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的詩,道出城里人回歸田園的夢想。
?
向往鄉村 生活,追求 食品安全,城市居民嘗試在城市周邊租賃土地,當起“都市農夫”。共享農場應運而生。
?
然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我省多地探訪發現,共享農場冷熱不均。共享農場是曇花一現,還是下一個風口?
?
共享農場面臨“會員不來”的尷尬
?
位于武漢東西湖區的湖北沃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友甸田農莊,共享農場面臨清退會員的尷尬。
?
農莊800畝地,約200畝稻蝦共作,600畝種草莓。農莊主周清介紹,這兩年,看到市民下鄉的商機,農場拿出10畝地做共享農場。租戶戶均約80平方米,農場有專人代為打理。雖然一年5000元租金不算低,但也吸引了50多名會員加入。“一開始大家來得很勤,但天氣冷了、熱了、刮風下雨了,就沒人來。再到后來,天氣好也不來了。”周清說,農場不得不增加人工,加上有機肥、種子、生物農藥,一年盤算下來,倒虧1萬多元。“這幾個月正在算賬,打算把余額退給會員們。”周清表示,10畝共享菜地,打算回歸大田發展稻蝦共作。
?
先熱后冷,共享農場叫好難叫座,類似的情況,并非個例。在武漢市洪山區青菱街道明豐種植基地里,荒廢的白色小柵欄和沒有通電的攝像頭,訴說著共享農場的尷尬。
?
基地老板明豐介紹,前幾年在附近農村流轉了100畝土地。為了打造共享農場,每60平方米劃為一小塊,四周裝上白色小柵欄,每個地塊還裝有攝像頭,會員可隨時查看菜地情況。半年的熱情過后,來基地種菜的會員寥寥無幾。“會員不來,收獲的蔬菜改為快遞配送到家,人工虧了不少。”無奈之下,今年初明豐作出決定,停止共享農場的運營,“柵欄還有監控設備,都浪費了”。
?
田園夢想為何只有“三分鐘熱度”
?
共享農場連接城鄉,市民下鄉熱情有余,現實中卻難以維持。“夢想很美,但貴在堅持。”家住武昌中心城區的張女士,曾在東西湖認領過共享菜地。“體驗農家樂”“DIY種植有機蔬菜”等都市田園美夢,在下地勞作后,瞬間破滅。“很累很臟,在地里呆半個小時就受不了。”張女士表示,起初她還想著可以帶孩子進行田園親子教育,但孩子到田里玩個十幾分鐘,就呆不下去了。
?
交通不便也影響租戶熱情。張女士說,因為堵車,從城區到郊區至少一個小時,勞作10分鐘就回家,時間成本不劃算。周清證實說,會員來自武漢各地,到*后,只剩下住金銀湖附近的會員偶爾會來。
?
種菜技術也阻礙共享菜地發展。不少租戶坦言,種菜是個技術活,施肥時機、澆水多少、農藥施用,個個都有門道。租戶們辛辛苦苦種出了蔬菜,卻總不如農民種的好。
?
算經濟賬,共享菜地也缺少優勢。“勞作一季,收獲就那么一點點。”曾在黃陂老家租地種菜的楊女士說,一個星期頂多能吃上一頓自種的蔬菜,遇到刮風下雨、蟲害,那就要打水漂了,租地年費加上日常投入,算下來比在菜場買菜要貴不少,經濟上不劃算。“快速高效的城市生活節奏,注定難以與田園理想步調一致。”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武漢綜合試驗站站長郭鳳領表示,種植知識技能的缺乏,以及交通、時間成本的高企,為共享菜地平添不少障礙。共享農場是市民下鄉*容易實現的一條途徑,但怎么防止“三分鐘熱度”,是共享菜地的經營者和租戶需要共同破解的難題。
?
助力鄉村振興,共享農場前景可期
?
如何讓共享農場持續經營,讓市民下鄉熱情不減?乘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省內不少地方正謀求突圍之路。
?
京山市永興鎮盤堰村是個蔬菜專業村。近年來,村民外出打工,菜地逐漸荒蕪。
?
今年初,外出經商的殷勇回到盤堰村,**期流轉8畝菜地,以100平方米每年300元的價格推出共享菜地,不到一星期就被一搶而空,荒蕪的菜地又恢復了生機。
?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盤堰村看到,每塊菜地都標明地號及認購人,配置自來水管,栽種當季菜苗,整塊菜地建立了泵站、看護點,配備了鐵鍬、鋤頭等農用設施。
?
租戶種得不亦樂乎,村民也跟著受益。
?
村支書李啟斌介紹,村里組織村民巡查菜地,發現需要鋤草、扎架等,會及時通知租戶。如租戶無暇勞動,也可以委托村民服務,適當支付服務費即可,遠比雇傭專人種菜便宜。
?
不僅如此,殷勇還延伸服務,在自家的農莊里提供“共享廚房”,免費供租戶使用。“現摘現做現吃,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很有成就感!”京山市民劉女士說,周末會約上三五好友,到共享菜地體驗勞作樂趣,再到共享廚房做一頓可口飯菜。
?
殷勇表示,他還將在菜地旁建一個果樹采摘園,以后還能體驗水果采摘。“體驗農業,大有可為。”李啟斌說,村里計劃推動共享菜地與文化旅游、休閑垂釣等融合發展,打造一站式體驗農業鄉村游,引導本鄉能人回鄉創業,帶動城鎮居民攜帶資本和技術下鄉。“城市和農村,各有痛點。發展共享農場,優化農業供給,找到了解決雙方痛點的有效方案。”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專家鄧曉輝表示,價格、體驗感和配套服務,是共享農場還需努力的方向,將農耕體驗、觀光旅游、科普教育結合起來,盤活閑置農業資源,可以調動市民下鄉積*性。
?
省社科院農經所所長鄒進泰建議,當前推動共享農場發展,應做足前期功課,在不違背政策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農民的宅基地、經營性資產,融入旅游、休閑、養老等創新形式,吸引城里人下鄉,讓城里人愛上農村這片熱土,擁抱藍天白云、碧水青山,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下一階段,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將從根本上優化農業供給,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小小共享農場要為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深化改革勢在必行。”鄒進泰說,在湖北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閑置宅基地的流轉,下鄉養老、鄉村旅游的興起,必將帶動共享農場的繁榮,反過來也為鄉村旅游、康養錦上添花。兩者只有結合起來,才能達到“1+1>2”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