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來臨,昆明市場多種時令水 果蔬菜爭相上市,豐富了昆明人的餐桌。短短幾天時間,來自富民的 楊梅、石林的 油桃還出現在了貴陽、成都等地的市場上。隨著昆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昆明正成為全國的“ 菜籃子”和“果盤子”。5月初,農業農村部發布消息表示,今年10多個部委將聯合首次開展“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作為36個受考核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之一,昆明的“菜籃子”工程做得怎么樣?如何積*應對考核,將放心裝進“菜籃子”?
?
消費升級
農戶養得精 市民吃得好
?
站在位于尋甸縣法祖屋村的瑞馳養殖專業合作社入口往上看,山上跑著一只只毛色鮮亮、身形健碩的土雞,山下一個個大棚在陽光照射下格外引人注目。占地560畝的合作社里可以容納10萬羽土雞,但目前年出欄只有5萬羽,給每只土雞充分的自由活動空間。土雞不吃激素,不喂抗生素,只吃玉米、飼草,長在林下,棲在枝頭。
?
“林下雞賣得不便宜,每只平均200元,比市面上的一般飼料雞貴不少。”5月20日,剛剛去了自家山上拍了段土雞在林下奔跑的小視頻,瑞馳養殖專業合作社法人馬禮娟就迫不及待地發到了朋友圈。“雖然貴,但每個客人都說值得,回頭客特別多。”微信上不斷跳出詢問訂單,馬禮娟忙得不亦樂乎。“如果訂單超過100只,您至少得提前3天跟我們預訂。”馬禮娟手指翻飛,快速回復著。
?
像瑞馳養殖專業合作社這樣專注于打造高端 綠色食品的商家,在昆明不在少數。隨著經濟發展,消費者生活品質逐年提高,“消費升級”對于昆明消費者來說早已不算新鮮。昆明人不再滿足于“吃得飽”,而是升級為“吃得好”。許多商家瞅準了市場發展前景,將產品朝著綠色、高端方向升級,打造屬于昆明人的放心“菜籃子”。
?
“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將質量安全監管能力納入考核
?
5月初,農業農村部發布消息表示,為保障市場供應,今年10多個部委將聯合首次開展“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參加這次“菜籃子”考核的是包括昆明在內的36個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考核內容包括“菜籃子”產品生產能力、市場流通能力、質量安全監管能力、調控保障能力和市民滿意度五個方面,并將在今年年底前,由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對本區域內,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綜合情況進行全面的評價和自查。
?
隨后,昆明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2018年昆明市“菜籃子”工程蔬菜生產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全市2018年蔬菜播種面積150萬畝,產量達300萬噸,大力推廣無公害生產,推進綠色、有機認定,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標準化生產面積和產量分別占總播種面積和總產量的80%以上。
?
這份意見表明,昆明打造“菜籃子”工程的目標已升級:從多年前的“吃得飽”,到如今的“吃得好”。不僅要讓昆明市民吃到綠色生態、符合標準的食品,還要重視營養結構,對農產品食品標準從無公害、綠色、有機等方面進行考核。
?
品質升級
農產品“精品化”趨勢明顯
?
“今年,昆明將繼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本地需求量大的綠葉菜、茄果類等蔬菜種植面積。今年也將繼續推進石林、宜良、晉寧、尋甸4個蔬菜安全生產示范區建設,輻射帶動4個縣區20萬畝蔬菜生產基地。”市農業局種植業處處長周成渝介紹。
?
擴充“菜籃子”僅僅是今年昆明大力推行“菜籃子”工程的舉措之一。農產品質量提高,給種植戶們帶來的則是更科學的種植標準與更高的經濟收益。
?
5月的宜良雪峰綠色生態園一片繁忙。油桃、楊梅長勢喜人,趁著雨季未到,工作人員忙著采摘裝車,一車車新鮮水果銷往各地市場。
?
李雪峰是宜良雪峰綠色生態園的總經理,同時也是西南林業大學的校外實踐課教師。5月中下旬,生態園里的油桃、楊梅等水果大量上市,李雪峰5月23日才在網上發布消息,25日園區里便很難找到停車位了。有的市民驅車2個小時來到生態園,摘了桃子和楊梅,再吃頓農家樂,帶著稱好的新鮮水果,心滿意足地回了家。
?
“以前客人只問便宜不便宜,現在都在問打沒打藥,施的是什么肥。”李雪峰打開手機,給記者展示了“樂村淘”的頁面。市面上一公斤售價30元的棗兒,產自雪峰綠色生態園的卻要賣到80元。“園區里光棗樹就有80多個品種,棗、梨、桃連續9年通過綠色食品認證,我們通過技術改良,不僅篩選出口感*好的品種,也能保證品種的綠色健康。”李雪峰摘下油桃樹上頭*紅的一個,咬了一口。
?
質量監管
爭取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追溯
?
“打造放心‘菜籃子’,不僅要從源頭進行質量控制,開展農產品質量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檢,并將結果作為行政執法依據,打擊違法違規使用獸藥、農藥行為,規范農業生產主體行為規范,還要大力推行‘三品一標’認證,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老百姓認識‘三品一標’農產品,打造高端品牌。”昆明市農業局質監處負責人介紹,為保障農產品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健全完善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今年,昆明市將大力加強“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追溯平臺”“昆明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與追溯平臺”的推廣應用,確保“三品一標”企業及產品上線運行達****,在現有基礎上,加強數據信息的采集和上傳工作,探索開展二維碼識別溯源。其中,嵩明縣農業信息化平臺已于2016年建成,農產品價格、政策法規、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植物檢疫信息、嵩明縣農業新聞等嵩明農業信息,都可以通過手機App及智能查詢端、網頁端方便查詢。
?
“今年我們將從生產和監管兩端發力,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規范農業投入品使用,完善監管體系和檢測能力建設,強化突出問題治理和執法監管,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促進農業提質增效,保障公眾‘舌尖上的安全’。” 市農業局質監處負責人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