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以來,
調和油配方是廠家的秘密,不公開是行業“ 潛規則”,如今這一“潛規則”就要被打破了!日前,國家 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 監督 管理總局公告發布《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植物油(GB2716-2018》,正式實施日期為2018年12月21日,新 標準*大的特點是要求“食用植物調和油的 標簽標識應注明各種食用植物油的比例”。業內人士表示,長期以來,我國食用植物調和油市場因缺少國家標準導致市場亂象叢生,消費者難辨優劣,新 國標出臺后,這一情況有望改變。 ?
食用調和油配方將被強制公開
?
據了解,《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植物油(GB2716-2018》是“四標合一”,即是將原來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植物油》、《食用植物調和油》并在一起,對《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和《食用植物油煎炸過程中的衛生標準》的整合修訂。
?
值得注意的是,為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規范市場,本次修訂增加了“食用植物調和油產品應以”食用植物調和油“命名”和“食用植物調和油的標簽標識應注明各種食用植物油的比例”的要求,并鼓勵在食用植物調和油標簽標識中注明產品中大于2%脂肪酸組成的名稱和含量(總脂肪酸的質量分數。在符合GB7718及相關規定要求的前提下,生產者可在配料表中或配料表的臨近部位使用不小于配料標示的字號,選擇以下任意一種或其他類似表意相同的標示方式,標注各種食用植物油的比例。
?
在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王瑞元看來,“植物油新國標的出臺可以說是眾望所歸,將*大地規范我國食用植物油尤其是調和油市場,引導行業健康發展。”據了解,2004年底,國家糧食局標準質量中心牽頭組織研討食用調和油標準制定方案,但此后由于各方意見不統一,標準未能出臺。2013年底,國家衛計委頒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用植物油》(征求意見稿,提出調和油產品的標簽應當注明各種食用植物油的比例,不過該標準也未出臺。
?
“調和油國標難產的主要原因在于后期檢測難。目前,通常只能檢測出含量超過2%的油品,并且無法檢測出該種油的含量具體為多少。”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執行會長、武漢輕工業大學何東平教授表示,規范調和油的名稱和標明成分比例只是**階段,新國標中暫沒有涉及到檢測技術方面。“企業**要有自我約束,要規范從原料采購到加工銷售等環節,對產品進行留樣檢測。相信隨著技術進步,國家將很快出臺有關檢測手段的標準。”何東平說。
?
配比不合理的小品牌面臨沖擊
?
一直以來,由于缺少國家標準,食用調和油領域以次充好、混淆概念的不在少數。比如打著橄欖調和油旗號的 食用油,實際上成本很高的橄欖油在產品中占比只有0.8%。還有打著花生調和油旗號,其實花生油含量不到2%。
?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從2012年至今,已出現近10起因調和油原料成分標志引發的案件,涉及多個品牌,廠商多敗訴,甚至出現“職業打假人”買30余桶油要求廠家賠償的案例。
?
2017年12月26日,中糧正式推出的福臨門營養家調和油,將油品配比和營養成分的雙公開,引起行業和市場的不小震動。中糧福臨門食品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慶榮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食用調和油配方公開是大勢所趨,而福臨門此舉主要是倡導營養升級、配方公開。
?
針對此次新國標出臺要求明示各種食用植物油比例,多家食用調和油廠家回應稱“標簽將按照新規執行”。中儲糧油脂營銷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舉雙手贊成新國標的出臺,這對我國整個小包裝油市場都將是一次洗牌,能促進企業提升生產、品控、質量追溯和研發等方面的能力,也將會搭建一個更公平的競爭平臺,保護真正誠信經營的企業,規避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發生。”
?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新規出臺,食用調和油行業或將洗牌,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也會越來越清晰,不規范、低質量、配比不合理的小品牌、小企業將受到沖擊。
?
百檢網專注于為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中小微企業搭建互聯網+檢測電商服務平臺,是一個創新模式的檢驗檢測服務網站。百檢網致力于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檢測服務,簡化檢測流程,提升檢測服務效率,利用互聯網+檢測電商,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從根本上降低檢測成本提升時間效率,打破行業壁壘,打造出行業創新的檢測平臺。
百檢能給您帶來哪些改變?
1、檢測行業全覆蓋,滿足不同的檢測;
2、實驗室全覆蓋,就近分配本地化檢測;
3、工程師一對一服務,讓檢測更精準;
4、免費初檢,初檢不收取檢測費用;
5、自助下單 快遞免費上門取樣;
6、周期短,費用低,服務周到;
7、擁有CMA、CNAS、CAL等權威資質;
8、檢測報告權威有效、中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