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今天(12日已經是臘月二十七了,不知道您家里置辦年貨了嗎?都置辦了些啥?一定會有酒吧!除了傳統的白酒、啤酒,現在選擇 葡萄酒的人也越來越多。
?
可無論是超市還是 電商平臺上的各種葡萄酒,名字大多是某某古堡、某某產區,都說自己特別**,讓 消費者看得眼花繚亂。不常喝酒的朋友,看到如此復雜的標志、等級,大概會認為直接買 進口的、買貴的,肯定不會錯。
?
然而有酒商就利用這種心理,將國外廉價葡萄酒進口到國內,自己重新印一個 標簽,起一個顯得“**”的名字,再以高端酒的 價格銷售,靠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賺錢。
?
在電商平臺搜索“進口葡萄酒”,價格從39元至999元都有,但除了價格有區別之外,這些酒大多以某某古堡、某產區加上燙金字母為主打,讓不了解葡萄酒的消費者摸不著頭腦。
?
在線下超市,更有導購員的傾情“介紹”,原瓶進口、促銷優惠,非常實惠。在北京某大型超市,因為“限量優惠”,一款原價498元的“法國拉斐”酒莊葡萄酒,現在只要88元。
?
記者:這不是498元嗎?
?
銷售:對,現在88元,是自動折扣的。13.5度,這酒非常好。
?
記者:這是“拉菲”嗎?
?
銷售:是拉斐,真正的拉斐,放心,超市里不可能賣假貨。
?
記者:拉斐?拉菲?還有拉斐特?我搞不明白。
?
銷售:這就是拉斐,它正和原型的“拉菲”因為中文打官司,其實就是這個“斐”字。
?
記者將這款“拉斐”葡萄酒拍照后,拿到國際葡萄酒經銷商常用的Wine-Searcher酒類搜索引擎查找,輸入法文后發現該酒的法文名稱與“拉斐”、“拉菲”根本沒有任何關聯,而是一款名為“朗多克-卡爾卡松市”的酒,國外售價平均不到60元人民幣。
?
而在網絡上,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還有很多,搜索“拉菲”、“拉斐”,出現的結果大多與**的拉菲酒莊毫無關聯。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注冊信息網站查詢發現,我國僅嘗試使用“拉斐”注冊的葡萄酒品牌就有67個。
?
更有甚者,銷售的葡萄酒在國外搜索引擎上都找不到,比如某電商平臺上賣598元的“法國天堂鳥VCE干紅”,國外任何傳統經銷商都找不到這款酒的信息,但該銷售商也號稱有海關的報關單、原產地證明書等。這是怎么回事呢?
?
葡萄酒運營商“醉鵝娘”告訴記者,其實國內銷售的很大一部分葡萄酒,都是“貼標酒”,只要提供瓶子設計稿,酒廠就能發貨,“我們對葡萄酒的想象是在一個小作坊勤勤懇懇地釀造,但是小作坊并不代表好。做葡萄酒是一個門檻*低的事情,只要你去和酒莊說,要設計這樣的瓶子、要那種木塞,酒莊基本都可以滿足你,說白了這事不就是貼標簽嗎?你直接把設計稿發給酒莊,那邊就幫你印了。”
?
為了印證這一點,記者以酒商身份聯系了一家代理商,對方的網頁上明確標注著,進口葡萄酒價格15元一瓶起,可定制酒標,甚至還可以定制二維碼,把一個虛高的價格寫上去,“誰收誰高興”。這家代理商的業務員告訴記者,“酒標我們給你設計,你可以找找想要什么風格的、做成什么樣子,我們可以做相仿的。掃碼價我們可以做,在后臺直接設置。掃出來的信息可以按你的要求做,只要不違法?!?
?
除了酒標、二維碼可以設計之外,這位業務員介紹,雖然酒汁是法國進口的,但條碼可以選擇國內條碼或國外條碼,目前有三種進口方式,可以按需選擇:**類是由大瓶把酒汁運輸到國內,在酒廠進行灌裝,用國內條碼,以6開頭;第二種是運輸到國內后,在監管下,酒廠和法國有合作授權,國內可以用法國的條碼;第三種是原瓶進口。
?
換言之,只要記者進貨,就可以將15元一瓶的葡萄酒包裝成法國XX古堡進口、掃碼價599元的“高端產品”。
?
“醉鵝娘”介紹,對于行業高度發達的歐洲國家,各個級別的葡萄酒都有,貼標酒也不是什么洪水猛獸,但利用國人對葡萄酒的不了解,將便宜酒賣高價進行“忽悠”,才是消費者應該擦亮雙眼的,“1000元的質量可以賣1000元,但100元的質量賣1000元,就是不道德的。我們應該追求的是什么樣的東西賣什么樣的價格,利用貼標酒的玩法把本來質量很普通的東西賣得很貴,利用畫城堡、貼金標等做法故意包裝它,利用信息不對稱去賺錢,這種情況下,貼標酒就是一個不好的東西?!?
?
葡萄酒行業觀察家、評論家董樹國表示,我國海關目前只對酒汁質量進行檢查,而對于進入國內后這些酒被如何使用,目前還存在監管空白。
?
董樹國表示,歐美等國對葡萄酒行業有嚴格的法律規范,什么樣的酒能夠叫什么名字,是有嚴格限制的,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優質、**、特級等命名是要按照法律規定的年限釀造才可取名的,但在我國,對葡萄酒命名的監管依舊是一片空白,“希望國家能夠出臺相關的葡萄酒法律,國家也可以發動行業協會,一起參與到監管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