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01 來源:互聯網
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第50版本DGR規則已從2009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并已被我國民航總局和各大航空公司及機場作為危險品航空運輸操作的實施規范。雖然該新規則已經施行了一段時間,但仍有很多運營商由于不了解該規則而延誤了樣品測試周期,甚至運輸交貨周期。根據第50版本DGR規則,鋰電池按照普通貨物進行航空運輸的前提是必須具有第三方檢測和鑒定機構所出的符合UN38.3要求的檢測報告,以及證明符合第50版本DGR規則的貨物運輸條件鑒定報告(必要時含1.2m跌落測試報告)。
根據*新的包裝說明,鋰電池或電芯(鋰離子和鋰金屬)分為了:單獨運輸、鋰電池和設備包裝在一起進行運輸、安裝在設備中的鋰電池運輸。
其中鋰離子電池(或電芯)單獨運輸需要符合以下條款:
1. 電芯的額定瓦特小時不超過20Wh。
2. 電池的額定瓦特小時不超過100Wh。對于在2009年1月1日之后生產的電池,必須將額定的瓦特小時標注在電池殼的外部。對于在2009年1月1日前生產的電池,如果沒有在外部標明,允許在2010年12月31日之前可以繼續進行運輸。
3. 電芯或電池必須經證明符合UN Recommendations on the Transport of Dangerous Goods, Manual of Tests and Criteria第III部分38.3的測試要求。
4. 電芯或電池應置于可完全封閉電芯或電池的內包裝中。電芯或電池應被保護以防止短路,在同一包裝內須預防與可引發短路的導電物質接觸。
5. 每個包裝件必須能夠經受在任意方向的1.2米跌落測試。
6. 每票貨物都應隨附文件(如MSDS),至少可說明:包裝件內有鋰離子電芯或電池;包裝件必須小心操作,如破損有易燃危險性;包裝件破損時應遵守特殊程序,必要時檢查和重新包裝;注明獲取更多信息的聯系電話。
7. 單個包裝的限重:客機和貨機都為10千克(毛重)
8. 每個包裝件都應粘貼鋰電池操作標簽
為確保航空運輸安全,并滿足客戶對含鋰電池貨物的運輸需求,根據國際航協《危險物品規則》的相關規定,制定出可充電型鋰電池操作規范,即UN38.3(UNDOT)的測試。
1、 高度模擬
在壓力≤11.6kPa,溫度205℃的條件下,存放6h 以上
無滲漏、 無排氣、 無解體、
無燃燒、 無爆炸、 無破損,
開路電壓不小于試驗前的90%,失重要求見說明
2、 高低溫循環
在752℃和-402℃的條件下, 進行高低溫沖擊試驗,在*限溫度中存放時間≥6h,高低溫轉換時間≤30min,沖擊10次,然后室溫(205℃)存放24h,試驗總時間至少周。
無滲漏、 無排氣、 無解體、
無燃燒、 無爆炸、 無破損,
開路電壓不小于試驗前的90%,失重要求見說明
標準名稱 標準說明 鋰電池UN38.3認證檢測 按照《聯合國關于危險品運輸的建議書試驗和標準手冊》中第3部分38.3款要求進行8項安全性能測試 UL 1642-2005 鋰電池的安全性能檢測
IEC 61960 電池的基本性能檢測
GB/T 18287-2000 手機鋰電池安全性能檢測
QB/T 2502-2000 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性能檢測
SN/T 1414.3-2004 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檢測
3、 振動試驗
15min 內從7Hz至200Hz完成一次往復對數掃頻正弦振動, 3h內完成三維方向振動12次。
無滲漏、 無排氣、 無解體、
無燃燒、 無爆炸、 無破損,
開路電壓不小于試驗前的90%,失重要求見說明
4、 沖擊試驗
加速度150gn、6ms或加速度50gn、11ms半正弦沖擊,每個安裝方向進行3次,總共18
次。
無滲漏、 無排氣、 無解體、
無燃燒、 無爆炸、 無破損,
開路電壓不小于試驗前的90%,失重要求見說明
5、 55℃外短路
在552℃、外電阻<0.1Ω條件下短路,短路時間持續到電池溫度回到552℃后1h,觀察6h。 6小時內,無解體、無破損、無燃燒, 電池表面溫度<170℃ 。
6、 撞擊試驗
9.1Kg重物自612.5cm高處落于放有15.8mm圓棒的電池上,檢測電池表面溫度,
觀察6h。每次撞擊都要用新的試樣。
6小時內,無解體、無破損、無燃燒, 電池表面溫度<170℃
7、 過充電試驗
在2倍的*大連續充電電流和2倍的*大充電電壓條件下,對電池過充24h,觀察7天。
無解體、無燃燒
8、 強制放電
電池串聯12V直流電源,以*大放電電流進行強制放電,觀察7天。無解體、無燃燒
9、 1.2m跌落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下一篇《UN38.3檢測機構》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