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0-27 來源:互聯網
在4月21日的第三屆中國實驗室管理與檢測技術國際論壇上,國家認監委實驗室與檢測監管部主任喬東,深入解析了認監委劃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后的職能,以及實驗室與檢驗檢測機構監管發生的變化。
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等整合,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此外,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劃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外保留牌子。
認監委劃入市場監管總局以后,有兩個原則不會變:一是隊伍不亂,仍會按照目前的工作思路進行,不會有大調整;二是工作不斷,還是延續從前的一套行政許可制度執行,但今后對認監委的印章和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章的使用,會有協調,其他工作沒有變化。而對實驗室和檢驗檢測機構的監管,仍使用之前的資質認定制度,也是一套行政許可制度。另外,還有一套認可管理制度。
關于上述的認定和認可制度,很多企業把這兩項制度混淆了。比如一些頗有規模的檢測機構,認為已經獲得認可,就可以對社會出具檢測報告。但其實,此機構并沒有獲得政府資質認定,不能對社會出具檢測報告。而其客戶都是內部客戶,對資質認定制度也不了解,也從未驗證其資質。在這些機構看來,獲得認可就相當于獲得資質認定行政許可。
國家質檢總局2015年發布的163號令,關于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當中明確指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凡是要對社會出具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和結果的檢驗檢測機構,必須獲得資質認定。但這些條例很多檢測機構都不清楚,對這項資質認定也不了解。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是一套行政許可制度,也是我國目前*大的一套檢驗檢測監督管理體系,只對第三方實驗室開放,它比認可制度范圍小,是強制執行的;認可制度對企業實驗室、采購方實驗室、第三方實驗室都是開放的,可以自愿做認可。
但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制度,目前在我國只是一套行政許可制度,并沒有完全和國際接軌,如果只在國內出具檢測報告,取得資質認定即可;除非和國外采購商合作,需要取得和國際接軌的認可。
作為既實施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又監管認可的國家部門,其實并不鼓勵一個機構做兩套評價,重復評審。事實上兩套評價也大同小異,所以在取得資質認定的同時,看企業需要,再決定是否做認可。
據2016年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經獲得檢驗檢測資質認定的機構共33000多家。從2016年數據來看,3萬多家檢測機構,主要集中在五大領域:一是機動車安檢,二是建筑材料檢測,三是食品檢驗,四是環境監測,五是疾控系統檢測。這五大領域對我國檢驗檢測市場貢獻率*高,占整個檢驗檢測機構80%,接近 26000家。
從行政許可制度來看,*主要是“放管服”。簡政放權,優化服務。過去,制度對事前監管要求非常嚴格,現在則重點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尤其市場放開以后,我國的機構數量從1985年到2005年30年間的1萬多家機構,上升到現在3萬多家機構。
2018年1月17日,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提出了實施統一的資質認定管理、簡化規范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程序、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等要求,指明了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工作改革發展的新方向。特別是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提出了五個減:減環節,減程序,減時間,減收費,減申報資料。
過去,監管部門對實驗室和檢驗檢測機構提了很多要求,但卻沒有人監督監管部門?,F在則不然,如果監管部門出現問題,大家都可以投訴。比如申請流程,過去申請拖一年都有可能,現在申請3個月拿不到證,就可以投訴?,F在每個程序審批,在時間上都有要求,也把監管部 門自身規范起來。
服務上,認監委還建立了公共平臺,對3萬多家機構的基本信息,建立數據庫,及時公開。比如近來幾個事件,江蘇銷售到香港的螃蟹、學校毒跑道、西安電纜等問題,都要求監管部門在半天之內,在3萬多家機構中,把能做相關檢測的機構篩選出來。這在從前很難想象,現在能實現,也是得益于數據庫的建立,提高了工作效率。
接下來,還要建立檢驗檢測機構信用平臺分類監管,因為3萬多家檢測機構良莠不齊,監管需有側重,今后政府的監管重點,主要集中在經常出事的機構,把長期誠實守信的機構放掉,有的放矢地監管,用更多精力為大家服務。
這個問題涉及到國家對實驗室的許可范圍。目前來看,國家對實驗室許可,還是按照標準和相應的技術規范。不管是移動實驗室還是智能技術,無論國際還是國內,都要有相應的標準。只要有標準和技術規范,都給予許可。
*近,檢驗檢測機構的團體標準也納入進來,但有兩個要求:一是團體標準要填補行業空白;二是在技術上有先進性,還要得到相關專家論證后,才給予許可。但有些標準還在研究和探討,比如近幾年來,公安部和司法部都希望把精神病鑒定納入到行政許可。但專家論證后,覺得間歇性精神病很難鑒定,目前條件還未成熟,還需要探討。對于移動實驗室,也需要加快標準推進。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