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制定印發了《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補償制度實施方案》(下稱《方案》,要求落實退捕資金,保障長江流域分階段實行常年禁捕政策的實施。
?
1月21日,在農業部舉辦的內陸 禁漁期制度及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稱,禁漁期制度的實施,對于降低捕撈強度,保護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維護水生生物多樣性,提高廣大民眾的資源環境保護意識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
為加強水生生物資源保護,《漁業法》明確要求漁業主管部門要在重要漁業水域實行禁漁區和禁漁期制度。禁漁期制度就是在魚類集中產卵繁育的關鍵時期,實施禁止捕撈作業的一種保護措施。
?
近年來,海河流域、遼河流域、松花江流域三個流域的水生生物保護的形勢日趨嚴峻,環境污染、過度捕撈、水資源短缺,還有工程建設等等,破壞了魚類的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導致魚類資源大幅度快速下降,種群結構發生了變化,個體呈小型化、低齡化的趨勢,一些土著魚類現在已經很難見到。
?
對于三流域相關省區市已經開展了不同程度的禁漁工作,于康震稱,雖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而言,禁漁制度還不健全,各省區市禁漁行動還是各自為戰,缺乏有組織的統一部署,所以禁漁效果不太理想,特別是一些跨省界、縣界的水域,容易成為管理的盲區。
?
他說,建立各流域相對統一的禁漁制度,有利于把各省各自為政、散亂的禁漁行為上升為全流域有聲勢、組織化、嚴管理的禁漁制度,加大三流域漁業資源及其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使華北、東北地區的漁業資源和水域生態環境得到修復,*終實現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
長江的漁業資源曾經是*為豐富,20世紀50年代長江漁業年捕撈量是45萬噸,占到全國淡水捕撈總產量的60%。
?
不過,近年來受水利水電、航道運輸、挖砂采石、過渡捕撈、水域污染等等這些高強度人類活動因素的影響,長江水生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生物多樣性指數持續下降,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全面衰退,經濟魚類資源量可以說接近枯竭,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降到*差的無魚等級。
?
于康震稱,目前,在沿江各地每年大規模開展增殖放流,補充苗種數量。在這個情況下,長江每年的捕撈量還是不足10萬噸,部分漁民為了生計開始竭澤而漁,進一步破壞了長江的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這就是惡性循環。*終形成了資源開發利用的公地悲劇和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
?
為此,中央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在長江**實現保護區全面禁捕和重點水域常年禁捕。
?
長江一直被譽為我國淡水漁業的搖籃,魚類基因的寶庫和經濟魚類的原種基地。為了保護這些珍稀物種資源,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先后在長江流域建立了332處水生生物保護區。根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等有關法規的規定,保護區內本來就不應該有影響保護區功能的人類開發活動,只是我國劃定保護區的時候,沒有對原有捕撈漁民進行補償清退,捕撈行為沒有得到有效禁止。
?
于康震稱,國家通過補償制度引導漁民退補后,保護區可以達到應有的保護狀態,而且今后將永久全面禁捕。在保護區以外的水域,要實行保護恢復與可持續利用相統一的管理制度。
?
漁業資源是典型的可再生資源,根據專家的測算,長江魚類繁殖周期大約是3年左右,如果實施10年禁捕,多數的魚類可以完成三個世代的繁殖周期,從而實現水生生物資源數量可以多倍增加??蓮母旧隙糁崎L江流域漁業資源持續衰退的趨勢。因此,國家決定在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保護區以外的水域,暫定實行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
?
他說,保護區以外的水域暫定實施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期。禁捕期結束,漁業資源有效恢復后,再另行制定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管理的政策,通過合理的管理制度,使漁業資源成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橋梁和紐帶。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