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食物照片看起來鮮美量足,外賣送到后卻總讓人一言難盡;照片上看起來精致干凈的店鋪,實際上卻是隱藏在小區旮旯里的臟亂小門面。讓人不禁感嘆:外賣平臺才是“照騙界”的戰斗機。
?
一個個簡陋的小店,為何在平臺上都搖身一變,成了文藝范、日系風的店鋪?為何越來越熱的“外賣市場”背后,卻是頻頻曝光的“外賣隱患”?隨著外賣新規的出臺,為何在實際操作層面上,依然未盡如人意?
?
這些問題或許都指向一個問題,平臺 監管不到位,準入太松懈。
?
點的烤 牛肉串,一吃發現是 豬肉;仔細看送來的哈爾濱 啤酒,結果 包裝上寫的是“哈爾濱濱威啤酒”。近日,家住長沙市雨花亭的王先生 投訴稱,自己在餓了么平臺上點了一份岳陽 燒烤,外賣送來后發現食物有點“名不副實”。
?
記者 調查發現,除了外賣本身“名不副實”外,還有商家存在盜用執照、涉嫌 虛假宣傳以及超范圍經營等問題。“說到底,外賣平臺還是沒把 食品安全放在首位,而是將市場份額放在首位。”長沙市 食藥監局相關人士說。
?
問題一
平臺上是燒烤城實際卻是活禽店
?
10月11日,記者在餓了么平臺上,隨機挑了一家名為“朝陽燒烤蝦蟹城”的店鋪。該店首頁推薦小龍蝦和清蒸大閘蟹,還有口味蛇、口味花甲以及各種燒烤,圖片也讓人很有食欲。商家還上傳了大堂圖片,大堂顯得寬敞干凈,看起來很靠譜。不過當記者點進商家資質頁面時,發現該店只上傳了營業執照,沒有上傳餐飲經營許可證。仔細一看,這份營業執照上的名稱卻是一家鮮禽店,經營范圍是鮮禽類零售、農副產品銷售。此外,有用戶評價稱,“分量少得可憐,不是店里吃到的味道,懷疑盜用別家店的照片。”
?
記者按照該店在餓了么上登記的地址,來到高嶺小區70棟1號房。不過,記者只看到一家活禽店,招牌寫著“雞鴨大米批發零售”,看不出燒烤店的痕跡。
?
燒烤蝦蟹城怎么成了活禽店?記者詢問活禽店店主。店主表示,“這就是高嶺小區70棟1號房,這也是我們的營業執照。我們不知道這家店。”對于燒烤店為何用自己家的營業執照,店主表示不解。
?
問題二
線上是亮麗門店,線下是簡陋民房
?
有的消費者點外賣時,不僅會參考評價,還會看店鋪上傳的圖片。不過,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記者發現,一家名為“媽媽味道”的店鋪,其logo是卡通媽媽的形象,有肉炒蛋、藕片炒肉等家常菜,月售三千多單。從商家上傳的圖片來看,有落地窗、雪白窗簾,以及舒適的卡座,看起來很溫馨。
?
平臺顯示,該店位于韶山中路162號,不過記者圍著周邊找了幾遍都沒有看到這家店。記者又沿著東塘服飾城旁邊的小路,走進一棟老舊居民樓,發現一樓有家小店,門口貼著“餓了么推薦商戶”的貼紙,門內貼著張紅紙,寫著“媽媽味道”。走進去一看,別說落地窗,該店連像樣的座位也沒有,只有一間廚房,擺著各種食材和炒菜。廚房垃圾直接丟在門口的大塑料桶中,下水管道處也很臟亂。到了飯點,還有多個外賣騎手等著取餐。
?
圖片光鮮,實體店簡陋不是個例。一家名為漢堡大師的店鋪,其上傳的圖片顯示,該店也有落地窗,看上去窗明幾凈。不過,記者去實體店探訪發現,店鋪位于老舊居民樓的一樓,并非門面。門口掛著一塊簡易的紅色招牌,旁邊還掛著衣物,擺放著舊紙板等雜物。此外,不少店鋪上傳的照片,可以明顯看出PS的痕跡,但這些照片,卻堂而皇之地登上餓了么的商家展示區。
問題三
商家超范圍經營飲品店賣水煮魚
?
在餓了么平臺上,店鋪與營業執照登記名稱不同很普遍。記者在平臺上選擇“美食”,并進行定位,隨后選擇“新店”,共出現175家店鋪。逐一查看后發現,只有42家店鋪與其營業執照名稱一致。比如,雨花亭一家瀏陽蒸菜館,在餓了么上“搖身一變”,叫“喵記便當”;林科大附近一家飲品店,成了“仟沫壽司”;營業執照是“楊眼鏡干鍋大排檔”,卻做起“廣東腸粉”;營業執照是奶茶店,卻變成“蒸品小吃”。一個個普通的小店,到了平臺上,都成了文藝范的店鋪。
?
如果說名字的更換只是營銷策略,但名字可隨意更換,甚至和營業執照的名稱大相徑庭,卻讓超范圍經營有了生存沃土。在餓了么平臺上,一家名為“七惜飯店”的店鋪,商品品類為簡餐、川湘菜,提供水煮魚片等菜。
?
但一看該店的營業執照,卻寫著優爾美飲品店,經營范圍僅是冷熱飲品制售、餐飲配送服務和甜品制售等。
?
律師聲音
威脅食品安全,導致消費者維權難
?
店鋪與營業執照不匹配、店鋪與實際地址不匹配、店鋪圖片與實際情況不匹配……這些都指向一個問題:監管不到位,準入太松懈。監管的漏洞反映在消費者點的外賣中,存在食材不新鮮、食品不衛生、以次充好等食品安全問題。
?
金州律師事務所律師胡智慧表示,各種信息的不對應會導致消費者維權難、追責難。他表示,外賣平臺是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根據《 食品安全法》第62條,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的,還應當審查其許可證。如發現入網食品經營者有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應及時制止并立即報告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發現嚴重違法行為的,應立即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也就是說,外賣平臺有義務對入網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并審查其許可證。
?
同時,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等信息,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外賣店鋪的各種圖片展示屬于對自身的宣傳,應做到真實和全面,如果存在和實際的不一致現象,涉嫌欺詐消費者,將面臨數倍的賠償。
?
部門說法
外賣平臺沒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
?
長沙市工商局網監處副處長王祖錫告訴記者,根據《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第23條,第三方交易平臺經營者應對申請進入平臺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或者個體工商戶的經營主體身份進行審查和登記,建立登記檔案并定期核實更新,在其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醒目位置,公開營業執照登載的信息。工商管理局要求所有的外賣平臺對商家的營業執照進行公示。王祖錫認為,除了相關部門的監管,平臺本身也應發揮主體自證合規的作用,加強內部審核。
?
早在2016年,長沙市食藥監局就對餓了么進行過10萬元的處罰,處罰理由包括審查資質不嚴,未公示證照、平臺上名稱與核準名字不一致等。市食藥監局網監處處長高仁發說,今年對餓了么進行了約談。為督促外賣平臺對商家進行審核,該局會定期給外賣平臺長沙商家信息表格,平臺只需通過比對表格,就可確認該商家是否有合法的營業執照,平臺也可在網上查詢。“說到底,外賣平臺還是沒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而是將市場份額放在首位。”
?
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外賣平臺亂象叢生,除了未把好審核關,沒做好內部監管也是原因之一。外賣平臺的業務員要負責拉動商家入駐,為提高業務成績,不排除有業務員利用監管漏洞放松監管,從而“開了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