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羊城晚報和金羊網曾報道有外賣平臺的部分 餐飲店存在地址不符、一證多開的現象。近日,金羊網記者繼續實地 調查,發現一證多開的現象并不是個案。
?
據粗略統計,記者走訪的8家網紅外賣店,月銷量近4萬單。這些外賣店出餐地點成謎,部分外賣店的注冊地址與實際地址不符,給 監管帶來不少困難。在其背后,疑似有外賣平臺公司的推波助瀾。
記者根據外賣平臺登記的餐廳地址走訪,卻發現是汽修廠
A 實地走訪
外賣平臺地址竟是汽修廠
?
金羊網曾報道,在某外賣平臺上的“真蒸日膳”(林和東店“陳記狀元拌面” (林和東店“一蝦一刻小龍蝦飯” (林和東店“”巨餓便當“(林和東店”小馬哥鹵肉飯“(林和東店,其營業執照與食品經營許可證均相同,其登記的商家名稱為上海饌山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饌山“廣州林和東路分公司,地址均為廣州市天河區林和東路沾益直街180號首層129鋪。記者實地探訪發現,該登記地址并不存在。
?
記者發現,一證多開與虛假地址并不是孤例。除了廣州林和東路分公司外,上海饌山在海珠區的曉園北路、白云區的樂嘉路與黃邊路、越秀區的東川路以及天河區的燕嶺路、田心路、天河東路均設有分公司,且各自在該外賣平臺開設4至5個與林和東相同品牌的外賣配送店。
?
根據8家分公司執照登記地址,記者進行了實地走訪,卻發現有分公司的地址并不是實際出餐點。以上海饌山燕嶺路店為例,其登記地址為天河區燕嶺路642號自編B13,然而記者根據導航找到了燕嶺路642號,其門口的柱子上卻寫著”穗菱修配廠“,圍墻內則停放了多輛汽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里只有汽修廠,沒有外賣店。
?
而在真蒸日膳等品牌的黃邊路店,其雙證登記地址為黃邊北路610號B120,記者**來到黃邊北路610號,卻是一家海鮮大排檔。記者接著導航B120卻查無此地。
某家餐廳的實際出餐點原是銀行自助取款點
?
B 一探究竟
實際出餐點大多隱蔽、簡陋
登記的地址五花八門,實際出餐點到底在哪?
?
上海饌山曉園北路店的執照登記地址為廣州市海珠區江南大道南曉園北路3號地下自編B,記者先來到曉園北路3號,有面包店、理發店等唯獨沒有餐飲店。
?
隨后記者在某外賣平臺上的真蒸日膳(曉園北路店進行點單,據平臺地圖顯示,商家實際出餐位置距記者位置*近,僅有600多米。于是記者跟隨該外賣平臺的地圖定位進入曉園新社區,在附近居民的幫助下找到了”真蒸日膳“,它的真實地址為曉園北路3-32,樓上便是居民房。名字既不是真蒸日膳也不是巨餓便當,門店招牌寫著”未來餐廳“。
?
更令記者不解的是,該門店大門緊閉且貼有玻璃紙,外人完全無法看清內部情況。門旁的窗臺同樣緊閉,僅留有一張瓦楞紙,上面寫著:”巨餓便當、小馬哥、一蝦一刻、陳記狀元、真蒸日膳取餐請進“的字樣。記者以取餐為由入內,發現門店*里側為內廚,有人正忙著出餐,內廚有烤箱微波爐等設備。
?
在接下來的走訪中,記者發現這些實際出餐點門頭均貼有”未來餐廳“字樣的招牌,門店空間狹小陳設簡陋,以隔板區分前廳后廚,前廳僅能容納騎手取餐部分空間甚至不夠擺放桌椅。在燕嶺路的實際出餐點門前,一黑色垃圾袋裝滿垃圾堵在門旁,而荷光路店,原先的農業銀行招牌都沒拆,依稀可看出門店前身乃銀行的自助取款點。
3月22日羊城晚報相關報道
C 明察暗訪
”隨便弄個地址“就能開店
?
8家上海饌山分公司中有多家均存在營業執照與食品經營許可證上登記地址與實際地址不符,這些地址有誤的證件是如何制作并堂而皇之地登上外賣平臺的?
?
在記者調查過程中,有知情人士向記者推薦了一名”黑中介“,號稱可代辦證件保證平臺上線。”雙證2500元,保證幫你上外賣平臺。不過證件只能上平臺用,經不起查,“該名中介表示。
?
根據其指引,記者需提供身份證照片與店鋪地址,兩天后便能收到證件,”你放心,這不是我**次幫忙上平臺,地址是什么不重要,你隨便弄個,找個隱蔽點的就可以。“
?
該名中介還向記者提點,某外賣平臺可設多家不同外賣店。以記者追查的真蒸日膳(曉園北路店為例,其在該平臺設有不同品牌的5家外賣店,在另外一家平臺則只有一家名為”未來餐廳“的外賣店。
?
D 深入調查
”一證多開“不是**次被曝光
?
根據《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網絡餐飲外賣店應實行一證一店一址,且門店招牌名字須與平臺外賣店名字相同。網絡平臺須起到監管職責,上海饌山是如何逃過平臺監管,順利出餐售賣?
?
記者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查詢發現,上海饌山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乃拉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而拉扎斯便是某外賣平臺的開發公司。
?
在企查查上,上海饌山在北京、福建、廣東等6省市均采用設立分公司注冊多品牌吸引加盟商的辦法進行外賣配送,其已登記注冊的外賣商標足有64個之多。
?
事實上,”一證多開“”虛假地址“已并不是上海饌山**次所為。據媒體公開報道,在上海、福州等地,均有上海饌山多家線上外賣店共享同一張營業執照和餐飲許可的情況。
?
廣東杰海律師事務所律師顧嬌燕告訴記者:”平臺上有5個品牌外賣,則實體店也應設置5家門店,不可以一家門店在平臺上注冊多家外賣搞不同招牌,否則就是欺騙消費者。“顧嬌燕還提醒,地址虛假*不利于市場監管部門的監管,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隱患。
?
同場加映
成本5元食材包加熱后賣38.8元
?
一份味美可口的外賣是如何生產出來的?某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在未來餐廳,生產外賣主要便靠食料包加熱。
?
”未來餐廳的外賣基本都是食料包加熱出來的,普通外賣店出餐15分鐘,我們只用3分鐘,而且食料包的保質期平均都在半年左右,“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食料包要通過冷鏈運輸,門店至少準備五個大冰箱,進一次用一周。“
?
該業內人士還向記者展示了食料包的照片,一包花菇雞肉煲,其保質期長達12個月,淘寶售價為每包5元,而未來餐廳的外賣一份花菇土雞飯售價為38.8元。記者發現,去年11月,曾有媒體曝出,有些外賣食料包衛生堪憂。多家國內知名外賣平臺都發布聲明緊急下架涉事食料包。
?
此外,該業內人士還告訴記者,實體店只需要一間,線上平臺可開多家。
?
”注冊地址為虛假地址是嚴重的違規行為。“廣東省消委會首席法律顧問律師朱永平告訴記者。目前網絡餐飲服務行業的監管法規主要是2018年1月1日起實施的《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必須有實體經營門店,且平臺應對門店地址進行審核,如地址存在虛假,經營者和平臺均要受到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