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動動手指就有外賣送上門的生活,早已是不少“懶人”的標配, 餐飲商家也因此收獲了更多的客流。
?
可是,近日以來,外賣平臺傭金上漲的話題卻成了“吃貨”和商家的痛。
?
昨日,導報記者 調查發(fā)現,雖然給商家?guī)砹瞬簧倏土鳎赓u平臺的高費率已經成為商家詬病的*大“槽點”,商家一邊吐槽“平臺賺的比商家多”,一邊將平臺傭金轉嫁給 消費者,以致“吃貨”們的外賣幸福感正在下降。
?
1引子
外賣平臺鬧漲價
?
*近,上海餐飲老板收到了外賣平臺新的“合作方案”,每單費率從之前的18%上調至21%。這意味著,每賣出一單金額為100元的外賣,需向平臺多支付3元。
?
不止是上海,在南寧,一位餐飲店老板表示,去年11月份,外賣平臺服務費率從此前的 16%上調到17%,且30元以下的訂單,每單服務費按5元收取。
?
在廈門,明發(fā)附近一家燒烤店老板阿偉也說,雖然還沒有收到外賣平臺的漲費通知,但*近幾年,外賣平臺的費率確實越來越貴?!皬?初的零費率到5%、10%,再到現在的兩成左右,像我們一樣的中小餐飲店在與外賣平臺的博弈中越來越弱勢了。”
?
對于費率上調,美團相關人員表示,平臺費率上調只是在南寧一些城市小范圍實行,并不是全國統(tǒng)一上調費率,比如廈門市場上費率并沒有上調。
?
餓了么方面也表示,廈門目前平臺費率維持在15%-18%之間,沒有提高費率,短期內也不會提高費率,還會爭取降低費率。
?
不過,雖然外賣平臺對于費率上調都給出了否定答案,但有餐飲店人員透露,現有店鋪的費率雖然沒有提高,但平臺上新開店鋪的費率增加了一個點,比如現有店鋪費率18%,新開店的費率就是19%。
?
另有外賣平臺業(yè)務人員表示,關于平臺的費率,商家可以根據自身所處階段的不同需求,自由增減服務項目,并依據服務內容與平臺簽訂合作協議,不同的服務類型對應不同的費率。
?
2商家抱怨
干的比平臺苦賺的卻比平臺少
?
雖然外賣平臺尚未在廈門上調費用,但廈門的餐飲商家同樣有話要說。
?
廈門的瑞景一帶,江蘇人小周在“吃貨”中有個親切的名字——洪文涼皮哥,因為他拌涼皮美味可口,實惠又衛(wèi)生,所以生意一直不錯,如今已從一個流動攤點發(fā)展為一個幾十平米的店鋪。
?
說起外賣平臺,涼皮哥又愛又恨,“外賣平臺給我們增加了一些客流,但不低的費率卻沒法讓我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外賣上,現在每天能賣500份涼皮,外賣的比重也就1/10到1/5”。
?
按照涼皮哥的記錄,每賣一份涼皮,美團會向他收取18%的傭金。也就是說,20元的訂單,顧客包括配送費在內共支付22.5元,但商家只收到16.4元,平臺直接賺走3.6元(另有2.5元為配送費。“賣兩份涼皮收入20元,扣除原料、人工和店租等成本,我的利潤都沒有3.6元,可是外賣平臺卻能輕松賺走3.6元,有點不公平?!睕銎じ缯f,如果客戶下單后沒有小哥來取,他們商家還得加小費,有時沒加小費沒人送,只好將拌好的涼皮倒掉,平臺也不會給他補償。
?
相比較涼皮哥,金雞亭附近的麻辣燙店,為了應對外賣平臺的高費率,將外賣價格普通上調兩成。老板戴先生說,餐飲毛利就那么高,平臺抽調兩成,小店根本就賺不到什么錢,只能把平臺拿走那兩成轉嫁給消費者。
?
除線上、線下不同價外,廈禾路一家鹵味店老板透露,由于平臺費率較高,相比于到店購買,外賣食品的分量通常會“打點折”。
?
3吃貨吐槽
叫外賣滿意度沒以前那么高了
?
商家們怨聲載道的同時,“吃貨”的滿意度也沒有以前那么高。
?
資深“吃貨”付小姐在湖濱北路一家公司上班,去年一年她在外賣平臺上消費超過5萬元。她抱怨道,現在點外賣,優(yōu)惠券、滿減券少了,配送包裝費卻增加了,每單包裝費一般要一兩元,貴的要四五元,外賣都快吃不起了。
?
在東渡上班的張丹,也有同感。她告訴導報記者,以前叫外賣很便宜,補貼優(yōu)惠有時候可以“吃白食”,后來補貼少了,再后來要付配送費,現在還要漲價,長期這樣只能放棄叫外賣了。
?
而除了漲價,*讓“吃貨”小桐受不了的是,訂餐時常常遭遇配送慢、送錯餐、沒法退訂等問題,大多數都因投訴無門自己認栽。*可氣的是,小桐常點的海鮮鹵味店,不僅分量越來越少,有兩次點來的凍蟹腳居然不新鮮。
?
正是這樣較低的滿意度和不好的體驗感,令消費者對外賣的熱衷程度也在逐漸下降。數據顯示,在經過前期“補貼式”增長之后,全國外賣市場增長勢頭已經開始放緩。去年前九月,全國線上餐飲收入6693億元,同比增長7%,但相較于2017年同期,下降了1.4個百分點。
?
美團點評研究院發(fā)布的《外賣發(fā)展研究報告》也顯示,在經歷了2014年的增長高峰之后,在線訂餐市場規(guī)模和用戶人數增長均出現了連續(xù)4年的下降。其中,市場增速由2014年71%銳減至18%,用戶增速則從51%下降至15%。
?
記者觀察
繞不開的平臺少不了的博弈
?
事實上,外賣平臺的出現,確實給廈門乃至全國的上班族或“懶人族”帶來了更多選擇,外賣甚至已成為不少白領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
不過,隨著外賣平臺整合程度越來越高,送餐成本也在不斷增長,外賣平臺需要從早期以補貼方式發(fā)展轉向挖掘商戶價值,因此需要通過提升對平臺商戶抽成等方式達到實現自身盈利的目標。
?
公開第三方統(tǒng)計顯示,2018年上半年,美團、餓了么在外賣市場的交易額占比分別為59%和36%。餓了么和口碑在去年10月份合并后,外賣市場“雙寡頭”格局進一步強化。
?
不過,在餐飲業(yè)人士眼中,雖然外賣平臺已然成為餐飲業(yè)繞不開的一個渠道,但平臺與商家之間還是相互倚靠的關系,平臺若只是一味追求利潤,向商家增加負擔,必然會適得其反。
?
在廈門開了三家連鎖串串店的小東也說,外賣作為餐飲業(yè)的必要補充,一定是與商家互為支撐的,雙方缺了誰都可能獨善其身。不僅如此,在廈門七八年的餐飲經歷告訴他,不管是哪種渠道、哪種營銷,餐飲店能不能開得久,說到底還是要看能不能為消費者提供高附加值的餐食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