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市場 監管總局發布了《 餐飲 服務 食品安全操作規范(修訂版》,旨在指導餐飲服務提供者按照 食品安全法律、 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要求,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規范餐飲經營行為,提升食品安全 管理能力,保證餐飲食品安全。自本期開始,本版推出“《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修訂版》解讀”欄目,以問答形式對其進行解讀,分期刊出,敬請關注。
?
《餐飲服務食品安全 操作規范(修訂版》解讀(七
?
問題10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的餐飲服務經營模式和方式不斷涌現,連鎖餐飲服務企業建設的中央廚房數量越來越多,集體用餐配送、外賣外帶等方式日益受到消費者歡迎。《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修訂版》(以下簡稱《規范(修訂版》是如何規范供餐、用餐和配送管理的?
?
答:《規范(修訂版》對于供餐的要求包括:清洗消毒加工制作工具和用品,在高于60℃或低于8℃的條件下存放高危易腐食品,特定情形下存放的高危易腐食品食用前應再加熱,按照標簽標注的溫度等條件供應預包裝食品,采用有效措施防止食品在供餐過程中受到污染。
?
對于用餐服務的要求包括:及時更換并清洗消毒墊紙等與餐飲具直接接觸的物品,在消費者就餐時服務人員不得從事產生揚塵的活動。
?
對于食品配送,既有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混裝配送等一般要求,也有對中央廚房食品配送、集體用餐配送單位食品配送、餐飲外賣等行為的特定要求。
?
在供餐、用餐和配送方面,《規范(修訂版》重點強調了三點。
?
一是強化供餐食品的保存溫度和時間管理。《規范(修訂版》要求,燒熟后2小時,食品的中心溫度保持在60℃以上(熱藏的,其食用時限為燒熟后4小時;燒熟后按照《規范(修訂版》的高危易腐食品冷卻要求,將食品的中心溫度降至8℃并冷藏保存的,其食用時限為燒熟后24小時。在烹飪后至食用前需要較長時間(超過2小時存放的高危易腐食品,應在高于60℃或低于8℃的條件下存放;在8℃~60℃條件下存放超過2小時,且未發生感官性狀變化的,應按《規范(修訂版》要求再加熱后方可供餐。
?
二是強化食品配送管理。對于從中央廚房配送的食品,應在食品的包裝或容器上標注中央廚房的名稱、地址、許可證號等。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的食品配送容器上應標注食用時限和食用方法。配送高危易腐食品,應采用冷凍(藏方式配送。
?
三是強化用餐服務和餐飲外賣行為管理。在強化用餐服務管理方面,《規范(修訂版》要求墊紙、墊布、餐具托、口布等與餐飲具直接接觸的物品應一客一換。在強化餐飲外賣行為管理方面,《規范(修訂版》專門增加了餐飲外賣要求,對送餐人員、外賣箱包、外賣食品的食用時限、食品封簽、食品盛裝容器和餐飲具材質等均作出了具體規定。
?
問題11 餐用具不清洗消毒或清洗消毒不徹底,不僅可能使食品受到交叉污染,引發食物中毒,而且可能會成為消化道傳染病等食源性疾病的傳染渠道。《規范(修訂版》在加強餐用具清洗消毒方面,有哪些規定?
?
答:餐用具包括食品加工制作過程中使用的工具、用具,盛裝原料、半成品、成品的食品容器以及供消費者使用的餐具、飲具。《規范(修訂版》從清洗消毒保潔設施、餐用具清洗消毒、餐用具保潔、洗滌劑消毒劑管理4個方面對餐用具清洗消毒作出了詳細規定。
?
一是在清洗消毒保潔設施方面,《規范(修訂版》明確規定,清洗、消毒、保潔設施設備應放置在專用區域,容量和數量應能滿足加工制作和供餐需要。食品工用具的清洗水池應與食品原料、清潔用具的清洗水池分開。各類水池應使用不透水材料制成,不易積垢,易于清潔,并以明顯標識標明其用途。應設置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專用保潔設施,標識明顯,易于清潔。
?
《規范(修訂版》特別強調,餐飲服務提供者應定期檢查餐用具消毒設備或設施的運行狀態,確保能正常運轉。采用化學消毒時,應現用現配消毒液,并定時監測消毒液的消毒濃度,以保證消毒效果。
?
二是在餐用具清洗消毒方面,《規范(修訂版》的附錄《推薦的餐用具清洗消毒方法》《餐飲服務化學消毒常用消毒劑及使用注意事項》等,給餐飲服務提供者提供了落實餐用具清洗消毒規定的具體指導。
?
需要指出的是,從保證餐用具消毒效果和保護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規范(修訂版》推薦使用蒸汽等物理方法消毒,因材料、大小等原因無法采用的除外。為避免消毒后餐用具受到污染,《規范(修訂版》明確規定,從業人員佩戴手套清洗消毒餐用具時,接觸消毒后的餐用具前應更換潔凈的手套,接觸消毒前后餐用具的手套宜用顏色區分。
?
三是在餐用具保潔方面,《規范(修訂版》規定,消毒后的餐飲具、盛放或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和工具,應存放在專用的密閉保潔設施內,保持清潔;定期清潔保潔設施,防止清洗消毒后的餐用具受到污染。
?
四是在洗滌劑消毒劑管理方面,《規范(修訂版》特別強調,清洗消毒過程中使用的洗滌劑和消毒劑,必須分別符合GB 14930.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洗滌劑》和GB 14930.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消毒劑》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有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