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營銷有限公司名譽權,判令被告漁農世家公眾號賠償相關損失并公開道歉。 ?
陳年失實舊文被翻炒,金龍魚對造謠者追查到底
?
2016年,漁農世家在其微信公眾平臺上轉載發布題為《大事件曝光:金龍魚,一條禍國殃民的魚!》,失實文章在一些網絡和朋友圈擴散,制造消費恐慌情緒,擾亂了公眾對正確食品安全信息的接收。而該文章*初發表在2010年,杜撰這篇文章的北京某營銷管理咨詢公司咨詢部策劃總監郭某某*終于2012年被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有期徒刑一年。 ? 經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審理,漁農世家等微信公眾號因侵犯了益海嘉里食品營銷有限公司名譽權,法院判令被告漁農世家公眾號賠償金龍魚損失十萬元人民幣,并判其公眾號上連續七天刊登道歉聲明。
?
造謠惑眾者被依法處理,可謂大快人心。
?
事實上,類似“金龍魚”事件并不在少數,據有關數據顯示,各種網絡謠言中食品類虛假信息已占到45%,食品行業已成為謠言重災區,類似“面條洗出膠不能吃”、“紫菜居然是塑料做的”、“棉花肉松”“低鈉鹽是奪命鹽”等流言不時發作,當事企業不得不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予以應對,嚴重影響了其生產經營和品牌聲譽。
?
2017年5月15日,嘉里糧油(天津有限公司以有人涉嫌侵害金龍魚品牌商品聲譽罪一案向天津保稅區公安分局報案,相關監管部門高度重視、重拳出擊,先后赴河南、山東、安徽等地全力開展偵查工作,全力追捕幕后造謠傳謠者。
?
2017年7月4日,天津市濱海新區公安局保稅分局官方微博對外發布,關于造謠傳謠“地溝油被金龍魚回收”網絡謠言事件取得突破性進展,兩名涉案人員因涉嫌損壞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犯罪,已被刑事拘留。
?
網絡食品安全環境亟需凈化,金龍魚呼吁多維共治
?
隨著互聯網影響力的日益擴大,針對食品行業的不實信息不時出現,嚴重誤導著消費者對食品行業的認知。這些打著“食品安全”幌子的謠言不僅給企業造成了直接而巨大的經濟損失,削弱了政府行政的公信力,而且挫傷了公眾對中國食品安全的信任,給消費者造成了*大的“安全焦慮”,并由此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國際影響。由此可見網絡謠言的肆虐,嚴重影響了個人生活、社會秩序及國家安全,亟須構建科學有效的網絡謠言法治化共同治理機制與治理路徑,加快形成“網絡食品謠言社會共治”的良好局面。
?
面對食品安全謠言的泛濫,監管部門的信息渠道暢通,政府部門的信息權威發布及時顯得尤為重要,攜手企業拒絕讓網絡成為消減國家發展信心、消解國家民族凝聚力、阻礙妨礙社會平安穩定發展的負面能量輿論場。
?
金龍魚認為:“作為行業領軍企業,我們代表著國家品牌形象,所以我們非常珍惜消費者的信任,也非常看重并將一如既往地維護中國食品在國際市場的聲譽。”為反擊網絡謠言的巨大危害,2017年,金龍魚懸賞1000萬追討“地溝油被金龍魚回收”的網絡謠言黑手,并出資3000萬設立專項打擊網絡謠言基金,呼吁社會共同抵制網絡食品謠言,捍衛食品行業的清朗空間。此舉得到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以及相關協會、企業的積*呼應。
?
據了解,根據刑法,捏造并散布虛假食品安全謠言造成嚴重后果的,可能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等多種犯罪,公安機關將予以嚴厲打擊;對于制造、散布食品安全謠言,不構成犯罪的,公安機關將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依法作出治安處罰。
?
網絡并非法外之地,在逐漸確立的規則下,那些觸碰了法律紅線的個人和企業,必將受到應有的處罰。有關專家也提醒市民在網上發表、轉發評論時,更要明確自由的邊界,看到信息不要頭腦一熱就轉發,查清楚,辨明真假,否則不僅助長了謠言的氣焰,自己可能也會受到法律的處罰。返回光明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