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瘟 疫情遍地開花
?
截止10月23日,國內 非洲豬瘟疫情爆發數量分布在十二個省份的二十八個市,這十二個省按時間先后順序依次為:遼寧、 河南、江蘇、浙江、安徽、黑龍江、內蒙古、吉林、 天津、山西、云南和湖南,其中遼寧和安徽是疫情重災區。江蘇和安徽目前均已解除封鎖。疫情覆蓋到涉及到大中小養殖戶、養殖小區、養豬合作社、種豬場以及 屠宰場。撲殺 生豬估算已經超過26萬頭。這十二個疫情省的相鄰省份有十五個,分別為:河北、北京、陜西、寧夏、甘肅、湖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重慶、四川、上海和山東。目前除新疆、青海、海南、港澳臺釣魚島不相鄰,其他非疫情省均相鄰。
?
非洲豬瘟發生后,除山東定向對接浙江外,疫情省及其相鄰省的生豬跨省調運均被禁止,疫情省生豬及其產品均不得調出本省,非疫情省生豬產品調運未受限制。從目前疫情發展態勢和畜禽運輸政策變化來看,活豬跨省調運形式不再受歡迎。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在10月6日遼寧的非瘟座談會上就講到“積*扶持和充分利用現有屠宰產能,加速豬肉供應鏈由‘調豬’向‘調肉’轉變”的話語。
?
二、產銷區價格冰火兩重天
?
受生豬調運限制影響,產銷區生豬供需分化較明顯,產銷區價格表現分化,產銷區生豬平均價格差3元/公斤以上。
?
截止23日廣東生豬價格16.8元/公斤,與廣西價差2.5元/公斤。四川生豬價格16.52元/公斤,與河南價差4.5元/公斤以上。浙江18.73元/公斤,與河南價差6.7元/公斤。
?
三、活豬跨省運輸停止,產銷區屠宰量變化?
?
在非洲豬瘟發生前,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省份均是豬肉調入主要省份,華中三省、華北的河北和山東、東北三省、安徽江西以及廣西都是生豬或者豬肉調出的主要省份。2016年我國省際之間調運豬肉1260萬噸,占全國豬肉產量24%,豬肉由低價區調運至高價區,區域豬價差相對穩定。但是非瘟發生后,截止23日,活豬省際間流通基本停止,產銷區區域價差發生很大變化。
?
產銷價差大幅拉大,主要原因是活豬跨省流通受限,產區生豬供過于求,銷區生豬供不應求。根據政策,省間生豬流通變為豬肉流通,銷區的自產區的生豬調入形式轉為豬肉調入,那么對于產區來說,將要調出的活豬屠宰為豬肉,是否有足夠屠宰產能?銷區屠宰場點屠宰情況怎么?這些問題都是產業從業者特別關心的問題。
?
我們從幾個主要產銷區生豬屠宰情況來看看。
?
河南省2016年規模以上和小型屠宰點生豬屠宰量1863萬頭,占該省當年生豬出欄量31.0%,河南省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量在全國位居第四。假設2016年這些屠宰場點的產能利用率在80%水平,那么河南省實際生豬屠宰產能為2329萬頭。河南生豬調出量保守按照30%計算,凈生豬調出量在1800萬頭,在屠宰場點滿負荷生產的條件下,還需要增加1380萬頭的生豬屠宰量,轉換為豬肉調出量才能既保障外省供應又能不造成本省供過于求。截止23日,河南還處于封鎖狀態,生豬及其產品不能出省,除了定向合作協議供給,河南省內生豬供給量處于過剩狀態。即使省內各個屠宰場連軸轉,生豬屠宰壓力也比較大。而且即使屠宰成豬肉,外調也不順暢。如果河南省疫情解封,問題可能就小很多,豬肉可以走周邊山東、江蘇、浙江、湖北、四川,但存在冷鏈配送能力問題。我們了解到熱鮮中溫豬肉的*大運輸半徑是300-350公里,從河南駐馬店除了到這幾個省中的湖北省符合條件外,山東和江蘇的省會城市半徑距離在400-500公里內,浙江、四川都比較遠。如果市場上目前的冷凍肉運輸裝備能解決運輸半徑的問題,又存在消費習慣的問題,消費者是不是喜歡食用冷凍肉,牽涉到消費習慣變化問題。
山東省也是畜牧養殖大省,生豬規模屠宰能力全國第二。2016年山東省規模以上和小型屠宰點生豬屠宰量3639萬頭,占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量的11.9%。我們通過官方公布數據,山東每年凈調入生豬200余萬頭,凈調出產品160多萬噸。也就是說山東本省的生豬不夠屠宰加工,需要外調入,屠宰成為豬肉后再調出。那么山東生豬屠宰產能有多少,如果按照80%產能利用率計算,滿負荷生產,生豬屠宰量在4550萬頭,相當于有1100萬頭的生豬屠宰產能閑置,不能創造價值。
?
廣東省是我國經濟發達省份,豬肉消費量接近460萬噸,占全國豬肉消費量8.7%,但是豬肉產量相對較低,豬肉消費主要靠調入。2016年廣東省規模以上和小型屠宰點生豬屠宰量4026萬頭,生豬規模屠宰能力全國**,依然按照80%產能利用率計算,滿負荷生產生豬屠宰量在5033萬頭。廣東生豬年屠宰需求量6850萬頭水平計算,出欄量3532萬頭,相當于有超過4000萬頭生豬屠宰缺口。
?
同樣看到,浙江、北京、上海、四川等銷區生豬屠宰缺口都比較大。湖北、湖南、江西、吉林、遼寧等產區屠宰產能不足。產區豬價受此影響難言樂觀,銷區豬價難得的良好,消費者要吃高價肉,產銷價差可能還會比較大。
?
按照目前疫情演變形勢,疫情可能將比較長時間的伴隨在不同的產銷區,為了疫情防控,活豬調運政策上的限制也是無奈之舉。在當前情況下,生豬跨省調運受限,產區生豬被迫壓欄,本地缺乏消化能力,本地屠宰又沒有足夠屠宰能力。同樣受生豬調運限制,銷區豬肉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當地一部分屠宰產能也無法合理利用。目前形勢看,齊全的熱鮮和冷凍配送能力、均衡的屠宰產能以及對冷凍肉的消費喜好等都無法快速對接解決這些問題,豬價區域價差可能至少在年內還會加大或者維持在比較高的位置。
?
此次非瘟疫情、畜禽運輸政策、環保以及中美貿易戰等等問題疊加在一起,可能會對我國今后養豬業區域布局、養豬模式、飼料業、冷鏈物流、豬肉消費等等帶來比較大的變化。
?
目前全國已有12個省的48個疫點爆發非瘟疫情,受疫情影響,疫情省及其相鄰省的生豬跨省調運均被禁止,疫情省生豬及其產品均不得調出本省,豬肉供應鏈由‘調豬’向‘調肉’轉變“。受此影響,產銷區生豬供需分化較明顯,產銷區豬價差繼續擴大。產銷省的生豬屠宰能力以及缺口是什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