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在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 學校(下文簡稱樹人學校內,該校校長、黨支書記和年級主任與學生共坐一張飯桌、共吃一個鍋里煮出的飯菜,不僅嘗出飯菜的口味,同時也增加了和學生交流溝通的渠道。隨著教育部、國家市場 監管總局、國家衛健委聯合發布規定:“從今年四月一日起, 中小學、 幼兒園應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還應建立家長陪餐制度”,連日來,該制度已陸續在各地中小學幼兒園開展實施。
?
記者了解到,南京樹人學校是從今年3月19日開始試行陪餐制,按照該校規定,每天都要求有一名校領導、兩名中層干部和一名年級主任陪餐。
?
“但陪餐制并不僅僅是為了監督食品安全,等到學校校長和學生一起吃飯的時候才發現問題,可能就晚了。學校食品安全的監督已經有規范的流程,陪餐更多是校長對餐品的口味和新鮮程度進行抽查;此外,陪餐也是一個與學生交流很好的機會和場合。”該校校長孫小紅表示,在陪餐制實行之前,自己時不時也會與學生一起吃飯,和學生交流一下飯菜的口感是不是合適,學校生活有什么問題等。
?
對此,南京鐘英中學校長王小虎也有同感,該校實行陪餐制已有一段時間,“我們把校長值班和陪餐結合在一起,每天都有一位校長到不同的班級跟學生一起用餐,受到了學生的歡迎,也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
“能看到校長和我們一起吃飯,感覺挺溫暖的。如果和老師坐在一張飯桌上,還能聊聊天,很開心。”一位樹人學校的學生孟凡淞告訴記者。
?
“孩子有什么飯菜口味上的問題,直接可以向校長提出來,對于家長來說,也安心多了。”鐘英中學的一名學生家長劉女士坦言,正在成長期的孩子,每天學校的一頓飯吃的好不好,都讓家長記掛在心頭。
?
除了陪餐制的實行,對于食品的溯源管理也成為各個學校食品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
在樹人學校廚房內,記者看到面食制作、生鮮蔬果處理間、菜肴烹飪和淘米煮飯等功能間都有進行了嚴格區分,據廚師長介紹,所有操作間在使用前后都會進行沖洗消毒。在廚房旁的倉庫內僅存放了少量的米面和調味品。
?
“學校對食品、調料管理的要求是當天采購當天用完,除了會留存少部分米面備用,基本不會讓其他食品調味料在倉庫內過夜。”樹人學校副校長許翔告訴記者,作為自配廚房的學校,該校使用的食品和調味品均采購自當地教育部門指定的企業,采購憑證都要進行核準,同時需經校領導簽字審核,“同時,學校還由家委會組成了膳食委員會,允許委員會家長成員隨時隨地檢查監督學校食堂食品的采購和操作烹飪,學生家長對菜品口味的要求也會納入學校的考慮范圍。”
?
像鐘英中學這樣沒有自配食堂的學校,對于集中供餐的企業選擇也有嚴格要求,“我們也會不定期組織家委會代表到供餐企業抽查抽檢,保證供餐食品的安全可靠。”王小虎表示。
?
中國教育科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記者,目前,集中配餐是國內大部分學校采用的供餐方式,也有越來越多的學校選擇自配食堂,“無論是哪種方式,學生和家長對供餐各環節無法進行監督,供餐不能確保公開透明,政府監督相對薄弱,是導致學校午餐問題頻發的主要原因。”
?
“隨著陪餐制在一些地方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學校午餐安全問題。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需要一方面引入包括食品安全部門、行政部門、家長和社會力量的監督,增加學校供餐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各校應逐步建立正規的家委會,發揮家長在學校管理監督方面的正面作用。”儲朝暉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