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0-28 來源:互聯網
近日,據環球網報道,英國《每日郵報》10月21日報道,在超市出售的7種熱銷嬰兒米粉產品被檢測出砷含量達到危險水平,會影響到兒童的成長。
嬰兒米粉通常研磨精細,并含有維生素,據說可以幫助嬰兒脫離母乳和固體食物。《食物真相》節目對26種嬰兒大米食品進行的測試顯示,近四分之一的食品違反了歐盟的安全規定。
來自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食品研究專家安迪?米哈格教授在節目中說,父母們應該把嬰兒米粉的日攝入量限制在30克左右——大約3湯匙。但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作為一名家長,為了避免冒這種風險,我根本不會喂小孩子吃米粉。”他說即使是微量的砷也會對幼兒的免疫發育、生長和智商產生嚴重影響。他要求找來更詳細的包裝信息。
許多食物含有低水平的自然砷,但大米含量高,因為它生長在水田中,那里砷的含量更高,也更容易被吸收。長期接觸砷會增加患癌癥的風險,尤其是嬰兒。
幾位接受采訪的母親接受了《食物真相》的采訪。她們對砷的含量瞠目結舌,其中一位母親用“可怕”來形容,另一位母親說:“應該多給大家提個醒,因為我不會給我的孩子買這種產品。”憂心忡忡的母親們要求所有的嬰兒米粉產品都要有更清晰的標簽,有母親提出簡單的顏色編碼系統,比如那些列出營養價值、糖和脂肪含量的顏色編碼系統。
《食物真相》節目并沒有列出這七種含有高含量砷的產品。英國食品標準局的一位發言人說:“砷是自然存在于環境中的,不可能完全從飲食中消除。”但是,由于它有可能增加包括癌癥在內的疾病的風險,所以將其含量控制在盡可能低的范圍是很重要的。
“法律設定了大米中砷的*高含量,而用于嬰幼兒食品的大米的法定含量更嚴格。食品制造商有責任確保嬰兒們使用的食材符合法規。如果發現有違規行為,執法人員將進行調查,并在必要時采取行動。”
那么什么砷,砷存在什么地方?我要測對砷的有關資料進行了整理編輯。
砷,俗稱砒,是一種非金屬元素,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VA族,原子序數33,元素符號As,單質以灰砷、黑砷和黃砷這三種同素異形體的形式存在。砷是蘊藏于地殼的天然準金屬,砷元素廣泛的存在于自然界,石頭、土壤、水和空氣都含有微量的砷。人們主要從食物(尤其是砷含量較高的水產)攝入砷。至于透過吸入空氣和皮膚吸收等其他途徑攝入砷,則只占較小甚或微不足道的比重。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升低于10微克的砷含量對人體是安全的。
由于砷在大自然中普遍存在,加上大部分砷化合物可溶于水中,從而進入我們的食物鏈內,因此許多種類的食物都可能含有小量砷。砷會以有機和無機兩種形態存在于食物中,以后者毒性較強。魚類及海產會在體內大量囤積從環境中攝取的砷。至于植物的砷含量,則通常取決于土壤、水、空氣和肥料等的砷含量。一般而言,食品中的砷主要以有機形態存在,而無機砷含量偏高的情況則較少見。
慢性砷中毒會引致皮膚損傷、神經受損、皮膚癌及血管病變。世界衛生組織屬下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已把飲用水中的砷列為會令人患癌癥的物質。
為評估本港市民的重金屬(包括砷)攝取量,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在二零零二年進行了有關《中學生從食物攝取到重金屬的情況》的風險評估研究。根據該項研究,魚類以外的海產是我們攝取無機砷的*主要來源(51%),其次依序為魚類(26%);谷類及其制品(10%);蔬菜(6%);肉類、禽類及其制品(4%)和奶類及奶制品(3%)。上述結果與澳洲、美國及英國等外國進行有關從食物中攝取砷的研究所得數據一致,即海產是人們攝取砷的*主要食物來源。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物添加劑專家委員會已對砷進行評估,并就無機砷的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定為每公斤人體體重每周可攝入15微克。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指人一生中可攝入某一污染物而不致帶來可見風險的估計分量。攝入量超出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并不一定表示健康會受損。由于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著眼于人一生的攝入量,只要平均攝入量并非長期超出這一數值,偶然高于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也不會影響健康。
改飲低砷水是預防飲水型砷中毒*有效的措施。另外有研究發現,水果等抗氧化物質的攝入可能對砷中毒起保護作用。對含砷毒物要嚴加保管:砷劑農藥必須染成紅色,以便識別并防止與面粉、面堿、小蘇打等混淆。外包裝必須標有 “毒 ” 字。剩余的拌砷毒谷、毒餌應深埋,剩余的藥種,應**禁止食用或作飼料。凡接觸過砷制劑的器具,用后必須仔細刷洗,并不得再盛裝任何食物。禁止用加工糧食的碾子等磨壓砷制劑。
業界應確保所出售或進口的食物適宜供人食用,并遵從有關法例標準。對于消費者說,應保持均衡飲食,以免因偏食少種類食物而過量攝入某些化學物或污染物。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