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新聞報道卻接連不斷,如 “女子吃隔夜小龍蝦后中毒險昏迷”“成都18人吃網紅串串腹瀉”“一場家宴致87人入院觀察”等等。 ?
原來,夏季天氣炎熱導致微 生物大量繁殖,這也讓每年6到9月成了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海口市人民醫院暨中南大學湘雅 醫學院附屬海口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殷宗寶提醒,“吃貨們”在讓自己的口腹之欲得到滿足時,一定要謹防“病從口入”。
?
隔夜西瓜“放倒”一家四口 ?夏季食物中毒事件頻發
?
找個小巷里的燒烤攤,三五好友圍坐一桌,仿佛這樣才算是真正過上了夏天。上個月中旬,來自成都的張先生和女朋友在一家網紅串串店吃飯后,晚上出現肚子疼、嘔吐癥狀。忍了**,見癥狀一直沒有消退,張先生便和女友前往醫院接受治療,這才發現“中招”的不止他們兩個。據媒體報道,共有18位消費者在光顧該網紅串串店后出現食物中毒的癥狀,經過當地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抽樣調查后發現,這些患者系沙門氏菌感染。
?
外面餐館的衛生狀況令人擔憂,那在家吃飯總不會出問題了吧?別大意!前年7月的一個傍晚,來自澄邁的李女士一家六口在吃了中午剩下的雞肉、青菜后,陸續出現拉肚子、發高燒的癥狀。在送醫院治療后,被初步診斷為食物中毒,懷疑是菜放久了變質所致。
?
除了剩飯剩菜,隔夜的西瓜也是導致食物中毒的禍端之一。熱辣的夏季里,清暑又解渴的西瓜成了*受追捧的水果之一,可動輒十多斤的大西瓜往往一時吃不完,該怎么保存?不少人會選擇將其裝在保鮮膜、保鮮袋里,或者干脆讓西瓜“裸奔”。
?
家住海口丁村的陳先生則選擇了將吃剩的西瓜用塑料袋包好后,直接放在飯桌上。隔日,陳先生切掉了西瓜壞掉的部分,和妻子、2個女兒一起將剩余的半個西瓜吃完了。誰知當天晚上,他們就隱約感覺肚子不舒服,之后又出現嘔吐、發燒等癥狀。匆匆趕去醫院,這才發現陳先生一家四口吃的西瓜由于存放過久,滋生了大量細菌,從而導致他們食物中毒。
?
炎熱夏季細菌躁動不安 ?飲食*好現買現做現吃
?
西瓜、燒烤、小龍蝦……當吃貨們面對美食“磨刀霍霍”時,各類細菌也紛紛開始躁動不安。“夏季天氣持續晴熱高溫,田間蟲、蛾大量繁殖,農藥的施用量也大大增加,這讓每年6到9月成了食物中毒的高發季節。”海口市人民醫院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附屬海口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殷宗寶介紹,食物中毒患者一般具有典型的臨床癥狀,皮膚吸收中毒常出現多汗、流口水、煩躁不安等癥狀,服用中毒時常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癥狀。
?
記者了解到,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常見的是由細菌感染導致的,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副溶血弧菌、變形桿菌等。尤其夏季溫度高,空氣潮濕,微生物生長繁殖旺盛,更讓毒素有了可乘之機。
?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躲開食物中毒的“魔爪”呢?殷宗寶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
1、提倡“現買、現做、現吃”。食品要低溫儲藏,做好食具、炊具的清洗消毒工作,生熟食炊具要分開使用;熟食品應及時食用,隔夜、隔餐的熟食品食用前要充分加熱,食物要燒熟煮透,尤其是四季豆、扁豆要徹底煮熟。感官性狀異常的食物、發芽土豆、鮮黃花菜不得食用。
?
2、蔬菜水果盡可能浸泡、清洗后食用。夏季是植物病蟲害高發季節,菜農、果農用農藥殺蟲在所難免。消費者應盡量到正規農貿市場或超市購買果蔬,并注意市場內有關農殘檢測的公示布告。食用前盡可能先浸泡半小時后再清洗食用。
?
3、在選購熟食鹵菜、涼菜時更應慎重。要注意銷售場所防蟲防蠅防塵設施是否齊全,存放條件(如溫度控制和存放容器是否符合衛生要求。熟食制品在溫度低于60℃、高于10℃條件下放置2小時以上的,或隔餐、隔夜食物存放于冰箱或食用外購鹵味時,食用前須徹底再加熱。如發現熟食制品變質變味,則應棄去,因為一些微生物產生的毒素靠加熱是破壞不了的。
?
4、食用冷飲要適量。夏季冷飲歷來是安全性較低的食品,這既有生產加工運輸冷藏等方面的問題,也有消費者保管不當的問題。因此購買冷凍飲品盡量選擇正規商場和超市,除查看標簽、生產日期、保質期外,還要查看包裝是否完好,不要購買包裝破裂、變形的產品。
?
5、慎食水產品。各種鮮活水產品因天熱容易缺氧死亡,特別是黃鱔、龜鱉、螃蟹、蝦等水產品死亡后*易變質,切勿食用。
?
6、包裝食品即時食用。聽裝、瓶裝、罐裝、紙盒、真空包裝的各種牛奶、肉、禽、蛋類食品,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的特點,但*好打開后即時食用完畢。因為這類食品之所以安全的主要原因就是隔絕空氣,一旦打開,隨著夏季氣溫的升高,細菌生長繁殖的速度加快,如不能及時使用冷藏等后續保護措施,很快就會發生變質腐敗。
?
殷宗寶提醒,市民一旦發生食物中毒,應及時到附近醫院就診,不要自行亂服藥,同時保存可疑食品,以備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