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謠言進行梳理分析。 ?
一、瘧原蟲治癌癥?
?
輿情熱度:659236 中老年關注人數估計:580.5萬
?
【傳聞】“只需1毫升含有瘧原蟲的血,然后用青蒿素控制著,一個癌癥患者就痊愈了……”今年春節期間,中國科學家講解瘧原蟲能消滅癌細胞的視頻引發關注。據視頻主講人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陳小平介紹,團隊研究發現腫瘤死亡率與瘧疾發病率呈現負相關關系,瘧原蟲對治療癌癥有幫助,10名病人中,有5人治療效果明顯,其中2人可能被治愈。
?
【真相】“瘧原蟲治愈癌癥”是個科學猜想,但目前研究還處于早期階段,療效和副作用都屬于未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回應稱,目前該項研究仍有很多未知數,尚沒有充分的證據和足夠數量的案例證實該方法有效,個別案例不足以說明問題。且感染瘧原蟲會導致病患出現周期性發燒等各類癥狀,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對于該項研究的效果,鐘南山表示,現在看起來有一點苗頭,但是下結論太早了。所以,“瘧原蟲”能否治療癌癥病人還有待科學研究。
?
二、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輿情熱度:526564 中老年關注人數估計:573.9萬
?
【傳聞】“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一騎(jì紅塵變成了一騎(qí紅塵,粳(jīng米變成了粳(gěng米……”2月19日,公眾號“普通話水平測試”發表的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屏網絡,文中舉了一大串讀音改變的例子,并寫道,“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范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對此,網友紛紛驚呼“上了個假學”。
?
【真相】 2月19日,《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表示,這則“假新聞”中的大部分內容,來自國家語委2016年6月6日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征求意見稿》,而這個《征求意見稿》至今尚未正式發布,今后正式發布的《審音表》應該不完全和《征求意見稿》一樣。換句話說,《審音表》*終版其實尚未公布,*后將選擇何種讀音還要以教育部公布的正式規范為準。
?
三、辟谷斷食能治病抗衰?
?
輿情熱度:8239 中老年關注人數估計:37.2萬
?
【傳聞】網傳人體細胞在饑餓的時候,能把自己體內的無用或有害物質自行吃掉以提供自己生存需要的能量,所以“辟谷斷食”可以通過激活“細胞自噬”起到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等作用。
?
【真相】這則傳聞來源于2016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自噬理論,經過翻新又受到大眾關注。獲獎的自噬理論是指細胞在供能不足、微環境惡化或者到達預定壽命時,被觸發的一種自我分解機制,所以,“細胞饑餓”并不等于與我們日常所理解的饑餓,斷食、辟谷也就不等于自噬。且現階段的自噬研究離臨床應用還相當遙遠,自噬與抗腫瘤、衰老的關系也尚不明確。輕斷食、生酮飲食、無麩質飲食這些近年來很火的飲食概念,原本在醫學上都是針對特定人群(肥胖、小兒癲癇、明確的麩質過敏等的治療方式,實施前后都需要醫學專業人士進行評估和監測以保證患者安全。斷食辟谷并不是養生文里包治百病、完全沒有副作用的“靈丹妙藥”。
?
四、一口西蘭花,等于吃十條蟲?
?
輿情熱度:8945 中老年關注人數估計:27.7萬
?
【傳聞】網傳“一口西蘭花,等于吃十條蟲”,并稱由于它們的水分比較多會吸引許多蟲子來吃,再有就是獨特的結構,許多蟲子藏在里面是看不到的。
?
【真相】西蘭花在種植過程中確實容易發生蟲害,但是從工廠的實踐來看,每10kg的新鮮西蘭花原料中蟲體數達10個以上就屬于嚴重的情況了,所以“一口西蘭花,等于吃10條蟲”的說法過于夸張。一般濃度2%-3%的鹽水浸泡西蘭花15分鐘左右可以起到一定的驅蟲效果(除蟲率50%左右。
?
五、羊奶更容易吸收,營養更好?
?
輿情熱度:7498 中老年關注人數估計:26.7萬
?
【傳聞】網傳“羊奶更容易吸收,營養更好,適合新生兒飲用”,并稱羊奶在國際營養學界被稱為“奶中之王”,美國、歐洲的部分國家均把羊奶視為營養佳品,歐洲鮮羊奶的售價是牛奶的7倍。且有專家建議患有過敏癥、胃腸疾病、支氣管炎癥或身體虛弱的人群以及嬰兒飲用羊奶。
?
【真相】羊奶中具有很高的蛋白質和電解質,這些都會加重胃部的負擔,新生嬰兒的胃部非常脆弱,長期飲用羊奶容易導致高血鈉和氮質血癥的風險,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對于新生兒來說,除母乳和嬰兒配方奶粉外,避免喝任何“動物奶”,無論是羊奶還是牛奶。
?
六、旅游局新規:80周歲以上,旅行社不允許接待了?
?
輿情熱度:2901 中老年關注人數估計:22.2萬
?
【傳聞】*近,一則所謂的“國家旅游局新規”在微信群里傳播,稱國家對老年人旅游作出了種種限制,包括不允許旅行社接待8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而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則需去醫院開具健康證明。
?
【真相】經向文化和旅游部門查證,國家對出國旅游人員的年齡沒有做任何限制,只要申請出國人員有護照、簽證等相關證件就可以。同時對是否必須有家屬陪同、出具體檢報告等也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不對游客年齡進行限制,不得拒絕老人參團,是《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務規范》里的明確規定。因此,這則所謂的“新規”是編造出來的謠言。
?
