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也有不少不為人道的貓膩。 ?
生命力*強的素串實現工業化生產
?
如果評選燒烤行業生命力*強的素串,面筋一定能夠當選。據知情人士王先生介紹,他已在業內做了多年,早在2010年,他就見到過專門的烤面筋攤,“一個小小的攤位,只賣烤面筋,聞著很香,周邊圍滿了人”。
?
而據鄭州上佳食品有限公司(簡稱“上佳”營銷總監楊玉成介紹,上佳也是在那時候萌生了將面筋工業化生產的想法,曾嘗試研發面筋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只是當時正趕上千葉豆腐品類發展*快時期,上佳將工作重心放在了千葉豆腐上,因此才未推出面筋串產品。
?
“我們可以說是*早關注到面筋串,并嘗試將它工業化生產的,可惜當時未能實現。”楊玉成介紹,直到2012年,才有廠家工業化生產出了面筋串,“說是工廠,其實都是作坊。”
?
面筋串被工業化生產出來后,市場對它的接受度也大大提高。“這跟市場環境有重要關系。”楊玉成分析,以前肉串一直是燒烤行業的主要食材,但就在那兩年,不斷有負面新聞曝出,稱“所謂的羊肉串很多是用其他肉冒充的”“使用存在潛在安全風險的肉類”等,讓很多喜歡吃肉串的消費者心生顧忌,開始從肉串轉向素串,面筋串銷量隨之大增。
?
一串烤面筋,貓膩可不少
?
很多人都吃過烤面筋,而據王先生透露,烤面筋品類的貓膩可不少,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
**,合規的廠家少。據估計,行業內生產面筋的廠家大大小小有數百家,資質參差不齊。其中很多還處于作坊階段,產品安全和衛生狀況堪憂。
?
其次,產品用料良莠不齊。由于廠家規模大小不一,行業價格戰嚴重,一些廠家便開始在用料上做文章。好面筋通常用谷朊粉制作而成,而一些廠家為了降低成本,摻入淀粉,讓行業陷入了低質低價的惡性競爭。
?
再次,單串重量不一。對于消費者來說,一串面筋的購買價大多為一元。但是,同樣賣一元,每個攤主的利潤卻不盡相同,這是由面筋串的不同重量決定的。同樣一串面筋,有的重20克,有的僅18克甚至16克,重量不同利潤自然不同。而更深層次的區別在于,面筋串的重量里有沒有包括竹簽的重量。按理,面筋串的重量不應包括竹簽的重量,但在很多廠家的潛規則里,竹簽的重量是包含在內的。
?
據了解,很多燒烤攤主購買面筋串時,都是按包買的。單包同等重量下,他們更青睞串數多的,這也是行業潛規則之一。
?
*后,面筋串行業法律法規不健全,也給一些不法企業提供了可乘之機。以面筋串重量亂象為例,當前,行業內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來規定面筋串的重量應不應該包含竹簽的重量。這也導致那些有意規范行業的企業,無法可依。
?
面筋串產業升級在即
?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上佳方面看來,面筋串行業的亂象,恰好給一些有想法的企業提供了一個突破的機會。楊玉成用烤腸行業的發展歷程和面筋串行業的現狀做了一個類比。
?
“當前的面筋串行業就跟四五年前的烤腸行業一樣,表面上一片繁榮,生產企業眾多,銷量也不小,但背后仍蘊藏著巨大的危機。那就是中低端產品充斥市場,廠家和經銷商都在抱怨不賺錢,消費者也逐漸對這一品類感到失望。如果行業繼續做低端產品,就會走向衰亡。而就在這個節點,一些有追求的企業在低端烤腸的圍堵中,選擇做純肉烤腸,以優質高價產品切入市場,讓整個烤腸行業呈現出了一番新氣象。”楊玉成說。
?
而在面筋串行業,上佳就在往這個方向努力。自去年開始,上佳采用了谷朊粉生產面筋串,市場反饋非常好。“我們始終相信,產品好不好,消費者是吃得出來的。”楊玉成介紹,用純谷朊粉做出來的面筋口感彈牙、有嚼勁,而加入淀粉的面筋口感偏面,咬上去鈍鈍的。
?
為了與市面上的其他產品區分開來,上佳的紅油面筋串在工廠中完成了調味,進一步方便終端操作。上佳在調味方面是有自己優勢的。其在駐馬店泌陽有一家現代化農場,擁有獨特的調味技術,之前就生產的有香菇醬等調味料。該公司此前推出的吉燒大串、千葉豆腐串等也都預先調過味。
?
在上佳方面看來,預先調味產品經過了一個腌制工序,相比在烤制前臨時刷醬料的產品,更入味,口感更佳。
?
和純肉烤腸*早從大型商圈切入市場一樣,在銷售上,上佳也選擇從消費能力更強的渠道進行突破。“燒烤店、大型商圈等都將是我們重點關注的渠道。”楊玉成說,在這些地方,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關注度高,價格敏感度低,消費能力相對較強,“先征服一部分消費者,形成口碑,然后再影響其他人。”
?
楊玉成預測,當前工業化面筋的市場規模應該在10億元以上,不過好面筋占比很小。這個看上去已經很成熟的品類,仍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可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