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12月24日,市場監管總局、認監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發布認證檢測市場專項整治情況。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和認可檢測司、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中國認證認可協會、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參加發布會,介紹了整治情況和下一步舉措。
市場監管總局有關司局、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中國認證認可協會、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出席新聞發布會
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劉衛軍司長發布認證檢測市場專項整治情況
市場監管總局認可檢測司許新建司長回答記者提問
從發布會上獲悉,市場監管總局成立以來,將治理“認證檢測亂象”作為加強市場監管工作的一項重點任務。2018年9月,下發《關于加強認證檢測市場監管工作的通知》(國市監認證〔2018〕173號,部署全國市場監管系統集中開展“認證檢測亂象”專項整治。此次行動是認證檢測行業近年來首次全覆蓋、多領域的全面整治,也是行政監管、認可監督、行業管理等多種手段并用的聯合整治,覆蓋范圍廣、整治措施嚴、處罰數量多、社會反響強烈。
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肖建華主任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認證認可協會生飛秘書長回答記者提問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陳振華副局長回答記者提問
市場監管總局、認監委從行政監管、認可監督、認證人員管理等方面全面開展整治。行政監管方面,組織和督導各地方局對轄區開展了專項監督檢查。在認證領域,以問題為導向,突出重點領域,針對目前社會反映較多的“未經批準非法開展認證活動、買證賣證、虛假認證、關鍵認證環節走過場”等“認證亂象”開展專項治理,著力開展強制性產品認證監督檢查、自愿性認證監督檢查、新批準認證機構設立條件可持續性核查、投訴舉報案件的調查處理等。在檢驗檢測領域,組織開展國家專項監督檢查,督導地方落實轄區專項整治工作,開展檢驗檢測市場的明察暗訪,進行全面排查。認可方面,集中開展了認可專項監督治理行動,對認可對象的人員和設備能力、認證檢測活動的真實性有效性、認可標志使用的規范性等進行抽查。認證人員管理方面,開展了認證人員誠信規范執業專項治理行動,通過重點核查和行業普查相結合方式,深入排查認證人員執業中的問題。
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二級巡視員李靜主持發布會
法制日報記者提問
中國新聞社記者提問
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劉衛軍司長在發布時,總結這次專項整治的主要成果有:
一是嚴肅查處了一批違法違規的認證檢測機構及認證從業人員,對行業產生了強大的震懾力、影響力,提振了市場信心。這次行動是認證檢測行業近年來首次全覆蓋、多領域的全面整治,也是行政監管、認可監督、行業管理等多種手段并用的聯合整治,覆蓋范圍之廣、整治措施之嚴、處罰數量之多、社會反響之強烈,都是多年來沒有過的。針對認證機構,共向社會曝光3家非法機構,撤銷10家、注銷4家機構從業資質,對29家機構予以警告,對13家機構責令限期整改,對1家機構予以風險預警;責成認證機構撤銷、暫停761張存在問題的證書,涉及企業562家;查處無證制售CCC產品違法行為648起、涉及1367批次產品;此外撤銷1家機構、暫停2家機構的認可資格,對5家機構縮小認可范圍;針對檢驗檢測機構,共計撤銷、注銷207家機構從業資質;并撤銷8家機構、暫停16家機構的認可資格,對79家機構縮小認可范圍;針對認證人員,撤銷189名違規失信人員的注冊資格。通過整治行動,讓行業受到了震動,受到了警示,特別是從業機構自律意識更加強烈,紛紛開展全面自查整改。
二是發現了認證檢測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使問題導向更加清晰,工作思路更加明確。通過整治,發現了認證檢測行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從業機構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內控機制不健全,對自身人員疏于管理;一些機構及人員法律意識、規則意識、誠信意識不強,認證檢測活動存在不合規現象,甚至出具虛假的認證證書、檢測報告和注冊材料;一些機構違背公正性原則,妨礙市場公平競爭。同時也發現行政監管、認可約束、認證人員管理還存在不規范、不嚴格、不到位的問題,比如監管制度存在漏洞、監管執法依據不足、認可約束的作用需要進一步提升、對認證人員執業的持續規范性監督還需加強等等,為下一步深化改革、強化監管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是各方職責更加明確,各負其責、多元共治的體系更加完善。在整治行動中,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認可機構、認證認可協會(人員注冊機構按照各自職責緊密協同配合,就如何在新的市場監管體制下加強認證檢測市場監管進行了實踐探索,找到了定位,明確了職責,形成了合力;同時認證檢測機構主責定位更加明晰,使得行業治理體系更加健全有效。
央廣經濟之聲記者提問
中國質量報記者提問
發布會上通報了全國認證服務(中國有限公司非法開展認證活動、深圳中大國際認證公司和上海色瑞斯認證公司出具虛假認證結論、江蘇宏強電氣集團有限公司和溫州市美瑞凱寵物用品有限公司出廠銷售未經認證的CCC產品、南寧市杰鋒汽車檢測有限公司出具虛假檢測結果、江西歐蘭寶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偽造環境監測數據、濱州市通九州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等4家檢測機構騙取資質認定證書、北京中鼎恒昌認證公司和青島歐檢認證檢驗公司認證人員弄虛作假等10起典型案件。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認監委將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風險監測、質量追溯和責任追究、信用管理為重要內容的監管機制,完善“法律規范,行政監管、認可約束、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五位一體的監管體系,進一步加大認證檢測市場監管力度,鞏固深化整治效果,優化認證檢測市場環境,維護認證檢測活動的公正性,提高認證檢測供給質量,更好地傳遞市場信任,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據悉,截至目前,全國共有認證機構481家,累計頒發有效認證證書193.7萬張、獲證組織62.5萬余家,其中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64.3萬張,自愿性認證(管理體系、食品農產品、一般工業品、服務認證證書129.4萬張;獲得資質認定的檢驗檢測機構3.9萬家;獲得認可資格的認證機構172家、獲得認可資格的實驗室/檢驗機構10376家;在認證認可協會注冊的認證人員57804人。
中國經濟網記者提問
新聞發布會現場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