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等各項生豬疫病防控措施。 ?
引導生豬養殖產業集約化發展
?
在穩定生豬生產方面,《實施意見》提出,引導生豬養殖產業集約化發展,鼓勵現有生豬規模養殖場開展現代化升級改造,提升生產效率,按照年設計生產規模及環境保護要求充分發揮和提升生豬供應能力。鼓勵知名企業在本市轄區內建設或共建年出欄20000頭以上規模的“現代化、全封閉、可循環、無污染”生豬養殖場。《實施意見》明確,本市生豬生產主導豬種為長白、大白和杜洛克等品種,采取三元雜交模式進行商品豬生產。采取引進和自主選育相結合的辦法,積*建設省級生豬核心育種場(站,到2020年符合標準的生豬核心育種場達到1個以上。根據全市生豬生產情況,規劃打造一級種豬擴繁場2個、二級種豬擴繁場10個。完善種公豬站和豬人工授精站點建設。利用發達國家引入的優良種質資源,兼顧發揮本地品種遺傳優勢,培育具有本市本土特色的新品種(品系。
?
此外,還要做好畜禽禁養區規模養殖場戶關閉工作,對新發現的禁養區內規模養殖場戶依法限時完成關閉,對已關閉規模養殖場戶死灰復燃的,要立即強制關閉。根據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規劃和布局,本市甘井子區、旅順口區、長海縣及其他城市化發展區域為控制養殖區;金普新區為適度養殖區;普蘭店區、莊河市、瓦房店市為重點養殖區。各地區要根據自身區域資源環境特點和環境承載能力,科學規劃畜禽養殖業發展規模與布局,科學安排畜禽養殖用地。
依托產業資源發展旅游畜牧業
?
《實施意見》還提出,要大力發展生豬服務業和新業態。基于物聯網技術,實現實時監測、自動飼喂、廢棄物自動回收等,實現少量技術人員通過智能終端管理大型規模養豬場;實現養殖場、飼料場、物流、屠宰等各環節進行線上對接,打破“企業對消費者”的傳統模式,實現“企業對企業”和“消費者對消費者”的新模式;引導建立財政、保險、銀行等協同豬業金融服務平臺,吸引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企業為大連養豬場(戶提供金融服務。鼓勵廣大養豬場(戶在參加生豬政策性保險的基礎上,自愿參加玉米、豆粕等主要飼料原料價格保險、生豬價格保險。積*促進大連商品交易所開設生豬期貨市場,鼓勵大型生豬企業參與生豬期貨交易;依托產業資源發展旅游畜牧業。培育一批以生豬認領、種養結合等為主要特點的創新典型,拓展產業在休閑、觀光等方面的功能。
?
認真做好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
?
在完善生豬產業發展保障體系方面,《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強生豬養殖場綜合防疫管理和口蹄疫等重大豬病防控,強化免疫、監測、檢疫監督、無害化處理等各項生豬疫病防控措施。繼續扶持種豬養殖場疫病凈化工作,努力控制和凈化種豬養殖場主要垂直傳播疫病,從源頭控制動物疫病風險。
?
強化豬肉質量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層層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和監管部門監督責任,加強生豬養殖、投入品使用、屠宰加工等全產業鏈監管,完善“黑名單”制度。加大對規模養殖場、定點屠宰場“瘦肉精”等違禁藥物殘留監測力度,嚴厲打擊各種在肉品中違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的行為,確保不發生重大豬肉品質量安全事件。
?
此外,還要認真做好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健全生豬規模養殖場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現場監督、資料審核、補貼發放等工作流程和辦法,完善病死畜禽集中收集和無害化處理管理機制,支持鼓勵現有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中心進行升級改造,推廣防疫加保險工作模式,實現即時化、數據化、透明化監管,提升監管水平與質量。
?
進一步強化措施提高監測統計數據質量,不斷提高生豬生產監測預警工作的主動性、時效性、準確性、前瞻性。加大信息發布力度,引導養殖場戶規避市場風險,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數據支撐。
?
新聞鏈接
“實施意見”出臺背景
?
近年來,本市在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過程中,全面落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穩步淘汰生豬產業低端落后產能。年度養殖量從2013年的698.7萬頭,穩步調整至當前的450.8萬頭。隨著生豬養殖規模下降,本市豬肉自給率也隨之下降,而生豬產業是保障食品供給安全的基礎產業,豬肉供應事關國民經濟穩定發展,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為穩定本市生豬生產能力,保障全市豬肉供應,推進生豬生產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現提出《大連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生豬產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明確的工作目標有哪些?
?
1.控制養殖規模。到2020年,全市生豬年度飼養量控制在300萬頭養殖規模,豬肉年產量15萬噸,豬肉自給率達50%。
?
2.提高生產水平。到2020年,生豬規模養殖比重由當前的65%提升到70%。規模養殖場平均每頭母豬年提供斷奶仔豬數由當前的16頭提升到20頭以上,生豬出欄率由當前160%提升到165%以上。
?
3.實現綠色發展。到2020年,全市生豬糞污處理與綜合利用率由當前65%提升到75%以上,現有的生豬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由當前74%提升到95%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