,長江證券研究所
2.1??特檢行業整合改革——中國特檢集團
2014?年 11 月,中國特檢院、甘肅省鍋檢院、甘肅省特檢院、寧波特檢院、青島特檢院、武漢特檢所、武漢鍋檢所、西安特檢院8 家機構簽訂協議組建中國特檢集團。該集團由中國特檢院牽頭,地方特檢機構參與,以資產為紐帶,按照母子公司架構搭建,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將各出資方的檢驗資質和檢驗業務全部轉入集團,實現品牌、資質、質量體系和重大業務的統一。整合前,質檢系統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都屬于事業單位,普遍規模偏小、布局分散、競爭力不強,存在一定程度的條塊分割和行業壁壘,與國際同行相比差距較大。通過組建中國特檢集團,各方將開展以資產為紐帶的縱向整合,充分發揮中央地方兩級優勢、發揮集團化規模化優勢,利于共同打造國內權威、國際**的大型檢驗檢測集團。
2019 年我國特種設備檢測行業營收 150.5 億元,同比增 12.2%,機構數量達到 821 家。特種設備包括電梯、鍋爐、起重機械、壓力容器、大型游樂設施等 9 大類,與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人民財產安全息息相關,2019 年底保有量達到 1525 萬臺。
圖 ?7:我國特種設備歷年保有量及同比增速
?
?
圖 8:我國特種設備檢測行業機構數量及營收
2.2??省內機構縱向融合——湖北特檢院
湖北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研究院為專業檢測領域省內縱向整合和深度融合典型案例。成立于 2014 年 1 月,由全省 16 家質監系統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合并組建而成,是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直屬事業單位,下轄直屬、黃石、十堰、襄陽、宜昌、荊州、荊門、鄂州、孝感、黃岡、咸寧、隨州、恩施、仙桃、潛江、天門 16 家分院。湖北特檢院主要承擔省內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等特種設備檢驗檢測,以及特種設備事故調查與分析、鍋爐能效測試、新技術研究、標準研究、鑒定評審、技術咨詢、風險評估、委托檢驗、人員培訓考核等工作。
表 3:湖北特檢院分院情況
2.3??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浙江國檢和大連檢測集團
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的典型案例為浙江國檢和大連檢驗檢測集團。
(1)浙江國檢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即浙江國檢為國有控股第三方檢測機構,其成員包括浙江國檢、武漢國檢、上海國檢和成都國檢,公司從事緊固件檢測、金屬材料檢測及焊縫無損檢測近 20?年。海鹽全縣有 600?多家緊固件產業鏈企業,是全國緊固件產業集聚度*高的地區之一,年主營業務收入達 150?多億元。浙江國檢的改革依托于當地緊固件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國家對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要求。事業法人海鹽縣標準件檢測中心成立于 2001 年,并于 2002 年和 2004 年獲得 CMA 和 CNAS 資質,2006 年成立國家標準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013 年實施“事改企”成立國檢公司,2015?年海鹽國檢開啟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董事長兼總經理持有公司約 5.45%股權。
浙江國檢為從事業單位穩步改制到混合所有制國有控股企業的成功案例,在保持業務順利銜接的同時實現了體制機制的轉變,同時引入包括公司總經理在內的高管員工持股調動業務經營動力。
圖 9:浙江國檢發展歷程?
圖 10:浙江國檢股權結構圖
(2)?大連檢驗檢測集團成立于 2018 年 8 月,是大連市委、市政府**在全省、乃至全國開展改革整合,由原大連質檢院下屬的特檢院、質檢院、鍋檢院、計量院、標準化院等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組建的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是市政府管理的國有獨資企業。根據公司官網介紹,集團注冊資金 3 億元,資產總額 6.7 億元;擁有檢測設備 5429 臺(套),員工 900 余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占比達 92%;擁有全資子公司 16 家,擁有氣瓶、糧食、包裝、日化、工業鍋爐、軸承及管道元件、低壓電器 7 個國家質檢中心,2 個博士后工作站;國家氣瓶質檢中心擁有全國**的全項目型式試驗能力。集團形成國家、省、市三級檢驗中心統籌發展格局,是大連市**有能力在標準、計量、產品質量、食品檢驗、 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等領域發揮公益性職能作用的技術機構。
大連檢驗檢測集團整合當地檢測認證資源,實現業務協同發展,走規模化發展道路,目標到 2023 年打造成為國內知名公司,躋身國內檢驗檢測機構前列,10?年內打造成為國際**的檢驗檢測服務品牌。但同時,事業單位改制帶來的員工福利保障問題,尤其是?原有院所退休人員的職工利益保障成為新組建的集團公司的一項負擔;且轉制改企雖完?成,但“官本位”的思想難以一步到位立刻扭轉,諸多業復雜務線的信息化整合也尚未進行1;集團公司真正步入健康穩健發展還需不斷改進提高。
表 4:大連檢驗檢測集團業務類型
2.4?地區集聚發展整合——廣檢集團
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即廣檢集團是廣州市管國有企業集團,由廣州市政府將其質檢系統內的原廣州質檢院、廣州纖檢所的市場化業務剝離整合,于 2016 年 9 月 20?日正式掛牌成立。集團主要從事食品、服裝、日用消費品、節能環保、工程材料等方面的質量檢測,擁有紡織品服裝服飾產品、加工食品、皮革制品等國家質檢中心,現有員工 1000多人,辦公場地超 6 萬多平方米,檢測設備 3000?多臺(套),同時是國內*先進*具規模的第三方檢驗認證機構之一,是集標準、檢測、認證及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技術服務機構,檢驗檢測能力和技術服務水平處于國內**地位。廣州此前獲批建設全國*****檢驗檢測高新技術服務業集聚區,以集聚區為載體探索檢測認證機構資源整合更具便利性。
?圖 ?11:廣州檢驗檢測集團業務類型
?
