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當前,第三方檢驗檢測的人才問題主要體現在四方面:一是第三方檢驗測試認證行業(TIC在中國起步晚,人才儲備不足;二是多數TIC機構內部的人員培訓尚不完善,缺少足夠專業系統的培養體系;三是檢驗測試認證涉及范圍廣,涵蓋各行各業,每個行業都要有各自的專家,還要了解各個國家的市場要求,開發測試認證業務;四是業務發展迅猛,人才跟不上供給。因此,由于TIC行業對專業人才的較高要求,使得人才匱乏現象凸顯。
2011年,國務院將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定為高技術生產性服務業后,我國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發展一直保持著較強的增長態勢,從業機構的數量和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截至2017年底,全國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機構達到36797家,實現營業收入2632.52億元,全年吸納就業人口121.3萬人。良好的行業發展態勢促使對檢驗檢測認證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大,人才缺口尤其是高精尖人才缺口凸顯。因此,加大力度提升人才培養的數量與質量,提升人才的整體素質與水平,是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
TIC行業的人才現狀
事實上,早在多年前檢驗檢測認證人才的競爭就已經開始,近年來,人才競爭更加激烈,范圍也不僅僅局限于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內,甚至跨界到非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爭奪稀缺人才,在一些新興領域和新興行業尤為凸顯。
分析行業現狀,當前人才問題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行業(TIC在中國發展得比較晚,時間也不長,人才儲備不足;二是多數TIC機構內部的人員培訓尚不完善,缺少足夠專業系統的培訓體系;三是檢驗檢測認證涉及范圍廣,涵蓋各行各業,每個行業都要有各自的專家,還要了解各個國家的市場要求,對人才的要求比較高;四是業務發展迅猛,人才跟不上供給。因此,行業需求與市場人才不能匹配,造成專業人才稀缺,人才便成為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競相爭搶的目標。
縱觀行業發展,行業對人才需求的關注點更加多元化、專業化。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GS中國人力資源總監戴斌表示,在價值觀方面,用人單位應考慮人員自身的價值觀是否和企業的價值觀相契合,比如誠信、對工作的態度、創業精神以及企業家精神等;在專業背景方面,由于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業務覆蓋范圍較廣,需要其從業人員具備廣泛的專業需求,如食品、生物、材料、電子機械、化工、環境、礦產、石油、交通等;在學歷方面,目前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的學歷背景以本科為主,大專、碩士也占有一定比例,同時,隨著行業水平的提高,企業對服務升級和業務領域也需要不斷拓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多,在檢驗檢測認證行業中博士學歷的數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誠然,盡管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在高校專業設置中尚未開設專門的學科,但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在選擇人才時還應考慮其專業與TIC行業的相關性與匹配度。例如,紡織產品的檢測工程師崗位會優先選擇紡織專業,該專業在本科學習期間中會涉及到紡織檢驗以及紡織檢測的相關知識,這種大紡織專業的概念會更多地被TIC企業在進行人才選擇時所重視。
人才競爭已然開始
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行業什么時候能在高校開設獨立的學科與專業?這樣的疑問,不絕于耳。檢驗檢測認證行業是產業轉型升級中的新型生產性服務業,然而尷尬的局面是,目前國內少有高校開設系統的檢驗檢測認證專業,這與我國早年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發展滯后不無關系。
近年來,TIC行業快速發展,尤其隨著質量強國戰略的提出,質量被提上了更重要的戰略高度,檢驗檢測認證迎來難得的歷史發展契機,檢驗、檢測、認證學科設置的趨勢已經開始出現。
2016年9月,我國**檢驗檢測認證學院在江蘇省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揭牌。這是國內設立的**檢驗檢測認證學院,成為行業內的一件標桿事件。常州檢驗檢測認證學院由原常州檢驗檢疫局和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共建,培養和輸送熟悉檢驗檢測認證行業政策法規、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術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SGS作為**合作機構,與原常州檢驗檢疫局、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三方簽署了SGS 定制班培養協議。
戴斌介紹,在學院設立初期,SGS以企業定制班為培養模式,根據SGS常州檢測基地發展需求,設立紡織品檢測、化學檢測、行政客服3個專業訂制班,按照2年制和3年制兩個梯隊建設,共培養學生150名,解決行業內缺乏專業人才的現狀,為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培養輸送合格的高技術應用型人才。
常州檢驗檢測認證學院希望通過地方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向教育部申請設立專業本科院校,*終將學院打造成為國內**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的專業型本科院校,解決行業內檢驗檢測認證專業人才缺口的現狀。
