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編者按
?
2018年剛開年, 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就成為 食品安全領域的一個熱詞。1月26日,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在官網發布了教育部會同國家食品藥品 監管總局、國家 衛生計生委制定的《 學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 管理規定( 征求意見稿》,提出鼓勵具備條件的學校參加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同時,各地推進食品安全責任保險的消息也不斷傳來,江蘇南京、安徽合肥、浙江衢州等地出臺多項舉措,積*構建政府、保險機構、投保企業等多方參與的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機制。自2015年新修訂《 食品安全法》首次以鼓勵性條款將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寫入法律以來,各地政府、監管部門和保險企業一直不斷試點探索完善食品安全責任保障制度。那么,我國的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制度發展如何?是否在提供風險保障和參與社會治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請關注本期報道。
?
1月15日,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上海保險業推進“從田頭到餐桌”全流程風險保障機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創新開發了涵蓋食品安全生產、流通、經營各環節的7個險種及21個附加責任,累計提供食品安全風險保障835億元,惠及720萬人次。
?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積*探索推進食品安全責任保險(以下簡稱“食責險”工作,然而社會上卻有食責險“叫好不叫座”的說法。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食責險的推廣仍處于起步階段。要充分發揮食責險提高食品安全風險預防和救助水平、促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作用,必須大范圍、大力度推廣實施該保險,監管部門和保險企業在加強宣傳的同時,還要創新實踐,多開發適應不同環節、滿足食品企業不同需求的個性化產品。
?
多地開花 ?在全國掀起試點熱潮
?
早在2013年5月,浙江省寧波市就啟動了食責險相關籌備工作。2015年7月,在前期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寧波市食品安全辦公室、食品藥品監管局、金融工作辦公室、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寧波監管局聯合印發了《寧波市開展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工作方案》,為全市推廣食責險提供指導和保障。同年底,寧波市成立了全國**食責險運營服務中心,建立起“公益險+商業險”的“寧波模式”。
?
所謂食責險“寧波模式”,即由政府財政出資,向商業保險公司購買食責險,重點保障農村集體聚餐、中小學校(幼兒園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機關事業單位食堂等高危領域。寧波市食責險運營服務中心主任傅谷琪介紹:“我們組建了一支420人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業隊伍,與屬地網格員綁定,協助監管部門開展聯動巡查。這樣可以**時間將發現的風險隱患、問題線索反饋至監管部門,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風險甄別及防控水平。”據悉,截至2017年年底,寧波市已實現累計保費2859.8萬元,保額56.7億元。其中,食責險保費規模占到浙江全省的1/3以上,并實現了政府公益險全覆蓋;全市有400余家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投保了商業險,累計提供風險保障28億元。
?
繼寧波、上海之后,陜西西安、遼寧沈陽、福建福州、江蘇南京等城市也陸續開始試點推行食責險這項工作。
?
2017年4月,沈陽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本著“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注重服務、共贏發展”的基本原則,制定了《沈陽市食品安全責任保險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在餐飲環節推行食責險,并結合餐飲服務單位規模不一、形式多樣的特點,確定了形式靈活、保費機動的多種食品安全險種。沈陽市和平區食品藥品監管局食品監督執法大隊長韓一鳴介紹:“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和平區政府會啟動應急機制,保險公司將在**時間開通綠色通道承接事故處理。”據悉,截至2017年年底,沈陽市學校食堂(含托幼機構280家、中央廚房2家、其他社會餐飲單位27家已經投保了食責險,保險費用合計670余萬元,且已有4家餐飲服務單位得到保險賠償。
?
力度不一 ?大型企業為投保主力
?
2017年8月10日,寧波市海曙區南塘老街一家餐館“聞寶閣”的負責人與保險公司簽訂了食責險。按照合同,面積為500平方米~3000平方米的餐館需要繳納3000元/年的保費。但因享受海曙區給予年保費40%的政策補貼,“聞寶閣”僅需支付1800元/年的保費。該負責人高興地說:“成為食責險的客戶后,保險公司專門為我們定制了牌子,就掛在進門的顯眼處。有了保險,我和顧客都吃了‘定心丸’。我們店的顧客來自天南海北,還有很多外國人,食品安全必須做到位,購買食責險也是加強食品安全保障的一種體現。”
?
購買食責險的好處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食品企業所認可。但記者發現,目前食責險的參保主力主要集中在學校食堂、大型餐飲服務單位、大中型食品超市、大中型食品批發企業等單位,中小企業從業者的保險意識和投保意愿不強。此外,由于食品行業從田間到餐桌、從生產到消費,產業鏈條長、環節多,這就要求適用的保險產品和服務相對復雜和多樣。但是,目前我國的食責險險種仍比較單一。因此,總體上看,我國食責險還有很大的推廣空間。
?
“寧波市也存在各地食責險推進進度不平衡、力度不一的情況。”傅谷琪表示,食責險總體賠付率不高;商業險推進力度比較欠缺,商業險保費收入在總保費收入的占比過低;保險公司協管員隊伍食品專業知識水平有待提高等都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餐飲企業購買的原材料在抽檢環節發現問題,這時餐飲企業已有經濟上的損失,但是保險賠付卻沒有覆蓋到這一層面,這就會打擊企業參保的積*性。”
?
中國人民大學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孫娟娟認為,食責險之所以推廣較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食品生產經營者的風險意識還不夠強。長期以來,食品安全管理都是問題導向、事后追責,食品生產經營者沒有樹立預防為主的風險防控意識。二是保險公司的投入還不夠大。作為一個新型險種,食責險的設計、推廣尚處于起步階段,產品種類少、個性化程度低,對食品生產經營者缺乏吸引力。
?
量身定制 ?滿足企業個性化需求
?
隨著有關法律法規對食品安全風險和責任管理越來越具體化和精細化,食責險在食品安全治理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加快推進食責險工作已是大勢所趨。
?
對此,孫娟娟建議:“一是要總結地方試點經驗和成功案例,提高食品生產經營者對食責險及其相關制度的認知,尤其是對于這一制度助力風險管理方面的認知;二是在企業自愿投保、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等的基礎上,讓更多的保險公司參與進來,結合食品行業多環節、多產品、多領域的特點,開發更多的個性化險種;三是在實務和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相關的規范,科學指導相關制度的建立和推行。”
?
據悉,在公益險實現全覆蓋的基礎上,寧波市嘗試推出的“1+X”商業險因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而受到企業肯定。“我們為大梁山啤酒、歐文蛋糕量身定制了雜質投訴附加險,為啤酒企業提供玻璃酒瓶爆炸保險,這些保險都受到了企業的好評。今后,運營中心會在設計食責險附加險上多下功夫,如為商場增設惡意投訴險、產品召回險等險種,開發新的險種,提高賠付率,只有顧客真正受益了,食責險才能更好推廣。”傅谷琪說。
?
“推廣食責險是一項系統性、復雜性的工作。各相關部門要通力協作,解決風險評估、損失評估、責任鑒定、賠償限額、索賠時效等關鍵問題,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事故責任第三方認定機制,增強食責險的可操作性,規范食責險市場。”一位從事公共事務研究的專家認為,在推進食責險的試點工作中,還應通過各項政策的宣傳,增強企業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和投保意識,提升群眾法律意識、維權意識和索賠意識,使食責險深入人心,加固“舌尖安全”的防線。