剝離轉企改制前,廣州市質檢系統從事檢驗檢測認證業務的有 8?個正處級事業單位和 4個科級事業單位,共有直接從事檢驗檢測認證業務人員 3000?多人(其中編制內 700?多人),主要資產原值約 26 億元;2014 年檢驗檢測業務總收入超過 10 億元,約占全市檢驗檢測認證產業的 10%;在紡織服裝、食品、化妝品、皮革箱包、包裝產品等多個細分領域處于國內**,專業水平和業務收入均排名**,例如廣州纖檢所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同類機構首位。
廣檢集團在事業單位機構整合上初見成效,已在北京、武漢、西安開設分公司跨區域發展業務。但目前廣檢集團僅完成資產整合的一半左右,特檢、計量、標準業務等及其資?產和人員注入、廣州市其余事業性質檢驗檢測機構的整合尚未完成;同時,集團為廣州?市政府獨資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尚未實施。
?圖 ?12:廣州檢驗檢測集團組建三步方案
?
2.5 同城機構整合改革——成檢院
成都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即成檢院,由四川省質檢院和成都市質檢院整合組建,歸屬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和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同管理,目前上述兩家機構分別持股 45.09%、44.91%,四川省財政廳持有 10%。公司現有職工近 600?名, 在龍泉驛、雙流、崇州、溫江等地建設有近 10?萬平方米的專業實驗室,固定資產總值10 億元,其中檢驗檢測儀器設備資產 4.8 億元,13 個***質檢中心,具備 5600 余種產品、35000 余個參數的檢測技術服務能力。
?成檢公司為同城檢測資產整合的試點案例,摸索中前進,雖然以市場化組建成檢公司取?得較大進展,但實際運行過程中面臨機制不順、資質不齊等諸多問題,公司注冊資本僅1000 萬元,對外投資面臨資金掣肘和審批長流程制約,難以發揮加強的競爭力。
?圖 ?13:成都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事業部(業務中心)構成
?
資料來源:成都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公司官網,長江證券研究所
除上述幾個典型案例之外,國內還有諸多事業單位改制的成功案例,例如山東省推動省市特檢機構轉企整合組建山東特檢集團;遼寧省政府將原屬 9 個廳局的 20 家機構整合組建遼寧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成為省內整體規模*大、技術能力*強、業務領域*廣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重慶檢測認證集團?2015 年由重慶市計量質檢院改制而來,并于2020 年 10 月由招商局檢測和重慶發展投資公司重組后更名為招商檢測重慶公司,成為全國**以央地合作市場化改革方式完成重組的檢測認證行業機構。
綜上來看,事業單位改制后可實現當地優質檢測資產多業務多板塊的協同發展,提升一站服務能力,改革后的企業類機構也可實現跨區域業務的發展,市場化的薪酬管理方式也能*大調動員工的積*性;在諸多小散機構整合成大型檢測集團的過程中實現當地競爭格局的優化。但是事業單位僅有政府原則性方向性指導,缺乏操作細則指引,涉及利益主體較多,各地逐漸摸索前進,難以一步到位。部分機構或是僅完成合資公司設立或企業制度設立,人員、資質、業務的融合尚不完善,同時面臨產品線業務線復雜化之后的管理流程優化問題,影響檢測業務的實際擴張;或是未能完全實現改革方案的全部安排,僅完成初始階段整合;或是“官本位”思想無法快速扭轉,客戶服務理念尚待改進;或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或激勵機制尚未建立,管理層與員工的積*性難以充分調動。
隨著制度的逐漸完善,事業單位改制組建的地方大型檢驗檢測集團將是未來檢測服務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國內上市檢測龍頭也將面臨這些實力雄厚機構的強力競爭。當前檢測服務市場尚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跑馬圈地”為多數上市檢測公司當前戰略,事業單位改制的后續融合完善所需的過渡時間同時也給予了這些上市公司一定的競爭緩沖時間來通過自建或并購壯大自身。
?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