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民以食為天,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食品產業蘊含巨大市場。2018年10月29日下午,由人民網、環球時報、 中國食品報主辦,中國食品報網承辦的“一帶一路”食品產業國際峰會在北京建國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
“一帶一路”食品產業國際峰會是以全球各國食品產業及與食品產業相關的商會、行業協會、知名企業、社會組織等為主要參與主體的***食品產業盛會。大會依托全球強大的商協會資源平臺整合優勢,精準對接合作渠道,搭建我國食品產業商會、協會、企業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食品產業之間資源互通、互相融合、協同發展的國際間合作交流平臺。
?
在峰會現場舉行的“一帶一路食品產業**對話”中,各位與會嘉賓圍繞“共商、共建、共享”的會議主題,就食品行業協會在國際合作當中的責任和使命和中國食品企業品質打造等話題展開了討論。
?
中國 食品工業協會辦公室主任劉長友表示,中國食品工業要想保持發展的勢頭,就必須及時地、牢牢地抓住“一帶一路”這個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進一步拓展空間,同時要不失時機的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與國際接軌,尤其是在產品標準方面。
?
國家優質蜂產品科技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賈金龍則分享了他與蜂蜜的“出海故事”,他希望食品行業協會和相關組織能夠做中國傳統美食文化的傳播者,做中國現代食品制造業、現代食品工業的實際踐行者,做中國食品國際貿易的推引者,多抬轎子,多務實,把中國食品工業做得更好、更大、更強。
?
京東農業云總經理王濤認為,國內優質農產品和食品品牌要“走出去”,其實**要做好內功,真正做好品質,而民營企業希望食品行業協會可以成為標準的推廣者、資源的整合者和渠道的搭建者。
?
中國農業博鰲論壇秘書長徐子凌則希望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能夠得到各方助力,從源頭抓起,到深加工和流通環節,直至千萬家的餐桌上,通過全程追溯保證食品安全。她還建議要“走出來”和“引進去”共建,讓海內外企業進行雙向互動,達成多方面合作。
?
中國企業,中國品牌,中國產品“走出去”終究需要依靠自身的強大過硬,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出現困擾企業發展的瓶頸,在回答“中國食品企業及品牌如何做好做強品質?”這一問題時,各位嘉賓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
劉長友認為,企業產品品質出現問題需要追根溯源,他提到,我國出口產品可以說****都是合格的,不光食品,其他的產品也如此。然而在國內市場消費卻經常出現問題,監管部門、行業部門都需要對此負責。他認為食品品牌出現問題時往往找不到可以解決問題的相關部門,這是個明顯的弊病。他表示,只要多管齊下,監管到位,中國的企業完全可以生產出***合格的產品。
?
中國代理商聯合會主席樊曉軍在發言中談到,中國食品發展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企業需要立足于自身,把內功修煉完全。他提到:“我們有生產能力和資產,更重要的是中國營銷人有運作市場,我們有做促銷的能力。在非洲我們賣得*好的是方便面,非洲白領中午能吃一桶方便面很有面子,其實機會還是非常大的。那么怎么走出去?就是我們營銷先走出去。”
?
王濤則認為,企業**需要尋找優質產地,并和當地優秀的、真正有信用的行業合作,借助大平臺形成品牌。他表示:“其實我們*缺的不是好的產品和平臺,而是缺乏組織能力,比如我們怎么組織貨,是否有清晰的商業邏輯和體制、平臺等等。”王濤還建議中國食品企業必須借助“一帶一路”,讓中國好的農產品食品走出去。同時,我們要有底氣、有信心能“走出去”,再通過組織能力樹立品牌。
?
徐子凌強調,品質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品類和品牌其實是相互依存的,我國具有非常龐大體量的優秀農產品,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并不能走到我們餐桌上,并不能為我們大眾所熟知,而這時候就需要借助一些平臺來推廣,為產品進行品牌化的商業化的運作。他還提到“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的概念,農產品需要有更多的推廣渠道,讓農產品有更高溢價,從而助力企業做出更優質的農產品,提高品質。
?
據了解,本次峰會是“一帶一路國際商協會大會”的食品行業分論壇。“一帶一路國際商協會大會”是由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中國一帶一路網指導,人民網、環球時報主辦,環球網承辦的一個以全球各國商會、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為主要參與主體的國際盛會。本次大會歷時兩天,共設高峰論壇及研討會近20場,來自國內外的**智庫、行業**、企業精英將分別出席各分論壇。此外,大會期間,將圍繞數字經濟發展、中國新經濟發展、國際投資經貿、商協會協同發展等幾大板塊舉行近60場主題演講、高峰對話、圓桌論壇等,大會致力于成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全球化、多元化國際商協會發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