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米》(GB/T1354-2018國家 標準(以下簡稱“新 國標”將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它的實施將會對大米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對稻米走勢是利多還是利空?
?
**健康飲食新理念
?
近年來,居民購買大米時普遍存在著消費誤區,很多人認為大米加工越精細,品質就越好。加工企業為了迎合消費者,往往片面追求“精、白、亮、美”等外觀品質,大米拋光從一拋變成二拋、三拋,加工精細化傾向越來越嚴重。過度拋光使大米的營養價值降低,大米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營養要素流失,成品大米僅剩下營養為5%的胚乳,其余的都是淀粉層。據統計,每增加一次拋光就增加1%的損失,而且整精米率損失增大,動耗成本增加。目前我國稻谷出米率僅為65%左右,而日本稻谷出米率為68%~70%,平均出米率比我國要高3%~5%。
?
正是出現了上述問題,國家才對大米“舊國標”進行修訂,在“新國標”中對大米“加工精度”指標設置了上限,對一級大米的加工精度由“舊國標”的90%以上調整為80%~90%,突出了適度加工,更多地保留了大米原有的營養價值,使大米國家標準更能適應綠色發展理念。大米“新國標”的廣泛宣傳和實施,可使居民改變以“精、白、亮、美”大米為好大米的錯誤導向,走出大米消費誤區;使加工企業更加注重提升大米加工質量,避免過度加工,加快轉型升級,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
提升稻米資源利用率
?
如上所述,大米“新國標”通過調整加工精度,強調適度加工,可以提高稻谷出米率。
?
同時,通過適當放寬碎米率,也可以相對提高稻谷出米率。如果我國大米出米率提高到日本目前的水平,即在當前的出米率水平上再提高3%~5%,按照我國年口糧稻谷需求量測算,年可增加大米450萬~750萬噸,相當于增加稻谷種植面積1500萬~2000萬畝。也就是說,在大米需求一定的條件下,實行“新國標”,通過提升稻谷出米率,可相對提高每畝大米產量,從而可適當減少稻谷種植面積。另外,減少大米加工精度,將減少大米加工用電,節約大量的能耗,也有利于大米產業的綠色發展。
?
加快優質稻種植推廣
?
大米“新國標”不但保留了“品嘗評分值”作為衡量優質大米蒸煮食用品質的定等指標,還要求標注大米*佳食用期,加上適度加工,這將*大限度地提升優質大米的品質,保留其營養價值,從而拉大與普通大米的品質差距,有利于優質大米實現優質優價,提高生產和種植效益,加上消費者對優質大米需求的快速增加,我國優質稻種植必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期,將促進水稻種植結構的優化調整。
?
“稻強米弱”短期將強化
?
從企業方面來講,大米“新國標”的實施,通過控制大米加工精度和碎米率,可提高稻谷出米率,增加單位稻谷的大米產量,從而提升大米的總價值;同時,大米單位加工能耗的降低,將有利于降低大米加工成本,提高企業加工效益,也為降低大米價格提供了條件。
?
從社會層面來講,由于大米出米率的提高,同等稻谷加工量將增加大米產量。假如我國大米出米率再提高1%,將增加大米產量150多萬噸,相當于2018年全年大米進口量的一半左右;如果大米出米率能提高3%,大米產量增加將更加明顯。在國內短期大米需求一定的情況下,大米產量的增加將使大米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促使大米價格下降,短期稻強米弱現象將繼續強化。
?
行業轉型升級或將加快
?
大米“新國標”的實施,稻谷出米率的提高,也意味著同等稻谷加工量條件下,企業開機率將降低,將使本就產能過剩的大米行業競爭更為激烈,倒逼行業加快轉型升級。“新國標”實施后,加工精度過高或過低都將被判定為非等級產品。因此,企業不應再簡單地圍繞大米加工精度“打轉轉”,而是要更加關注市場,發掘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努力向大米深加工方向發展,開發出具有健康、美容等功能的、適銷對路的大米產品。
?
每家大米加工企業的發展理念、研發能力、品牌形象不同,受“新國標”實施的影響也不同。
?
那些單純依靠生產“精、白、亮、美”大米的企業,如果轉型升級緩慢,在老路子發展受阻的同時,又沒有找到新路子,所受的沖擊將會較大。相反,那些健康、營養、安全等功能性大米產品開發走在前列、品牌知名度高、產業鏈較為完善的企業不但受到的影響不大,“新國標”的實施還可能有利于其進一步發展壯大。
?
相關鏈接
大米新國標新在哪兒
?
與“舊國標”相比,“新國標”主要對以下方面進行了修訂:調減“四級”大米。“新國標”將大米產品等級調整為大米及優質大米兩大類產品,每個產品各設置三個等級,取消了“四級”大米。主要原因是,在“舊國標”中,大米產品需求量*大的是一二級大米,合計占比超過90%;四級大米產品的占比近年來一直低于1%。
?
調整定等標準。一是調整加工精度指標。
?
本次修訂的“新國標”,大米加工精度的術語名稱參考了國際標準,并將“舊國標”中“一級”“二級”加工精度改為“精碾”,“舊國標”中“三級”加工精度改為“適碾”。同時,對“加工精度”指標制定了新標準:精碾———背溝基本無皮或有皮不成線,米胚和粒面皮層去凈的占80%~90%或留皮度在2.0%以下。適碾———背溝有皮,粒面皮層殘留不超過l/5的占75%~85%,其中粳米、優質粳米中有胚的米粒在20%以下或留皮度為2.0%~7.0%。
?
二是調整碎米含量指標。調整后,秈米碎米總量:一級大米≤20.0%,二級大米≤25.0%,三級大米≤30.0%,碎米率均較“舊國標”同類指標放寬了5個百分點;粳米碎米總量:一級≤12.5%,二級≤15.0%,三級≤20.0%,分別較“舊國標”同類指標放寬了5、5和7.5個百分點。優質秈米碎米總量:一級≤10.0%,二級≤12.5%,三級≤15.0%,分別較“舊國標”放寬了5、2.5和0個百分點;優質粳米碎米總量:一級≤5.0%,二級≤7.5%,三級≤10.0%,均較“舊國標”放寬了2.5個百分點。
?
三是使用堊白度指標。由于“堊白度”能夠綜合地反映堊白粒的數量、堊白的面積大小以及堊白的面積大小占米粒表面比例等因素,比“堊白粒率”更加準確。因此,“新國標”中,用“堊白度”替代“舊國標”中的“堊白粒率”。
?
四是建議標注*佳食用期。大米“新國標”仍將“品嘗評分值”作為衡量優質大米的蒸煮食用品質的定等指標,對“直鏈淀粉含量”指標進行了微調。優質秈米直鏈淀粉含量13.0%~22.0%,優質粳米直鏈淀粉含量13.0%~20.0%。同時,“新國標”調整了大米標簽要求,標簽方面增加“優質大米建議標注*佳食用期(品嘗評分值為產品*佳食用期內數值”的規定,以規范優質大米的生產、流通和消費,方便消費者選擇。
?
五是調整雜質等其他指標。大米“新國標”對雜質指標定義、雜質限量指標要求、黃粒米指標要求和不完善粒指標要求進行了修訂。
?
調整判定規則。為規范和引導適度加工,“新國標”調整了判定規則,增加了“加工精度不符合本標準要求的,判為非等級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