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關基本民生,是關乎國家根本的“民心工程”。日前,江南大學、 中國食品安全報社、曲阜師范大學、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等在京聯合發布《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8》及相關系列報告。中國食品安全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朱長學代表會議舉辦方致辭。報告會由江南大學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研究院首席專家、研究團隊總負責人吳林海教授主持。
?
報告指出,2017年以來,全國主要食用農產品與食品市場供應繼續保持總體穩定的基本態勢,質量安全水平繼續呈現逐步向好的基本格局,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
?
江南大學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員陳秀娟代表研究團隊介紹了2017年中國食品安全狀況。報告分析認為,2017年,我國主要食用農產品、食品的生產與市場供應基本滿足國內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在主要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2014-2017年間全國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總體抽檢合格率穩中有升,均保持在高于96%的高位水平上。2017年,全國食用農產品質量總體抽檢合格率為97.8%,比2016年上升0.3個百分點。全國食用農產品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自2012年首次公布該項統計以來已連續六年在96%以上的高位波動,雖然不同品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有所差異,但總體水平繼續呈現并保持“波動上升”的基本態勢。報告同時指出,現階段我國食用安全風險隱患仍然較為突出,食品安全風險治理具有持久性、復雜性、隱蔽性的特點,治理的難度仍然十分艱巨。
?
江南大學食品安全風險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王建華代表研究團隊報告了2017年主流網絡輿情報道的食品安全事件大數據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采用大數據挖掘工具而進行的專項研究,重點研究了2017年國內主流網絡輿情所報道的已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研究表明, 2017年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主要集中于食品生產與加工環節,發生量占總量的45.16%,其次分別是消費環節、流通環節和種養殖環節,事件發生量分別占總量的32.06%、14.05%、8.42%。2017年,食品安全事件發生量*多的食品種類依次分別為食用農產品、淀粉及淀粉制品、飲料、調味品、肉制品、食糖、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在2017年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由于造假或欺詐、質量指標不符合標準、超范圍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生產加工工藝問題、添加使用非食用物質等人為特征因素導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占發生事件總數的51.21%。相對而言,自然特征的食品安全風險因素導致的食品安全事件相對較少,占發生事件總數的48.79%。
?
據悉,此次發布會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由吳林海、尹世久等撰寫的《中國食品安全發展報告(2018》的部分觀點與內容,該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為全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改革與食品行業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與重要參考。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