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保障老年人權益。 ?
政協委員關注保健品坑人
?
張毅是北京市政協委員。在剛剛落幕的今年北京市“兩會”上,她帶來了一份關于“保健品”的提案。“我關注這個問題已經一年多了,一些保健品廠商夸大功效、模糊概念,嚴重損害了老年人的權益?!彼硎荆夏耆耸潜=∑?大的消費群體,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老年人因為買保健品上當已不是什么新鮮事。
?
據她的調研,老年人除了有健康長壽的需求外,他們的出發點還是為子女考慮。他們天真地認為,吃了這些具有神奇效果的保健品,身體就能夠保持健康,這樣就可以給子女減輕負擔。于是,許多老人會不惜重金,大量購買保健品。
?
然而,這些保健品的功效并不能達到所宣稱的效果。張毅說,有的保健品沒有任何保健功效,卻通過虛假宣傳,欺騙老年人有治療功效;有的保健品其實是無法獲得批準文號的普通食品,為了獲得更大的銷路,千方百計披上了保健品的“外衣”;有的保健品則是作出類似保健功能的“曖昧表述”,讓老年人難以辨別。她還提到,“會銷”如今已經成為保健品銷售的重要手段。保健品廠商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健康講座”、“體檢活動”,“連蒙帶嚇”,讓老人掏錢。
?
北京市致誠律師事務所老年法律事務部主任張志友告訴記者,保健品的銷售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通過“會銷”授課或體檢的形式,另一種是在一些雜志、報紙以及電視、廣播投放大量的廣告,通過郵寄貨到付款的方式銷售。
?
贈送禮品讓老人難抵誘惑
?
“無論是哪種銷售途徑,這里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銷售渠道的不正規。”張志友表示,老年人通過這兩種渠道購買到的保健品一旦發現有問題,連如何維權都非常困難。
?
他提到,在不少案例中,許多老人是被主辦方以“贈送禮品”為誘餌被拉到會場聽講座的。這種推銷方式,常常讓老年人防不勝防。
?
*近,家住海淀區羊坊店的李大媽就險些“中招”。一次,她去超市購物,在門口被一個熱情的推銷員拉住了。推銷員說,公司做活動免費發放老年鞋,讓她第二天早起到超市門口領取。一聽免費,李大媽動了心,當時就給推銷員留下了姓名和聯系電話。李大媽回家跟鄰居一說,對方急忙勸住了她:“可別去?!痹瓉?,她的鄰居就參與了免費領取老年鞋的活動,結果被拉到一個不認識的地方開了**會,推銷各種保健品,不買不讓走。
?
張志友說,在他接觸的一些案例中,一些上當受騙的老人撥打了報警電話,可警方往往無法為他們立案。在一些案例中,老人們購買的保健品甚至沒有銷售方?!坝行I務員會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和姓名,但是留下的名字中又有多少是真實的名字?”
?
他表示,即使是用POS機刷卡付款,小票上顯示的收款方也不是保健品銷售公司。有的顯示的是個體,有的甚至是餐館,還有超市。他指出,銷售的主體找不到,甚至沒有發票或者收據,這就讓老年人維權難上加難?!跋M的時候缺乏有力的證據,事后維權的時候,必然會增加維權的成本?!?
?
老人已被銷售人員精準鎖定
?
那么,保健品是怎么盯上老年人的呢?張毅委員介紹,小區里面的小廣告、熟人的介紹,都是老年人獲取保健品信息的重要渠道。另外,老年人個人信息的泄露,讓各種保健品的銷售電話能夠更加精準地找到他們。她說,要保護老年人的權益,從源頭上就要嚴厲打擊那些售賣個人信息的人員。
?
張毅也在提案里提到,“會銷”如今已經成為保健品銷售的重要手段。保健品廠商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健康講座”、“體檢活動”,吸引老年人參加。2017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健食品監管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但對于“會銷”這種模式,并沒有相應的監管措施。
?
張毅在提案中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強立法,引導保健品廠商誠信經營、守法經營。針對部分保健品涉嫌欺詐和虛假宣傳,除了進一步加強監管,還要建立相應的投訴舉報機制,鼓勵公眾對保健品虛假宣傳的舉報,提高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的識假辨假能力。
?
她建議,對于保健品的“會銷”模式,相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管?!氨热缗e行這種活動需要在有關部門備案,并提交證明相關資質的證件,對于虛假或誤導消費者的宣傳,要加大處罰力度?!睂τ诰W絡銷售的保健品,同樣也要加強監管。
?
張志友介紹,不少保健品在銷售過程中都存在著虛假宣傳的問題。他也建議,在保健品推銷類型中,市場監管部門應該重點打擊危害較大的“會銷”方式,同時也要加強監管力度,杜絕保健品廣告中存在過度夸大和誘騙的成分。
?
沖動消費因為“缺愛”
?
“大部分老人都非常節省,他們為了買菜便宜點兒寧可多坐幾站公交?!睆堃阏J為,有關部門對保健品市場監管不到位,導致不法商家有機可乘。而部分保健品廠商受利益的驅使,則想盡辦法“專攻”老年人,把老年人當成了他們的提款機。
?
張志友介紹,這些保健品往往并不便宜,有的甚至可以用“天價”形容?!巴杀局挥袔资谋=∑窌詭装僭?,甚至幾千元的價格銷售給老年人?!彼f,很多老人花大錢購買保健品后,往往很快就會后悔,這說明購買行為并不能反映他們真實的意志。在一些講座上,銷售人員在推銷保健品的時候往往會帶有哄騙的戲碼,或者通過“體檢”結果來嚇唬老人。
?
所以,在很多“會銷”上,不少老人跟風搶購,非理性一次性購買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保健品?!拔医佑|過一個案例,老人買回來的保健品,如果按照銷售人員建議的劑量吃,還沒吃完這些保健品就都過期了?!?
?
老年人盲目購買保健品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為什么還會有那么多老人容易被洗腦呢?張志友表示,這是因為不少老人過分擔憂自己的身體,他們過度依賴保健品,總是想通過吃某種保健品來治好慢性疾病。一些保健品的宣傳也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這種心理,才會出現老人寧愿相信吃保健品控制三高,也不愿意去醫院正常看病吃藥的情況。
?
“購買保健品的金額有不少都是大額消費,而在很多案例中,老人幾乎沒有跟子女溝通?!睆堉居颜f,在很多案例的背后,往往存在著老人跟子女溝通不暢的問題。消費前不商量,沒有人為老人的沖動和不理性的消費把關,一旦老人事后發現上當受騙,卻又因為年齡大、沒精力而陷入維權僵局。更有甚者,許多老人因為怕子女埋怨,而選擇了忍氣吞聲。
?
為什么上當受騙的總是老年人?在調研的過程中,張毅經常思考這個問題。她發現,雖然有的老年人非常睿智,但是對一些打“感情牌”的銷售手段是沒有招架之力的。越是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越容易在銷售人員的勸說下沖動消費。她建議,與其讓銷售人員虛情假意地來問候,不如讓老人感受到真正的溫暖。“建議探索彈性假期制度,讓子女有時間多陪陪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