正當SGS布局中國人才規劃時,德國萊茵TüV也加入到了人才競爭行列。同年11月,德國萊茵TüV與海南職業技術學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立足于海南省農產品、食品行業的發展需求,結合學校食品營養與檢測專業的實際情況,引進德國萊茵集團在食品安全和職業教育方面龐大的專家資源和實踐經驗,聯手打造德國“雙元制”模式的“食用農產品檢測”精品專業,培養掌握食品質量檢驗與監測、食品質量安全、食品生產與加工、食品營養保健、食品營銷等理論知識和實用技術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2018年9月,全國檢驗檢認證職業教育集團在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成立,該職業教育集團由中國檢驗檢疫學會、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等國內檢驗檢測領域的科研院所、全國代表性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單位組建而成。同年10月,江蘇省環境檢測(監測)人才培養聯盟會議在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舉行,包括江蘇省環境科學學會、江蘇省環境檢測中心,泰州市環境檢測中心,泰州市環境科學學會等六所高校以及江蘇華測品標檢測認證技術有限公司等16家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的負責人和代表參會。
可以看出,隨著行業發展、市場需求、企業需要,我國政府層面等相關方已經開始考量增設檢驗檢測認證領域專業教育,類似于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這樣的辦學模式有望在更多的高校及職業院校推廣。
人才培養方式各異
通常,國有檢測機構的人才培養通過健全薪酬激勵體系,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規范人力資源管理,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建立人才培訓體系等方面開展。外資檢測機構的人才布局通常是采取與國內學院進行戰略合作、聯合辦學等模式,為機構培養人才,這種模式立足于國內學院的教育規模及學生資源,將外資機構獨有的人才培養思路融匯其中,借力發展。
在常州檢驗檢測認證學院SGS定制班總裁交流會上,SGS中國區總裁杜佳斌表示,定制班未來會考慮把工作坊搬入學校,幫助學生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在企業學習三年:**年學習年,第二年改善年,第三年成熟年后,若想獲得外派機會,還要獨立完成項目,這對學生的自身技術專長和管理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每年,SGS都在培訓員工上給予大量投入,除了對不同崗位基層的員工進行專業技能與通用技能培訓外,還有針對新畢業員工的“職場漫步”項目、管理培訓生項目,針對初級管理者的“管理加速器”培訓項目、針對中層管理人員的“領導力”培訓項目等,努力為不同特點員工的發展打造量身定制的培訓項目。同時,SGS還制定了一系列員工年度激勵機制,包括創新獎、杰出服務獎、杰出管理獎、連續服務獎、優秀員工獎等,著力為員工提供展示才華和能力的廣闊舞臺。
在聯合辦學方面,全國檢測檢驗認證職業教育集團副理事長、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吳訪升認為,培養檢驗檢測認證人才是主動響應質量強國戰略、深化現代職業職業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檢測檢驗認證職業教育集團成立后,以“提高人才質量、促進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合作辦學、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為原則,深入研究建立檢驗檢測認證行業職業教育體系,推動全國檢驗檢測認證行業職業教育走規模化、集約化、連鎖化的發展道路,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檢驗檢測認證行業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和校企合作聯盟為載體的集團化辦學模式。
行業未來是人才的競爭
第三方檢驗檢測行業是新興的高速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從業者只看到每年遞增的產業總量、先進的儀器設備、開放的國家政策,卻忽略了人才這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這種觀點已經有所改觀,人才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從業機構所看重。
事實上,人才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檢驗檢測認證行業是服務性行業,需要具備新型專業背景的人才去提升服務技能,*終帶動整個行業服務質量增長。二是對于企業自身來講,有了**的專業人員,才可能涉獵到更多的新興領域并進行拓展,新興領域將是行業未來搶占的重點,誰能擁有專業人才,誰將能獲得占領市場的先機,獲得參與檢驗檢測認證市場快速發展的機會。
可以預見,未來第三方檢測檢測認證行業的競爭,將是人才的競爭。為此,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要做好充足的人才儲備。一個合格的檢測管理人才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培養,檢驗檢測機構應該在現金流比較充沛的時候未雨綢繆、儲備人才,應該從粗放型的管理轉入精細化的管理。在消費品檢測領域向制造業學習,推進工廠化管理模式,提倡“管理出利潤”;在工業品檢測領域中加強垂直的技術貫穿能力,倡導一站式解決方案,只有這樣才能應對未來激烈的市場競爭、產品競爭以及人才競爭,*終贏得市場。
本文選自《質量與認證》雜志2019年2月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