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下午5時30分許,記者來到北站菜市,暗訪市民反映*多的魚攤吃秤頭問題。在市場西面一個賣魚的地攤,記者選了一塊草魚肉,售價12元/斤。賣魚男子稱重后顯示為1.06斤,隨后,便動手刮去魚鱗。
記者拎著這塊去了鱗的魚肉,到市場的另一頭隨機找了兩個固定攤位稱重,連著兩層塑料袋一起稱,電子秤上均顯示為0.89斤。記者又用自帶的兩個電子秤來稱,顯示均為445克(折合0.89斤,與兩個固定攤位稱出的相同。去掉兩個塑料袋后再稱,為0.87斤,比去魚鱗之前少0.19斤,將近二兩。
隨后,記者在市場內轉了兩圈,并未看到擺放有公平秤。向一些攤主打聽時,有的說在干貨行,有的說在米粉行旁邊,但記者并未找到。也有人說原先是有的,但可能因為市場部分場地在裝修,所以暫時移走了。因管理辦公室已下班,記者暫無法了解到該市場究竟有沒有公平秤。
2 流動攤販 普遍存在“八兩秤”
?
流動攤販短斤少兩問題一直是市民投訴的熱點之一,記者實地暗訪發現,流動攤販短斤少兩問題確實比較普遍。
?
在本報微信公眾號的留言中,有網友投訴柳州市汽車南站附近路段的流動攤販吃秤頭。3月23日下午,記者購買了兩個流動攤販的水果,發現均短斤少兩。
?
在汽車南站門口的飛鵝路人行道上,一名穿著紅衣服的中年婦女挑著擔子售賣青棗和砂糖橘,兩種水果的價格都是3.5元/斤,與市場上的售價基本相同。在購買前,記者著重強調一定要足秤,紅衣婦女一再打包票“只有多不會少”。
?
記者購買了一袋混合了青棗和砂糖橘的水果,紅衣婦女用桿秤一稱:1.7斤。付過錢后,記者用校準好的電子秤稱量這袋水果,電子秤顯示為714克(折合1.43斤,少了近三兩。
?
在飛鵝路另外一個售賣香蕉的流動攤點,記者購買了1.5斤香蕉,但用校準后的電子秤稱量僅為1.3斤。
?
除了車站附近的流動攤販短斤少兩問題比較嚴重外,網友們還反映柳州市中心的流動攤販也很會吃秤頭。記者在解放北路柳州市中醫醫院大門附近,向售賣水煮花生的流動攤買了1.2斤的水煮花生,用電子秤稱量發現僅為489克(折合0.98斤。
?
在北雀路黃村菜市附近,記者用經過校準的電子秤,幫三名在不同流動攤販處買菜買果的市民進行稱量,發現都存在短斤少兩的現象,*嚴重的是“買1斤少2兩”。
3 誠信商家 歡迎顧客去復稱
?
緊接著,記者又來到廣雅菜市,一走進市場便在左側主通道旁邊看到了公平秤臺,秤臺旁邊的墻面上,張貼有市場平面圖,投訴電話以及顧客意見本。意見本上有一條投訴記錄,市民黃先生投訴一攤位賣的“上海青”分量不足。投訴時間為去年8月2日,當天市場工作人員就在意見本上反饋了復核意見“經公平秤復核,與交易分量一致”。
?
當時在市場內買菜的市民不算多,有兩三名市民經過公平秤時,順手將買的肉稱了一下,記者在旁邊逐一詢問,他們均表示,稱重結果與交易時的重量基本一致。
?
記者也在廣雅菜市隨機選了一個賣魚的攤位,同樣稱了一塊草魚肉,售價13元/斤,稱重顯示為1.05斤。面對“是否會短斤少兩”的疑問,該攤主建議記者去公平秤復核。“*好大家都去稱。”該攤主說,稱過放心之后,回頭客會越來越多。
?
與北站菜市不同的是,該攤位的草魚肉已事先去掉了魚鱗和肉上的雜質。攤主說,這樣買賣雙方都方便,稱出來多少就是多少。記者拿到公平秤連著塑料袋一起稱時,顯示為1.1斤。記者又用自帶的電子秤去掉塑料袋復核,顯示為1.04斤,和攤主稱出的基本一致。
?
隨后,記者前往桂柳路西的南亞菜市,看到公平秤就擺放在入口處右側。記者買了一袋水果,經過公平秤以及自帶的電子秤復核,三者得出的重量一致。
?
4 部門意見 短斤少兩要當場維權
?
對于日常買菜買果遭遇的短斤少兩問題,家住北雀路的黃女士顯得有些無奈:“去商場超市買東西票據齊全,發現問題咱底氣也足。在菜市或流動攤點買菜當面交易后錢貨兩清,事后發現短斤少兩空口無憑。即使投訴,費時間耗精力不說,沒有證據*終也難解決問題。”黃女士的話代表了許多市民的心聲。
?
不少市民表示,大多數時候是離開了攤子后才發現被吃了秤頭。等到想維權時,因為缺乏證據,維權難度大,成本高,往往只好放棄投訴維權,自認吃虧。
?
柳州市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中心提醒市民,在超市或者菜市購物遇到短斤少兩時,*好當場核準、當場解決,因為沒有單據作為憑證,一旦離開現場,是否短斤少兩存在認證難題。此外,由于流動攤販屬于無證無照經營,而且經營地點時常變化,市民對流動攤販的短斤少兩問題更加難以維權,建議市民不要在流動攤上購物。
?
此外,如果市民在購物時發現商鋪或攤販有短斤少兩現象,建議撥打12358價格監督舉報熱線投訴,請物價部門進行查處。
?
物價部門建議,市民遇到短斤少兩、價格欺詐等不誠信經營行為時,一定要做好現場取證,例如對相關的物品現場拍照,記下具體的攤位號后,再撥打12358價格監督平臺進行舉報。
?
據介紹,如今,一些狡猾的攤販在秤上做手腳,改裝過的電子秤復位起來很快,如果執法人員接到舉報后趕到現場,面對有所防備的攤販也未必能夠抓住現行。物價執法人員一般是在獲知某個商家或攤位短斤少兩的線索后,由經驗豐富的執法人員到現場明察暗訪,摸底后來個突然襲擊,令這些商家措手不及,這樣的方式往往比較有效。
?
目前,物價部門已經在市區各個菜市場投放了總計約170個公平秤,建議市民在買菜以及各種散裝食品時,*好去公平秤復稱一下,如果多數人都能養成這一習慣,那么不誠信商家也就會越來越有所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