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百檢網 時間:2021-11-15 來源:互聯網
前言:假如一家公司的玩具產品想賣到歐洲去,就必須符合歐洲的質量標準,這就需要找家獨立的第三方,按照歐洲標準進行檢驗,以查驗產品質量是否符合要求。由此,衍生了一個新的行業——檢測行業。
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第三方檢測19世紀便在歐洲興起,經過100多年發展,孕育出了像瑞士通用公證行(SGS)這樣的行業巨頭。
A股市場上的華測檢測(300012)就是做這個事情的。雖然華測檢測*近展開了反彈之旅,但公司管理層可能還是有點煩,繼董事長萬峰離婚事件被媒體懷疑為“借離婚之名方便減持股票”后,2017年年末又爆出和下屬子公司之間的股權紛爭。結合2016年以來的業績低迷,股價被市場冷落到冰點,眾多事件紛亂復雜的表象,或許掩蓋了這家公司背后的價值邏輯。
第三方檢測巨頭的成長路徑
2002年以前,中國第三方檢測行業被國有企業壟斷,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后,第三方檢測行業才逐步對民營和外資企業放開,隨后便一路高歌,迅猛發展。截至2017年,國內第三方檢測行業市場規模超過2300億元,預計未來5年增速將保持在15%以上。從全球來看,到2020年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萬億元,年增速達8%。不難看出,無論國內還是國際市場,第三方檢測都是少有的能連續保持高增長的行業。
既然機會多,大家就一哄而上。截至2016年底,全國各類檢測機構已達到3萬多家,其中國有控股機構約15000家,私營企業15000多家,其余為外資企業。由于檢測涉及行業繁多,任何機構都不可能做到“贏者通吃”,即便是全球*大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瑞士通用公證行,2016年營業收入約為400億元,全球市場份額也不超過5%。
華測檢測是國內*大的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2016年營業收入僅為16.52億元,國內市場份額不到1%,足見未來空間之大。
由于行業*度分散,且受檢測資質所限,巨頭的成長之路,大多前期靠內生增長,后期靠外延并購。這點在華測檢測2016年報中也得到印證:“未來公司繼續會將并購作為重點工作,通過并購國內外的優質標的,延長公司的產品線寬度并產生協同效應,豐富公司業態,尋求外延擴張增速。”盡管如此,華測過去數年及未來幾年的增長,依然主要靠內生,這點在后文會有說明。
從三個維度分析華測檢測
說完檢測行業的基本特點,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
不得不說,自上市以來,華測檢測的數據表現可謂是非常生猛,這在創業板中相當罕見。2009年至2016年的7年間:
營業收入從2.64億元增至16.52億元,年復合增速為29.98%;
毛利潤從1.7億元增至8.36億元,年復合增速為25.6%;
2011年至2016年員工人數從1981人增至6302人,年復合增速為26.04%,
2009年至2016年檢測設備(賬面原值)從1.25億元增至9.14億元,年復合增速為32.82%。
種種跡象表明,華測檢測在保持多年的高成長之后,2016年以來有加速擴張的態勢。這不僅得益于行業的高速成長,而且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2016年8月,公司通過增發募資9.2億元,定增價為6.43元(除權后)。
從員工看,2016年增加1779人,增速為39.33%。其中技術類員工增速為47.05%,生產類員工增速為60.17%。從檢測設備價值看,2016年增加2.47億元,增速為37.04%。這些指標均遠超出此前多年的平均水平。
從在建工程看,2016年為2.26億元,同比增速為45.72%,而2015年和2014年該增速分別為37.87%和9.29%。2017年3季度在建工程金額為3.92億元,比2016年年末增加73.45%。
要知道,檢測行業*核心的生產要素,是人、實驗室和檢測設備。這些要素大規模增長,是否預示著公司未來的高增長呢?這得從三方面來看,一是市場空間是否出現天花板,這將決定營收規模的空間,二是競爭是否會出現慘烈競爭,這將決定毛利率,三是公司管理效率,這將決定凈利率。
**來看市場空間。大家知道,檢測行業伴隨著制造業而存在。國際檢測業巨頭之所以出現在歐美國家,是因為它們以前是全球制造業中心。而今,制造業中心已經從歐美日轉移至中國,而本土檢測行業卻跟不上制造業發展的步伐,急需提升服務水平,這點在國家頒布的多項政策中都有提及,這種大趨勢決定第三方檢測行業在中國還有*大的發展空間。除傳統檢測市場外,還衍生出基于上下游產業鏈的綜合性檢測服務,由于對檢測服務要求高,屬于尚待開發的高端市場,這部分市場將是傳統市場的2到3倍。
其次看是否會出現慘烈競爭。公司2009年和2016年毛利率分別為63.57%【注:年報有誤】、50.61%,下降12.96%。乍看上去,毛利率下降幅度很大。然仔細分析,并不那么嚇人。如下圖所示,業務結構的變化是導致毛利率下降的因素之一。根據相關性分析,這部分占比為28.64%。要知道,2016年是公司高速擴張的一年,因人員和設備快速增加對毛利率有負面影響。若是按照2015年的數據,業務結構變化因素占比將超過50%。
從競爭要素來看,由于檢測業務具備“客戶多、金額小、頻率高”的特點,對客戶而言,價格相對不敏感,檢測報告的權威性和可信賴度才是客戶關注的核心,該特點決定了龍頭企業具備天然的競爭優勢。因此,對于國內民營檢測企業中*具規模和品牌力的華測而言,毛利率大幅下降的可能性較低。
從管理效率來看,因為檢測是典型的人力密集型行業,“人均指標”*能反映公司的運營效率。如下表所述,從橫向比,在當前所有公開資料的公司中,譜尼測試和華測檢測業務結構*具可比性,盡管只有兩年的數據對比,但優劣顯而易見。從縱向比,自2009年IPO后,華測人均營收整體上持續提升,2015年達到28.47萬元,盡管這和SGS人均營收超過40萬元相比還有差距,但足以能夠證明華測不僅管理效率和規模效應在持續提升,而且顯著優于本土同行。
