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日電 據國家市場 監管總局網站消息,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印發2019年 食品安全 監督 抽檢計劃。計劃指出,2019年 食品安全抽檢計劃涵蓋34個食品大類、150個食品品種、259個食品細類,共抽檢133.96萬批次。
?
計劃明確,總局本級計劃抽檢2.06萬批次。抽檢對象主要對全國性大型批發市場、部分重點食品生產企業進行“雙隨機”抽檢。包括嬰幼兒配方食品、乳制品、肉制品、飲料、酒類、食用農產品等31大類(詳見附件1、2。對于糧食加工品、食用油、乳制品、飲料、葡萄酒、餅干、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等品種,安排抽檢一定數量的網購食品和進口食品。結合日常監管、專項整治和輿情監測等情況,對反映較突出的問題進行專項抽檢。
?
每月對全部已獲配方注冊且在售的國產和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的產品進行抽檢,每季度對應季食用農產品、網絡食品以及進口食品進行抽檢,全年對總局抽檢食品生產企業名單的產品進行抽檢,在元旦、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假日前,對節令性食品進行抽檢。此外,結合具體情況開展專項抽檢。
?
主要在全國流通環節購買抽檢樣品。抽樣場所以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連鎖超市、大型商場等為主,網購食品以大型網絡平臺為主。
?
計劃提出,省(區、市局抽檢48.9萬批次。其中總局專項轉移支付22.6萬批次,各省(區、市局匹配26.3萬批次。
?
抽檢對象主要為本省(區、市所有獲得生產許可證的在產食品生產企業和大型餐飲企業。加強對市場占有率高的企業、省域內大型批發市場的抽檢,加大對餐飲企業食品原材料的抽檢,重點跟蹤抽檢不合格企業、品種和項目。包括特殊膳食食品、保健食品、糧食加工品、食用油、肉制品、乳制品、飲料、蜂產品、餐飲食品等32大類。食用農產品的抽檢要突出農獸藥殘留、重金屬等項目。
?
總局專項轉移支付部分原則上抽取本省(區、市生產的食品,省(區、市局匹配部分可在本地流通環節抽檢一定比例的外省產品。
?
原則上要全年均衡完成抽檢任務。季節性生產銷售的食品或存在季節性質量安全風險的食品在相應季節增加采樣量。節令性食品要在節前開展抽檢工作。
?
要加大對高風險食品的抽檢頻次。原則上按照高風險食品品種1∶3、較高風險食品品種1∶1進行任務匹配,各省(區、市局可根據當地食品安全狀況和特色食品進行適當調整,調整任務量不超過匹配任務總量的30%。同時要增加對以往檢出不合格產品食品生產企業的抽檢頻次,對于連續2次檢出不合格產品的,屬地監管部門要對相關企業進行約談。
?
抽樣地點應覆蓋本行政區域內省會城市、地級市、縣、鄉和行政村。抽檢的樣品主要在流通環節購買。流通環節未抽到的樣品,可在生產環節抽取。流通環節采樣應涵蓋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商場、超市、小食雜店等不同業態。餐飲環節采樣重點為學校和托幼機構食堂以及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旅游景區餐飲服務單位等。
?
計劃明確,全國各市、縣局的食用農產品抽檢總量83萬批次。各市縣具體任務分配由各省(區、市局根據當地常住人口數量、日常監管情況等進行確定。
?
市、縣局的抽檢品種應盡量覆蓋本行政區域內生產銷售的蔬菜、水果、畜禽肉、水產品、鮮蛋等食用農產品,抽檢項目結合實際監管需要確定,應覆蓋問題多發的重點項目。適當加大對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的抽檢力度。
?
市局應根據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交易數量和季節特點等按比例確定抽樣頻次和數量,原則上覆蓋每戶入場銷售者。縣局應每周抽檢蔬菜、水果、畜禽肉、水產品、鮮蛋等食用農產品。
?
市局要對本行政區域內規模以上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進行抽檢,縣局要對行政區域內的農貿市場、商場、超市、便利店等經營單位進行抽檢。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