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現已呈現產品品種豐富,結構逐漸趨向合理的趨勢。產品從大中城市逐步蔓延向農村和山區,企業從小規模到大規模轉型。在行業不懈努力下,我國乳業體量得到數十倍的增長,研發出多種亮點產品,市場的供應幾乎達到飽和。 ?
歷經三階段 乳品消費量增長近40倍
?
從改革開放至2000年,乳制品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快速增長階段,到2000年后市場逐漸趨于飽和的穩定發展階段,再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奶牛飼養和原料奶的質量水平、加工企業的技術水平、檢驗手段得到大幅提升的新發展階段,中國乳業在經歷三個發展階段后,體量增長突飛猛進。
?
“中國乳制品工業是在食品行業里發展*快的,取得了輝煌的業績。”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宋昆岡這樣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注意到,這從多項指標幾十倍的增幅中也可見一斑。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16年,中國奶類的產量從97.1萬噸增長至3712萬噸。其中,牛奶產量從88.3萬噸增長至3602萬噸。固體乳制品(主要包括奶粉、煉乳、奶油、干酪及干酪素產量4.65萬噸增長至256萬噸。
?
從進出口情況來看,1978年進口量微乎其微,甚至沒有數據可查。到了2016年,我國乳制品進口總量達到230萬噸,貨值達到67.8億美元。
?
此外,乳品企業的規模在40年的發展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據記者了解,1978年,中國收奶量*大的企業一年收奶2萬噸,而目前我國*大的乳企收購牛奶可達到400多萬噸。包括國內生產加進口在內,中國的乳制品的消費量從1978年增長了將近40倍。
?
重創十年后:國產乳品質量與國際無差距
?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十年過去,消費者心里仍留有陰霾,對乳業的打擊不言而喻。
?
該事件爆發后,我國加工企業紛紛進行了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相關監管部門制訂的一系列政策也使我國乳業質量提升和飛躍。
?
《 食品安全法》、《乳品質量安全管理條例》、生產許可證、嬰幼兒配方奶粉配方的注冊……相關管理法規標準不勝枚舉。宋昆岡表示,雖然仍有繼續修改的余地,但中國現在對乳制品的管理法規標準是完善的。同時,我國對乳制品的生產銷售的管理也非常嚴,例如售賣乳制品,尤其嬰配奶粉必須要取得工商部門核發的經銷許可證。更值得一提的是追溯制度,我們要求所有的乳制品必須建立追溯體系,做到原料來源可追溯,產品質量問題可追責,銷售去向可溯源。
?
監管方面,根據食藥總局公布的食品監督抽查的結果,乳制品在34類大食品的抽檢結果中都在99.5%以上,高于所有的食品。據抽檢結果來看,2017年嬰配奶粉整體合格率達到99.7%,其中連續5、6個月達到****。
?
對標國際,宋昆岡坦言,我國制定的標準是全球*嚴標準之一。“從產品的質量來看,我們和國外沒有差距,至少應該是同等的。以嬰配奶粉為例,我們和國外應該說至少是同等的。”
?
2008年之后,我國在奶源建設方面積*提倡發展規模飼養,用現代科學技術喂牛,目前奶牛場規模在逐漸增大。據統計,現在我國百頭以上的奶牛場占到奶牛總數的50%以上,散戶飼養奶牛的方式已不復存在。
?
奶牛飼養水平的提升,直接帶動了牛奶質量的提升。不僅體現在牛奶干物質含量(包括脂肪、蛋白質的含量增加上,也體現在產量增加上。以北京、上海為例,奶牛產奶量一般在9、10噸以上,而全國奶牛的平均產奶量在6噸左右。另外還有一些大城市的牛群,平均產量超過11、12噸,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
而從技術裝備水平來看,目前我國的乳企工廠基本上都是21世紀新建設起來的,小部分老工廠也經過了技術改造,所以技術裝備可以達到世界**。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工廠被稱為“智能工廠”。
?
雖然成績堪稱斐然,但部分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仍心存疑慮。宋昆岡認為,三聚氰胺事件是一個突發的安全事件,消費者不信任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這個事件提醒了乳品企業和監管部門。因此事件發生之后國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去監控,比如原料進廠PP檢驗、產品出廠PP檢驗、風險物質定期監控等。根據規定,監管部門在市場上隨機抽檢、在檢測中盲驗,因此消費者可以相信這些監測數據。面對消費者對于專家發聲的質疑,宋昆岡則表示,專家是第三方身份,沒有經濟利益的驅動去保護某個企業。有些專家的評論和見解不一定恰當,這個情況是存在的,但消費者沒有必要去懷疑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