對檢測企業來說,資金實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行業快速成長時,可在全國跑馬圈地。當行業增速平穩時,可通過外延式并購實現持續成長。華測是**批創業板上市公司,已累計從股票市場實際募集資金14.81億元,資金優勢明顯。截至2017年3季度,公司負債率僅為25.23%,長期負債率僅為2.53%,和國際檢測巨頭們的高負債率相比,華測還有很大的資本杠桿可以利用。以全球第三大檢測公司天祥集團為例,2013-2016年四年的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8.4%。檢測巨頭們之所以敢高杠桿經營,主要是因為檢測行業具備“增長穩定、現金流充沛、應收賬款占比較低”等特點,和其他行業相比,這些都大大降低了公司經營的風險。在高杠桿的支撐下,國際檢測巨頭們的凈資產收益率都出奇地高,以2016年年報為例,SGS為38.2%、天祥集團為45%、法國必維為30.8%。可見,華測的凈資產收益率還有*大的提升空間。
如何解讀*近兩年接連出現的利空?
*近兩年,華測接連出現利空。先是2016年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其次是董事長離婚被市場過分解讀,三是和并購來的子公司杭州華測瑞歐之間的紛爭。下面我們一個個來詳細解讀。
**來看凈利潤下滑。2016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28.3%,我們假定凈利潤、員工和設備折舊及攤銷應該保持同比例增長,那么在導致凈利潤下降的所有因素中,商譽減值占比為39.65%,員工過快增長導致的費用增加占比為41.39%,設備折舊及攤銷增加因素占比2.27%,業務結構變化因素占比6.62%,一次性因素占比2.91%,其他因素占比7.16%。由此可見,商譽減值和員工及設備過快增長是導致2016年公司凈利潤下降的核心因素,占比高達83.31%。這與公司年報里闡釋的原因大致相似。
其次看董事長離婚因素,這原本是人家私生活,但既然影響到股價,不得不說兩句。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限購買房催生出“離婚買房”大軍,限制減持則催生出“離婚減持現象”。當然,為減持不惜假離婚的上市公司畢竟是少數,若不是股價被嚴重高估,若不是急用錢,若不是迫不得已,誰也不會跟老婆開這樣的玩笑。就華測而言,2007年8月30日剛做完員工持股計劃,買入公司股票 1027 萬股,成交金額 4,950.04萬元,成交均價為每股4.82元。若董事長敢玩“假離婚真減持”的游戲,根本無顏面對公司一群高管,你總不能一邊搞員工持股計劃,一邊大規模減持吧。再說了,大股東持股比例本身就不高,就不怕失去控制權嗎?
*后看和子公司的紛爭。從各種跡象來看,華測瑞歐總經理陳建作為持股1%的職業經理人,公開抵制大股東的實際控制和管理,公司已有確鑿證據證明其轉移資產,損害其他股東利益,現在法院已經做出了支持華測的判決。市場對這件事的激烈反應或許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是公司會不會存在內部管理混亂的現象,對下屬子公司存在大面積的管理失控;二是公司過去成長是不是主要依靠并購,而并購成長的商業模式假如內控失效,則存在較高的管理風險。
盡管前述推測不無道理,但不免有點擔憂過度。截至2016年,公司合并報表的公司接近90個,而并購過來的公司只有20多個,其余均為自設公司。再者,公司并購都是在本行業范圍內,且并購對象體量較小,整合難度不大。在過往并購案例中,金額*大的當屬華安檢測,總金額也不過1.8億元。在經歷過并購失敗和管理紛爭之后,相信華測管理層一定會對并購標的更加謹慎,一定會對內部管控更加嚴謹,這就是成長的代價,從長期來看,或許并不全是壞事。
根據公司2017年業績快報,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7.89%,但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僅為5.45%,創下歷史新低。按照2018年3月16日收盤價,總市值為70.61億元,市凈率為2.84倍,若以2018年預期營業收入計算,市銷率僅為2.67倍,兩項估值數據均創下歷史*低記錄。“當好公司遭遇逆境價格下跌時,是買入的好時機。”
歷史上許多投資大師都表達過類似的意思,華測屬于這種類型嗎?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
①本網注名來源于“互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或者來源機構所有,如果有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個月內與本網聯系,聯系郵箱service@baijiantest.com,否則視為默認百檢網有權進行轉載。
②本網注名來源于“百檢網”的所有作品,版權歸百檢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想要轉載本網作品,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百檢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③本網所載作品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百檢立場,用戶需作出獨立判斷,如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系service@baijiante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