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如何根治制售假貨問題?對此,有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呼吁:在適當時機啟動對有關制售假的刑法修改,降低制售假入刑門檻,推動制假行為直接入刑。 ?
電商責無旁貸
?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說,消費已經超過投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重要的推動力,制假售假也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制假售假的問題應該得到治理。
?
蔡繼明說,消費者都關心假冒偽劣商品的問題,特別是電商平臺售假現象非常嚴重。假冒偽劣產品如何進入市場?蔡繼明認為,電商的存在增加了假冒偽劣產品流通的途徑。消費者到實體店買東西,可以親眼看到產品,有一定的方法可以辨認是否為假冒偽劣,但是通過電商平臺購物,可能就很難辨別產品是否屬于假冒或者偽劣。
?
蔡繼明認為,打假應從兩個角度著手。一是制假的源頭,正是因為有制造假冒偽劣產品的窩點存在,假冒產品才有可能出現并被拿到電商平臺銷售,如果制假的源頭沒有了,電商平臺銷售的產品肯定都會是正牌產品;二是流通的過程。“兩個方面都很重要。”蔡繼明也表示,他認為電商擔負的責任可能更大。
?
蔡繼明說,控制實體店的假冒偽劣產品,是監管部門的責任;而對于電商,在給定假冒偽劣產品的規模、數量的前提下,電商能夠卡住多少?是其不可推卸的責任。“電商不可能做到****沒有假冒偽劣,但是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得看電商平臺能不能夠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把利潤也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并加大投入,看看到底能把出售的假冒偽劣產品控制在什么比例?比如說*多到5%,還是可以更低?這樣假冒偽劣產品就基本上沒有生存的空間了。我覺得電商應該給消費者的一個承諾:消費者通過電商平臺購物,受騙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有沒有可能比在實體店受騙的概率更低?”蔡繼明說。
?
加大源頭治理力度
?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東方昆侖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征夫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透露,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將提交關于加大對制假售假的打擊力度的提案,建議加大對假貨源頭的治理。
?
朱征夫表示,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時刻,假貨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毒瘤,威脅著誠信體系建設。因此,加大假貨源頭治理,全社會要形成合力,對假貨跨國境多平臺流竄等問題加大打擊力度。
?
“治理假貨如同治理酒駕,不對制假行為作*嚴厲的遏制,治理假貨也就無從談起。”朱征夫建議,制假售假行為入刑,并加大對制假售假人員的經濟懲罰,發揮法律對制假售假犯罪的威懾和預防作用。
?
朱征夫還建議,完善制假售假違法犯罪的行刑銜接制度,未構成刑事案件的制假售假人員納入行政管理范疇,再犯則進入司法階段加重處罰,形成制假售假重罰的閉環,不放過任何一個制假售假主體。
?
朱征夫認為,必須推行對從生產端擴大到銷售端、倉儲端、運輸端等范疇的行業禁止的處罰。通過立法、執法、司法三方聯動,加大對制假售假行為的刑罰力度,才能從源頭上治理假貨。
?
建議制假行為直接入刑
?
作為連任的全國政協委員,朱征夫今年提交的這一“打假”提案,也是對去年關于對制假售假行為加大打擊力度的提案的延續。
?
為深入了解假貨產業鏈現狀,今年2月,朱征夫和全國人大代表盧馨、米雪梅以及全國政協委員蔣洪峰一起暗訪了去年因某明星買假包而大火的廣州白云皮具城親眼目睹了黑人朋友順利完成了一筆假包“國際貿易”。
?
“簡直驚心動魄”。朱征夫說,他萬萬沒想到,假皮具就這樣在公眾眼皮子底下野蠻生長,“假貨已經成為了整個社會的毒瘤”,朱征夫認為,其根源在于誠信缺失,因為市場本身存在某些問題,才有了假貨存活的土壤。“這是整個社會怎么構建誠信體系的問題,要對假貨人人喊打”。
?
因此,朱征夫今年再次提交“打假”主題的提案,提議要加大對假貨源頭的治理,降低制售假入刑門檻,推動制假行為直接入刑。
?
蔡繼明代表也表示,根據他了解的一些數據材料,阿里等電商企業也做了很多工作,而就實際制假售假的情況來看,相關法律也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
“據了解,我國現行刑法關于制售假的部分條款相對滯后,導致制假售假入刑門檻太高,間接導致制假售假犯罪成本低,累犯、再犯現象凸顯,建議在適當時機啟動對有關制假售假的刑法修改,降低制售假入刑門檻,推動制假行為直接入刑,并加大對制售假人員的經濟懲罰等。”蔡繼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