七、原衛生部部長“六句真話”引人深思?
?
輿情熱度:4834 中老年關注人數估計:15.8萬
?
【傳聞】網絡上一直流傳“原衛生部部長張文康說的一席話”,稱部長說了六句真話,比如醫院大樓越蓋越大,病人越來越多,如果醫生能夠治好病人,應該是病人越來越少呀。什么樣的人要去醫院?**需急救的人;第二緊急止血的人;第三接胳膊接腿的人;第四孕婦臨產的人。其它的人群,應調整心態、配合運動、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均衡營養,中醫綜合調理就行啦!
?
【真相】經過檢索發現,這段文字全部由微商、養生等自媒體發布和轉載,未見主流媒體對此有報道,且以上所有文章都未注明“張部長”是在何時何地何種場合做出上述表示,有的版本還給張文康部長加上了“原四川省衛生廳廳長”這個他從未擔任過的職務。可見,“原衛生部部長張文康說的一席話”消息不實。
?
八、人工增雪會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
?
輿情熱度:10787 中老年關注人數估計:8.7萬
?
【傳聞】2月中旬,華北地區出現強降雪天氣。然而,就在人們的微信朋友圈被雪景照刷屏時,不少地方也流傳著這樣一個消息:這次下雪是人工增雪。人工增雪用的炮彈含碘化銀,請大家注意不要讓孩子吃雪;玩雪后及時洗手,防止碘化銀對皮膚的傷害;雪融化后的三四天內碘化銀飄浮物多,記得戴口罩。
?
【真相】針對碘化銀催化劑影響環境、危害健康的說法,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專家、研究員李集明回應稱,這是謠言。根據本次增雪使用的碘化銀催化劑用量和影響面積估算,即使全部碘化銀均降落到地面上,每平方公里也僅有0.21克碘化銀。按照降水量折合成銀離子濃度,銀離子含量約合0.000035毫克/升,這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和我國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均為0.05毫克/升,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
九、血橙里的紅色是染的?
?
輿情熱度:670 中老年關注人數估計:6.8萬
?
【傳聞】網傳血橙被無良商家通過注射蘇丹紅、胭脂紅等染色劑仿冒賣高價,且血橙表面的小孔就是打入添加劑時留下的針孔。
?
【真相】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院教授徐強對此表示,“如果注入添加劑,切開后顏色會明顯偏向色素,且水分和部分細胞被破壞,果實會迅速腐爛,難以運輸和保管”。一般來講,血橙里的花青素經過陽光和紫外線的作用會顯色為血紅色,這種元素對人體非常有益。但由于成分不穩定,生長地區不同、品種不同,導致果肉著色程度不同。所以大家可以放心食用。
?
十、“聰明藥”讓人變聰明?
?
輿情熱度:8766 中老年關注人數估計:5.1萬
?
【傳聞】*近,網絡熱傳國外部分中學生會通過服用“聰明藥”來提高自身注意力,從而迅速提高學習成績。并稱服用藥品后,能讓人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智商上升、學習成績和工作效率大幅提高,還安全無痛沒有任何副作用。
?
【真相】網傳的“聰明藥”實為哌甲酯,這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藥,也是我國**類精神藥品,只能在有相應資質的醫療機構發放使用,患者是無法從藥店等零售渠道購買到的,有人通過網絡銷售是違法行為。因為哌甲酯可治療多動癥,所以有人想通過這個藥來提升學習成績或工作效率。但長期濫用哌甲酯不僅不提神,還可能導致藥物成癮,甚者會引發不同程度的行為異常,停藥后還可能患上嚴重的抑郁癥。所以,哌甲酯只能嚴格用于治療目的,并不是想吃就吃的“聰明藥”。
?
【月度點評】“偽專業”謠言易被中老年群體“信任”
?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助理研究員朱玉萍認為,2月份,謠言的重災區仍集中在醫藥健康、食品安全、社會民生等熱點領域,對比往常,2月謠言出現了一個新特點,即信源充滿專業感。不論是“瘧原蟲治癌癥”,還是“辟谷斷食能治病抗衰”,前者有相關領域專家為其“背書”,后者則與諾貝爾醫學獎相關。受專業背景的加持,結合中老年群體對健康問題的高度重視,令謠言具有*強的說服力與迷惑性,從而迅速受到了關注與“信任”。
?
此外,還有一類謠言則是暗合了某些社會心理。如“人工增雪會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血橙里的紅色是染的”等,抓住了中老年群體對環境污染的擔憂以及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內心的不安全感致使其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成為了謠言的傳話筒。至于“旅游局新規80周歲以上旅行社不允許接待了”之類的謠言,更是因為涉及到中老年群體的切身利益,很可能未被多加甄別就獲取了“信任”并得以傳播。
?
據《2018年網絡謠言治理報告》顯示,謠言鑒別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網齡越短、主觀幸福感低的中老年群體更易傳謠。因此,在辟謠過程中,應盡量使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并恰當引用權威機構言論,將更有助于在中老年群體中澄清謠言,傳遞真相。
?
*“輿情熱度”系媒體、網民就相關案例謠言及辟謠文章報道、討論情況。數據來源于微信公眾平臺、QQ空間、微博、新聞報道及新聞跟帖評論等公開場景報道、討論總量。“預估關注人數”是基于上述不同場景的輿情熱度,結合各場景中老年關注用戶關注占比情況,以及不同媒體渠道文章的平均曝光量,綜合加權計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