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專項整治行動的成果,以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十大典型案例。**財經記者注意到,在十大案例中,山寨食品的問題就占到3席,其中部分涉案品牌更是老模式、老問題。 ?
山寨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食品企業。
?
在2018年中央電視臺的“3.15 ”晚會上,就曾對一批農村山寨食品進行了曝光,特別是大批山寨 核桃露、杏仁露等飲料產品,事后這些涉事企業大多被查處或吊銷,但這些企業被查處并未讓造假者們懸崖勒馬。
?
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信息,從2018年12月到2019年2月底,全國共出動執法人員近167萬人次,檢查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各類市場198萬余個,查處案件1.2萬余件,案值4.2億元,對農村食品市場進行了一場大掃除。其中查處了多起山寨食品案,包括河北兩企業山寨品牌餅干案;安徽、湖北等地查處多起銷售“山寨”品牌核桃乳案;江蘇、寧夏等地查處多起銷售“山寨”品牌飲料案等。
?
記者了解到,被查處的這些案例應該算是眾多山寨食品的冰山一角。
?
據央視曝光,除了山寨飲料之外,在一些農村市場上,乖乖兔、小白兔、小玉兔 奶糖、旺好牛奶、興旺小人酥等各種山寨知名品牌的產品讓消費者難以辨認。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糧集團總裁、蒙牛乳業董事長于旭波也表示,僅2018年一年,蒙牛就發現了高達165起“被山寨”問題,涉及74家企業。
?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次“3.15 ”之后,查處了一批“六禾核桃”等山寨產品,這次又冒出了“六個土核桃”“六個果仁核桃”;而此次專項整治中被查處的“粵力粵”餅干,也不是一個新的山寨模式,前幾年“粵利粵”早已是網紅產品。
?
山寨食品不但破壞了市場的正常秩序,侵犯了消費者的正當權益,而且部分山寨食品為追求暴利,產品品質低劣、以次充好,同樣也存在食品安全隱患。
?
為什么山寨食品屢禁難止?
?
在業內看來,關鍵在于制售山寨食品可獲取暴利,且違法成本較低,讓制假者鋌而走險。
?
全國人大代表史玉東表示,部分山寨食品的利潤超過****,而《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雖有相關規定,但處罰力度遠遠無法觸及不法分子的根本利益,導致制假售假根源“打而不死”。另一方面,也還存在一些地方保護和農村地區、中老年消費者辨偽能力薄弱等問題。
?
要從根本上解決山寨食品問題,一方面需要加快進程,提升制假的違法成本,就像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在今年兩會“部長通道”所表示的,將“實行*嚴厲的懲罰”,讓制假者“付出付不起的成本”。
?
與此同時,消除山寨食品問題還需要加強消費者和市場教育疏導。
?
比如實際生活中,除了部分消費者被山寨產品的外包裝所迷惑之外,也有部分消費者貪圖價格便宜,知假購假,給山寨食品提供了生存空間,這也需要各方長期合力,才能讓這些“粵力粵”、“椰素”們徹底遠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