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簽標識,讓兒童食品真正區別于成人食品。 ?
1、“兒童專屬”受青睞
?
目前,市場上標明“兒童××”的食品琳瑯滿目,它們大多走“萌系”路線,其包裝鮮艷,造型卡通,備受家長和孩子的青睞。
?
在北京市海淀區一家物美超市的“海外直采”專區,記者看到一個小女孩剛剛挑選了兩瓶草莓味飲料,她媽媽推著的購物車中還有幾包某品牌兒童海苔、薯片以及兒童龍須面等。小女孩的媽媽告訴記者:“我比較喜歡買標明‘兒童專用’的食品,感覺比其他同類食品更健康。你看我買的這款兒童龍須面,包裝上寫著能補充鈣、鐵、鋅和維生素?!绷硪晃粙寢屬徺I了一罐“××公社”出品的山楂條,只見罐身上印著“兒童營養 專屬定制”,而比這行字更醒目的是“0添加”字樣。這位媽媽對記者說:“‘0添加’就是沒有添加劑,那肯定更健康?。 睒酥暗外c”“有機”字樣的某進口品牌兒童醬油也很受歡迎,一位家長正拿著該品牌兒童醬油與普通醬油作比較,他告訴記者:“普通醬油的配料表里有一長串各種化合物的名字,而兒童醬油的配料表里就沒有?!彪m然兩者價格相差很多,他還是毅然選擇了更貴的兒童醬油。
?
一位正在往貨架上補貨的導購員告訴記者,標示“高鈣”“補鋅”“補鐵”類的食品*受家長青睞,“像這款高鈣骨頭餅干,這周幾乎每天都要補貨。”而*受孩子喜愛的,則是包裝鮮亮、電視廣告打得多、同學中較流行的一些食品。消費者喬女士表示,帶孩子到超市一般多會挑選薯片、巧克力、冰淇淋等食品。至于具體選什么品牌的,只能說看“眼緣”,“主要就是經常在動畫片節目里打廣告的那些零食,花花綠綠的,孩子一去超市就吵著要?!眴膛空f。
?
Packaged Facts(美國營養專業市場調研機構一份2016年的報告數據顯示,在選擇兒童食品時,49%的美國媽媽會把營養作為**標準。其中,6歲以下兒童的媽媽,60%會選擇非轉基因產品,46%會選擇有機產品,33%會選擇全天然產品;6~11歲兒童的媽媽,45%會選擇有機產品,30%會選擇全天然產品。這也與中國家長更看重“兒童專屬”食品強調的高營養性不謀而合。
?
2、“兒童專用”變噱頭
?
消費者心甘情愿為高價“兒童食品”埋單,那么,從安全、營養、品質、口味上來看,這些“兒童食品”是否也比其他同類食品表現更優、更適合孩子食用呢?
?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表示,消費者不要盲目迷信所謂的“兒童專用”,因為這些不過是部分產品的宣傳策略。近年來,“兒童食品”市場價格畸高、虛假宣傳、配料不當等問題不時被媒體曝光,不少打著“兒童專用”旗號的食品不僅沒有營養價值,而且個別企業還會為了增加口味、延長保質期而過多添加煉乳、砂糖、香精等。5月24日,沈陽市消費者協會發布了“六一”兒童節消費警示,提醒廣大家長和小朋友選購兒童食品時要特別注意查看其外觀是否過于鮮艷、好看。因為五顏六色的兒童食品中多含有大量的人工合成色素和香精,會給孩子的新陳代謝和身體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帶來潛在傷害。中國消費者協會在2015年發布的消費提示則明確提出,在我國現行的各類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除3周歲以下嬰幼兒配方食品、輔食外,尚無“兒童食品”的概念和相關食品標準。即使明確標注“兒童”字樣或印有兒童頭像(卡通的食品,也只能按普通食品標準進行管理。
?
“嚴格意義上說,‘兒童食品’這一說法本身就不標準?!蓖瘓F法規事務部總監王玲玉表示,由于定義和標準規范缺失,市面上常見的“兒童食品”一般都是依據相應產品類型的安全標準組織生產的,頂多再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及2017版《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等,在產品配方的設計上對營養特性的考慮更深入一些?!艾F有的法規標準體系中,僅在《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GB14880-2012中提及了‘兒童用乳粉’,并對兒童用乳粉的維生素、葉酸、肌醇、鈣、鐵等營養成分使用量進行了規范?!蓖趿嵊窠榻B說。
?
3、“兒童標準”待明確
?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家長在為孩子選購食品時,更加注重營養和健康。尤其是2013年我國全面執行《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GB28050-2011后,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懂得查看食品配料表和營養標簽。
?
然而,復雜的食品配料表還是難倒了不少消費者。在北京市海淀區一家永輝超市的休閑零食區,一位為孩子購買薯片的父親指著配料表抱怨道:“每次看配料表都覺得自己的化學沒學好。比如,這個單甘油脂肪酸酯是什么?它對健康有沒有影響?”記者通過百度查看單甘油脂肪酸酯的作用,發現這種添加劑主要在食品中作為乳化劑使用。其實,這位父親的苦惱很多人都感受過,盡管現在的食品配料表對食品添加劑等的標示非常全面,但家長和兒童在選擇食品時因為不了解其中的配料,仍然只是憑借“外表”“口感”“知曉度”去選擇。
?
對此,王玲玉表示,我國現行《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是以體重為60千克的成人為標準制定的安全添加限量,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的食品添加劑風險評估數據則缺失。這就造成打著“兒童專用”旗號的食品只需要遵循普通食品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生產即可,但這種做法對兒童健康卻帶來了一定的風險隱患。她舉例說:“2008年,英國研究發現檸檬黃、喹啉黃、日落黃、酸性紅、胭脂紅和誘惑紅6種人工色素會影響兒童智力發育。該研究促使歐洲食品安全局出臺法令,要求含有這6種色素的食品必須標示警告標簽。但是我國并無相關規定,只能依靠企業自律把關?!?
?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霍軍生表示,不同生長階段的兒童生理和心理發育特點不同,所需的營養也有較大區別。因此,他呼吁,相應某一年齡段所涉及的食品標準應分別制定。
?
據了解,目前已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對“兒童食品”進行了標準規范。如韓國在2013年制定了兒童喜愛的食品的營養標簽標準,從營養、添加劑限量、代謝方面進行規定,并要求標示“兒童專用”字樣食品的配方需進行備案。
?
王玲玉建議,應從4個層面逐步改善兒童食品標準缺失的現狀:在監管層面,進一步完善檢測標準和質量認證體系,建立兒童食品安全監測、檢測和預警機制;在標準層面,應加強風險評估的科學支撐,制定兒童食品使用添加劑的種類和限量;企業應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善盡告知義務,對于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要明確清楚地進行標識,以幫助消費者正確選擇;社會媒體方面則需開展大規模宣傳工作,在兒童父母中普及食品、營養科學知識,并監督促進兒童食品生產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意識、謹慎使用食品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