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4日至10日是第12個“世界減鹽周”。我國近年來一直積*倡導“減鹽”的健康生活方式。《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方案(2017—2025年》中“三減三健”提倡生活中適當減鹽、減油、減糖,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實現健康體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
天津已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三減三健,邁向健康”納入民心工程。大量研究表明,食鹽攝入過多可使血壓升高,增加胃病、骨質疏松、肥胖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
天津作為 高血壓高發地區, 高鹽 飲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天津疾病 預防控制中心非 傳染病預防控制室完成的2015年天津成人慢性病與營養監測結果顯示,天津居民的總鹽攝入量達15.01克/ 標準人日,其中烹調用鹽約為10克/標準人日,約為我國膳食指南推薦攝入量的2.5倍。專家表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2至3歲幼兒攝入量不超過2克(體積大約相當于2個玉米粒,4至6歲幼兒不超過3克,7至10歲兒童不超過4克。65歲以上老年人應不超過5克。專家認為津城市民的高“鹽值”會拉低“健康值”,建議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更健康的選擇,調節自己的口味,拒絕高“鹽值”。家中*好常備定量鹽勺,少用醬油、耗油等含鹽量較高的調味品,購買零食時學會看營養成分表,盡量買鈉含量低的食物,讓少鹽飲食成為一種習慣。
食鹽品種多市民選購有誤區
低鹽飲食不是吃鹽越少越好
?
天津第三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齊玉梅表示,食鹽是每日生活必需的調味品,百味鹽為首。中國膳食指南推薦成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6克鹽大約相當于用一個去掉膠墊的啤酒瓶蓋舀鹽,用手抹平,一瓶蓋剛好6克。高血壓患者及其高危人群、糖尿病、腎病和慢性胃病者應嚴格限制食鹽攝入量。
?
齊玉梅說,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其中的氯和鈉離子是人體電解質的主要成分,維持著機體細胞內外滲透壓、水分和酸堿值的平衡。正常人每天鈉需要量為2200毫克,攝入過量的鈉,會給身體帶來諸多危害,*常見的就是高血壓。我國北方人鹽攝入量高于南方,高血壓的患病率也呈北高南低的趨勢。另外,過多的鈉經過腎臟排泄時,需要耗損體內的鈣,也就是說人體需要排掉的鈉越多,鈣的消耗量也越大,*終導致骨質疏松。此外,高鹽食物可對胃黏膜造成直接損害。高鹽及淹漬食物中還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它在胃內被轉變為亞硝酸鹽,然后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具有*強的致癌性。
?
“目前市場中鹽的種類較多,對吃鹽也存在一些認識誤區,比如低鈉鹽可以多吃,無碘鹽更健康等。”齊玉梅說,低鈉鹽用氯化鉀替代鹽中的一部分氯化鈉,從而降低人體鈉元素的攝入量。低鈉鹽雖然鈉元素減少了,但是也需要控制攝入量,并且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低鈉鹽,腎功能不好或在服用利尿劑的人不適合吃低鈉鹽;而長期攝入無碘鹽,人體難以得到充足的碘元素,易導致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缺碘地區居民、兒童、孕婦、乳母都需要吃碘鹽,除非經過醫生的診斷不需要攝入碘。
?
另外,也有一些人認為吃鹽越少越好。食鹽在人體內可分解成鈉離子和氯離子,分別發揮著生命活動*為重要的作用,低鹽飲食并不是說吃鹽越少越好,更不是不吃鹽。長期過度限制鹽的攝入,會導致血清鈉含量過低,從而引起神經、精神癥狀,出現食欲不振、四肢無力、暈眩等現象,嚴重時還會出現厭食、惡心、嘔吐、心率加速,醫學上稱為“低鈉綜合征”。急劇限鹽還能使體液容量下降,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及交感神經系統活性增加,可導致部分病人的血壓反而升高。
?
要警惕食物中的“隱形鹽”
甜品醬油方便面屬于“重災區”
?
天然食物本身含有鈉,日常烹調和制作食品時還會再加入食鹽,因此,稍不注意,人們吃進去的鈉很容易就會超過人體所需的量。天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非傳染病預防控制室辛鵬提醒市民,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很多食物嘗起來不咸,但其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鹽,這就是“隱形鹽”。我國膳食指南中鹽的推薦量中包含了食物中的“隱形鹽”。調查顯示,天津市民除烹調用鹽外,其他調味品和食物中的鹽約占總食鹽(鈉量的35%,“隱形鹽”不容忽視,雞精、醬油、蠔油等調味品、腌菜以及面包、糕點、速食食品和方便食品都是“隱形鹽”的“重災區”。
?
辛鵬介紹了生活中常見的“隱形鹽”。調味品如味精、番茄醬、蠔油、醬油、甜面醬等都是含鹽大戶。以醬油為例,100克醬油相當于15克的食鹽,因此在烹調時,添加了食鹽,再加了醬油,兩種混合,**的鈉攝入量很容易超量。
?
甜品如各種各樣的冰激凌、點心。甜品味道是甜的但暗藏高鹽。奶酪、糕點成胚后儲存發酵前,表面要抹上一層鹽來腌制,這是發酵和儲存的必備工序。除了鹽,面點、甜品在制作過程中,還會加入一些含鈉離子的輔料,比如起蓬松作用的碳酸氫鈉、調節酸度的檸檬酸鈉等等。
?
快餐如雞翅、比薩餅、薯條、香腸、熏肉、方便面等快餐或熟食,吃起來簡單方便,但這些都是高鹽食物。一包方便面的含鹽量能達到6.7g,已經超過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天6克的推薦量,因此在食用方便面時,盡量少放調料包和醬包,減少食鹽的攝入量。另外,外賣食品也常常以高鹽調料提升口感,常點外賣的人食鹽量一定會超標。
?
養成低鹽飲食習慣需循序漸進
多吃新鮮食物選擇少鹽食品菜品
?
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低鹽飲食,天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科國家三級健康管理師潘怡表示,低鹽飲食習慣的養成需逐漸減少鈉鹽攝入,在循序漸進,味覺對咸味的需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國家“三減三健”減鹽的核心信息中提出了幫助市民減鹽的科學做法。
?
**是使用定量鹽勺。通常飲食中少放5%至10%的鹽并不會影響菜肴的口味。使用定量鹽勺,嘗試用辣椒、大蒜、醋和胡椒等為食物提味。第二,少吃咸菜多食蔬果。少吃榨菜、咸菜和醬制食物,建議每餐都有新鮮蔬果。第三,少吃高鹽的包裝食品。少吃熟食肉類或午餐肉、香腸和罐頭食品,建議選擇新鮮的肉類、海鮮和蛋類。第四,學會閱讀營養成分表。在超市購買食品時,盡可能選擇鈉鹽含量較低的包裝食品和具有“低鹽”“少鹽”或“無鹽”標識的食品。低鹽食品即每100克/毫升食品中鈉含量≤120毫克的食品。第五,外出就餐選擇低鹽菜品。盡可能減少外出就餐或點外賣,主動要求餐館少放鹽。第六,關注調味品,減少“隱形鹽”攝入。建議選擇低鹽醬油,減少味精、雞精、豆瓣醬、沙拉醬和調料包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