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全民抗疫的日子里,大家對空氣質量安全意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戴口罩、勤消毒”成為了當下的潮流。面對附著在表面的病毒,我們可以用酒精等方式進行消殺,而對于懸浮在空氣中的病菌,想要“消滅”就要靠空氣消毒凈化機了。而空氣中的病毒摸不著看不見,那么如何測定相關產品的病毒殺滅效果呢?本文以空氣凈化器為例,介紹
病毒殺滅效果檢測規范。
病毒殺滅效果檢測,主要檢測消毒器械或消毒劑對空氣中細菌的殺滅和(或)清除作用,以驗證其對空氣的消毒效果。
病毒殺滅效果檢測的試驗設備和器材
(1)試驗菌為白色葡萄球菌8032。
(2)采樣液[用于液體撞擊式采樣器采樣。非化學因子殺菌試驗時,用含抗泡沫劑(辛醇或橄欖油)的營養肉湯培養基;消毒劑殺菌試驗時,用含相應中和劑的營養肉湯培養基(同樣加入辛醇或橄欖油)]。
(3)中和劑。
(4)磷酸鹽緩沖液( PBS,0.03 mol/L,pH 7.2 )。
(5)普通營養肉湯培養基。
(6)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消毒劑殺菌試驗時,尚需在其中加入相應的中和劑。
(7)相鄰的一對氣霧柜或氣霧室,一個用于消毒試驗,一個用于試驗對照。一對氣霧柜或氣霧室所處環境(包括溫度、濕度、光照、密閉性、和通風條件等)應一致。柜(或室)宜以鋁合金和玻璃構建。應安裝溫度和濕度調節裝置以及通風機過濾除菌或其它消毒裝置和相應管道,此外,還應開設供噴霧染菌、給消毒劑、采樣等的袖套操作和樣本傳遞等窗口。
(8)噴霧染菌裝置,包括空氣壓縮機、壓力表、氣體流量計和氣溶膠噴霧器等。噴出細菌氣溶膠微粒的直徑90%以上應在 1 jum~10pm 之間。
(9)空氣微生物采樣裝置,包括六級篩孔空氣撞擊式采樣器、液體撞擊式采樣器、抽氣設備、氣體流量計等。
(10)環境監測器材,如溫度計、濕度計等。
病毒殺滅效果檢測的試驗階段
空氣消毒試驗分為實驗室試驗、模擬現場試驗與現場試驗,各自特點如下:
(1)實驗室試驗:以測定*低有效劑量為目的,采用≥1m3試驗柜、液體撞擊式采樣器、白色葡萄球菌,試驗菌霧粒<10μm,試驗溫度在20℃到25℃之間,相對濕度保持在50%~70%,中和劑加于采樣液中,試驗時需要自然消亡對照組,計算殺滅率結果。同一條件試驗重復 3次,每次均分別計算其殺滅率。3次結果的殺滅率均≥99.90%時,可判為消毒合格。
(2)模擬現場試驗:以測定*低有效劑量為目的,采用10m3~20m3實驗室、六級篩孔空氣撞擊式采樣器、白色葡萄球菌,試驗菌霧粒<10μm,試驗溫度在20℃到25℃之間,相對濕度保持在50%~70%,中和劑加于采樣培養基中,試驗時需要自然消亡對照組,計算殺滅率結果。同一條件試驗重復 3次,每次均分別計算其殺滅率。3次結果的殺滅率均≥99.90%時,可判為消毒合格。
(3)現場試驗:以驗證實用消毒效果為目的,采用≥20m3實驗室、六級篩孔空氣撞擊式采樣器、空氣中自然菌,試驗菌霧粒不定,試驗溫度和相對濕度均為自然條件,中和劑加于采樣培養基中,試驗時不需要自然消亡對照組,計算消亡率結果。試驗重復3次或以上。計算出每次的消亡率。除有特殊要求者外,對無人室內進行的空氣消毒,每次的自然菌消亡率均≥90%者為合格。
病毒殺滅效果檢測的注意事項
(1)試驗中,因控制統一的條件較難,故每次均需同時設置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條件盡量保持一致。消毒前、后及不同次數間的環境條件亦應盡量保持一致。
(2)注意記錄試驗過程中的溫度和相對濕度,以便分析對比。
(3)所采樣本應盡快進行微生物檢驗,以免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4)每次試驗完畢,氣霧柜、氣霧室應充分通風。必要時消毒沖洗,間隔4h后始可做第二次試驗。
(5)試驗時,氣霧柜(室)必須保持密閉,設有空氣過濾裝置,以防染菌空氣外逸,污染環境。
(6)試驗時,氣霧柜、氣霧室或現場房間應防止日光直射,以免造成殺菌作用不穩定。
(7)氣霧柜排風過濾裝置中的濾材應定期更換,換下的濾材應經滅菌后再作其他處理。
(8)在氣霧柜或密閉房間內進行消毒劑噴霧消毒時,用懸掛染菌樣片法觀察的消毒效果,不能代表對空氣的消毒效果。
?
更多病毒殺滅效果檢測的問題可咨詢百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