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幾乎把貨架上各個品種的食鹽都拿起來看了一下,依然沒有下定決心。 ?
海鹽、井礦鹽、 海藻鹽、低鈉鹽、鮮味菇鹽……近年來,隨著各類“花式鹽”的日益增多,作為百姓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 調料,食鹽的挑選成為 家庭主婦的一個新困惑。
?
種類多價格不一
選食鹽成普遍難題
?
連日來,記者在大潤發、永旺等超市采訪時發現,食鹽種類平均有10多種,名稱不同、價格不一。在大潤發滸關店,貨架上的10余種食用鹽,有精制食用鹽、低鈉鹽、海藻鮮味鹽、松茸菇鹽等,價格*低的僅1.1元(250g,*高的22元(468g。在永旺夢樂城(新區店超市里,鹽的種類有鮮味菇鹽、自然晶鹽、雪花鹽等,大部分價格在3-6元間。記者向超市食鹽貨架附近的營業員詢問各種食鹽有什么區別時,對方表示說不清楚。
?
網購平臺上,食用鹽的品牌、種類更加繁雜。記者在天貓超市、京東超市等網購平臺查詢時發現,有一款進口品牌的玫瑰食用鹽售價達65元(凈含量為360g。
?
種類繁多的食鹽,在給消費者帶來多元選擇的同時,也帶來了選擇困難。家住惠豐花園的楊阿姨說,各種食鹽的原料、配料不盡相同,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分不清哪些鹽適合自家吃,而且食鹽天天要吃,萬一買得不對還擔心影響身體健康。
?
抗結劑有毒?“謠鹽”紛紛不省心
?
除了種類繁多迷人眼,關于食鹽添加劑是否安全的話題也在微信朋友圈一再引起恐慌,“含抗結劑的鹽不能再吃了!對腎不好!”“食鹽有毒”等傳言不時可見。網傳的文章宣稱,部分食用鹽的配料中含有“亞鐵氰化鉀”,即抗結劑,“食用鹽添加抗結劑有毒,長期食用含抗結劑的鹽對人體腎臟有害。”
?
記者在超市采訪時發現,不少食用鹽的配料上的確都含有亞鐵氰化鉀,那是否意味著這些食鹽不能買呢?
?
蘇州市鹽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勇接受采訪時介紹,由于食鹽易吸水,造成結塊,影響正常使用,添加抗結劑的主要作用是為了防止食鹽結塊。
?
我國現行的國家標準GB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規定,亞鐵氰化鉀、檸檬酸鐵銨、二氧化硅和硅酸鈣等都可以作為抗結劑添加到食鹽產品中。其中,亞鐵氰化鉀相較于其他抗結劑具有溶于水、不改變食鹽色澤等優點,使用更為廣泛。
?
“正常使用對人體是無害的。”楊勇說,“蘇州目前人均食鹽攝入量每天10g左右,1公斤食用鹽中,抗結劑的含量*高為0.01g,被人體吸收量是微乎其微的。”
?
關于食鹽中抗結劑的添加,在國際市場上也是被允許的。另據相關資料,亞鐵氰化鉀只有在高于400℃的情況下才可能分解產生氰化鉀。平時做飯做菜時烹調溫度一般在300℃以下,如果超過400℃,飯菜已經焦糊不能食用。
?
各取所需
自家“帶鹽”有講究
?
“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日常購買食用鹽,市民還需要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針對目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食用鹽,楊勇給出了相關建議。
?
楊勇介紹,海鹽、湖鹽、井礦鹽、高山鹽等,這些名稱說的是鹽的來源。無論哪種食鹽,其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鈉。根據國家規定,食鹽中氯化鈉含量不得低于98.5%,其中,海鹽的氯化鈉含量在99%左右,而井礦鹽則在99%以上。
?
添加成分和加工工藝不同,也讓購買食鹽有了更多選擇。楊勇說,精制鹽價格實惠,一般飯店食堂選用此類食鹽。低鈉鹽中70%是氯化鈉,30%是氯化鉀,在保持咸度的同時降低鈉含量,適用于高血壓患者、老年人,但是不適合腎臟、心臟病人食用。而松茸菇鹽、鮮味菇鹽等屬于鹽類調味料,氯化鈉的含量與普通食鹽基本相同,主要區別在于添加了提鮮的成分,比如松茸菇鹽中加入了松茸菇提取液,提鮮效果更明顯。“一般來說,在做菜過程中放入了松茸菇鹽等類似產品,不再需要加入味精等調料了。”楊勇說。
?
很多市民不確定自己是否需要補碘。對此,市疾控中心血寄地慢病科副科長周靖介紹,根據1995年的病情調查顯示,蘇州地區是碘缺乏輕病區,這些年隨著食鹽加碘等防治工作的推進,目前蘇州已達到碘缺乏病消除標準。“達到了碘缺乏病消除標準,并不意味著蘇州人可以停止補碘,尤其是兒童、孕婦這類重點人群。”
?
楊勇建議,對于有補碘需要的家庭來說,可以購買海藻碘鹽,海藻碘鹽中碘為有機碘,更容易吸收;對于已發現甲狀腺疾病的患者,要遵循醫囑,根據病因再確定加碘與否。
?
有些市民對食用鹽中添加抗結劑仍然心存疑慮。對此,楊勇說,市民在購買食鹽時,查看配料表就可以看到有無添加劑。為了適應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市場上已有零添加食鹽,例如,蘇州鹽業推出的一款“大清淮鹽”天然三零食鹽,其賣點就在于“零添加、零加碘、零加抗結劑”,采用小袋包裝,解決了食鹽結塊問題,自2018年7月在蘇州上市以來,僅超市銷售渠道就已售出89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