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類和奶類的每日平均攝入量則未達到推薦攝入量。 ?
據了解,大連居民膳食在2015年至2017年間,除了谷薯類平均每日消費量呈下降趨勢,其他膳食消費量均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水產品、蔬菜類、畜禽肉、大豆類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甚至超過10個百分點。
?
總體上,大連居民膳食品種構成相對較好。不過,針對畜禽肉和海產品等動物性食物攝入量過高,奶類和蛋類攝入偏低的情況,專家建議,居民應適當降低畜禽肉的攝入量,增加奶類、蛋類的攝入。同時,保證谷薯類、蔬菜類、水果類的每日攝入量,常吃魚類、大豆、豆制品及堅果,每周還應適當增加動物肝臟的攝入量。
?
此外,調查顯示,大連居民能量攝入高于推薦量。一般情況下,能量攝入大于消耗,會造成多余的能量囤積在體內,帶來體重增加和肥胖的可能。反之,則將帶來體重不足和消瘦。因此,建議市民做到“吃動平衡”,一方面需要管住嘴,另一方面需要邁開腿,將每日的能量攝入與消耗保持在相對平衡的狀態。 ??
?
中國人*需要的四種營養素
?
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國人普遍需要以下四種營養素。
?
1.鈣 全國人均每天鈣攝入量還不到400毫克,低于推薦值800毫克。含鈣較多的食物有牛奶、奶酪、綠葉蔬菜等。日常飲食沒辦法攝取足夠鈣的人群,可適當吃鈣劑。
?
2.鐵 盡管我國居民攝入的鐵量不低,但真正被人體吸收的鐵較少,婦女、兒童和老人*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現象。如果不能通過食物補給,可補充適量鐵劑。
?
3.維生素A 全國人均每天攝入量為476微克,而推薦值要求男性800微克、女性700微克。維生素A可以通過動物肝臟、奶及奶制品、菠菜、胡蘿卜、青椒、南瓜、芒果等食物獲得。
?
4.維生素D 調查顯示,中國大城市人群(20歲以上中,維生素D正常的人僅占0.67%,嚴重缺乏者達到21%。營養師指出,如果日曬充足,人體可合成充足維生素D。“缺曬一族”可適當服用維生素D制劑。
?
全球營養報告:
中國女性貧血人數居世界第二
?
2017年全球營養報告指出,88%國家正面臨多重營養不良負擔。我國15~49歲女性貧血人數僅次于印度;被診斷糖尿病者面臨平均每年16.3%收入損失。
?
分析表明,88%的國家面臨兩種或三種營養不良負擔,集中表現為兒童發育遲緩、育齡女性貧血和成年女性肥胖三個方面。全球20億人缺乏鐵和維生素A等關鍵微量營養素;6.14億15~49歲女性貧血,印度人數*多,其次是中國;1.55億兒童發育遲緩;5200萬兒童消瘦;20億成年人超重或肥胖,4100萬兒童超重。而針對營養不良,每投入1美元,就因健康而產生16美元的回報。
?
報告還指出,約3800萬人在尼日利亞、索馬里、南蘇丹和也門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而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則面臨嚴重的旱災。目前,尚無國家達到減少育齡婦女貧血的目標,而且自2012年以來貧血婦女人數有所增加。
?
0~5個月嬰兒的純母乳喂養率略有增加,但進展太慢。而超重、肥胖的兒童和成年人數量持續增長。推測至2025年,達到國際停止肥胖和糖尿病上升目標的概率小于1%。
?
盡管幾十年來全球為改善營養和相關健康負擔采取了重大措施,但今年的全球營養報告仍然顯示營養問題是一個大規模和普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